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傅金英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早期表现为肾阴虚,后期阴损及阳,出现肾阴阳皆虚;治疗上以滋补肾阴为主,稍稍扶助肾阳,并注意调理脾胃,此外还特别注重患者日常自身调养。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心悸等,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对本病没有专篇记载,多散见于“郁证”、“脏燥”、“百合病”、“自汗盗汗”等病证范畴。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重则影响生活工作;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刘宇新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造诣精深,博采众方,善于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处方用药严谨,临床效果明显,深受患者信赖。现将刘宇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症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之范畴,生理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主要表现为“水不涵木”肝火妄动、肝阳上亢而头晕、烦躁、潮热、盗汗;水不制火、心火上炎致心神失养而心烦、失眠、心慌.治疗以调整心肝肾三脏之阴阳失衡为要.  相似文献   

4.
张晓丹教授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功能紊乱,肾气虚衰,肾精亏乏,心肾不交,肝失疏泄,使得机体血行不畅,气机阻滞,气血失衡,阴阳不调。张教授认为,该病的治疗重在补肾滋阴,补肾不忘交通心肾,调补肝脾以资化源,多用补肾滋阴、调补肝脾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菟丝子、仙茅、淫羊藿、杜仲、巴戟天。伴有烘热汗出者加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汗;伴有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青蒿、鳖甲清虚热;伴有口燥咽干、皮肤瘙痒者加沙参、石斛、麦冬、玉竹滋阴润燥;心烦易怒者用百合、郁金、墨旱莲等;心悸者加茯神、远志等;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等。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过渡时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包括烘热、汗出、心悸、心烦、头晕、失眠、疲惫乏力、精神委靡、浮肿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彭暾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绕以失眠为主症)的经验,强调治疗以补肝肾为主,调治心脾的治则。重视辩证和辨病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力求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张兰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张教授主张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治疗以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补脾疏肝理气为主。临床分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郁脾虚4个证型辨证加减用药治疗。重视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自我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8.
<正>李中南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现将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特点1.1关系五脏,首责于肾: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故肾气的强弱与月经的通行密切相关。肾气旺盛,则天癸按时而至。女子七七之年,肾气衰退,阴亏血少,冲任失养,阴阳失调,出现围绝经期诸症。  相似文献   

9.
贾汝楠  刘玉兰 《河北中医》2020,42(10):1455-1457
高慧教授在辨证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心肾不交。因此在治疗中最注重滋肾宁心,兼顾调理肝脾。本文旨在分析高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瑞安市人民医院陈颖异主任医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师承著名中医何少山教授,耕耘杏林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陈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秦瑞君 《国医论坛》2019,34(6):50-51
目的:总结张磊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临床病案,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张师认为该病病位在肝肾,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临床可分为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痰湿内蕴、肾阴阳俱虚四种证型,若辨证准确,均可获效。结论:张师临床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霞老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尤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陈老师学习,现将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汪德芬  李静 《中医杂志》2014,(23):1990-1992
介绍吉海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以肾虚为本,与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补肾为主,同时兼顾养心、调肝、健脾,多应用自创二仙二地汤作为基础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总结郑纯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郑教授认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临床可见肾虚肝旺、肾虚肝郁、肾虚脾弱、心肾不交4种证型,在临床治疗中以肾虚为切入点,拟补肾、养阴、调肝、健脾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新萍  高伟 《江苏中医药》2011,43(10):12-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阳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工作20余载,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经验独特。夏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主,尤以肾阴虚居多,且与心、肝关系密切。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相似文献   

17.
蓝青强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多见肾虚肝郁型,治拟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为主.临证以自拟更年康方为基本方进行加减,附典型病例资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雷磊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雷教授结合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自拟更年方为基本方,根据不同的伴随症状予以加减,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特色,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笪红英 《河北中医》2005,27(2):110-1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从而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断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常见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忧郁健忘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