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欧美国家血管性痴呆占第二位,仅次于Alzheimer病。在日本和我国几个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反,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Alzheimer病,是痴呆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评定,为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笔者用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脑梗死组和正常老年组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指标.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18F-FDG PET)对于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AD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并应用统计参数图(SPM)方法分析其18F-FDG PET脑显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T灌注成像(CTP)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检查,记录CTP各参数,计算缺血半暗带参数和缺血脑组织的可恢复比率(PRR),并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半暗带区、梗死区与对照区的CTP参数,分析PRR与发病时、发病14d后NHISS的关系。结果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暗带区rCBV、MTT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R与发病时NIHSS无相关关系,与NIHSS14d存在负相关关系(r=-0.326,P〈0.05),与神经功能恢复比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5,P〈0.05)。结论早期脑灌注水平的评价可以帮助判断临床预后,即使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于评价预后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MR脑灌注成像的表现和分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脑MR灌注成像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170层脑灌注图像和对照组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的197层脑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计算每层图像的患/健侧比值,并与对照组的正常比值及其范围比较。以非参数统计方法、多元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脑灌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分期。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4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TTP(time to peak)和MTT可(mean traasit time)与发病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O.422和0.371,rCBV(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和rCBF(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较低,且为负值。脑梗死前期分期特征为:I1期TTP稍有延长,I2期MTT显著延长,Ⅱ1期rCBF明显下降,Ⅱ2期rCBV下降。结论 脑灌注成像可提供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信息,并可以对其参数变化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1986年29个省市调查PD患病率为14.6/10万,其中中南地区高达21.1/10万〔1〕。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研究发现:PD可并发智能(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和人格改变;...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忆是人类的最重要认知功能之一。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划分为编码、贮存和提取 3个过程。Atkinson(1 971 )提出记忆贮存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个成分组成。Baddeley(1 976 )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发展了工作记忆的理论。而记忆的多系统理论认为记忆分为外显性记忆和内隐性记忆。外显性记忆进一步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内隐性记忆进一步分为条件反射、启动效应和技巧等。根据记忆的任务分为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词语记忆与非词语记忆、再认与回忆等。根据所回忆事件与当时的时间关系又分为前瞻性和回溯性记忆 ,以及…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黏附,从而抗血栓形成,而且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同时还能减少自由基形成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1].  相似文献   

8.
<正> 功能神经成像是探索脑的可塑性机制的重要工具,可用于指导神经康复的临床研究。我们鉴别并提供了如下5种有关功能神经成像的变化。(1)脑的适应性发生于脑功能系统水平。(2)随着脑卒中后恢复的时间推移,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变性。(3)功能神经成像能提高我们预测患者恢复情况和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康复的能力。(4)神经修复的机制反映不同的病理生理阶段。(5)脑的适应性可受患者的经验和特殊康复手段凋节。希望能为优化神经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氧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脑氧代谢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成重症组(GCS≤8分)15例和非重症组(GCS>8分)9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同时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差(AVDO2)和脑氧摄取率,比较两组患者的SjvO2、AVDO2和脑氧摄取率,分析三者与GCS和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SjvO2为(76±6)%,非重症组为(69±4)%,脑氧摄取率重症组低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多数患者为持续性SjvO2≥70%,而非重症组多为短暂性SjvO2≥70%。脑氧摄取率与GCS、GCSP呈显著正相关(P<0.05)。SjvO2≥70%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SjvO2<70%的患者(P<0.05)。结论SjvO2能够客观反映急性脑梗死后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状况,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诊断的ACI患者98例,均行MRI常规序列与SWI扫描。观察MRI不同序列脑微出血影像学特点并记录脑微出血病灶检出情况。结果 T1加权像显示脑微出血为类圆形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显示脑微出血为环形、类圆形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显示脑微出血为不同点状低信号;SWI显示脑微出血为条状、点状、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未见严重水肿,并提示磁敏感效应。T1加权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9个,T2加权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17个,扩散加权成像检出脑微出血病灶73个,SWI检出脑微出血病灶117个。SWI检出脑微出血病灶数量最多,脑微出血病灶主要累及基底核,为50个(占42.7%)。结论与MRI常规序列相比,S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常继发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脑梗死部位、体积有关.目前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都限于脑梗死急性期[1,2],未进行长期的随访.本文对2年多收治的12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半年,并结合影像学,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选择37例MCI患者为MCI组,同期选择40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两组被试者的认知功能。结果MCI组各项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CI个体最主要的神经心理学特征为记忆障碍,涉及多种记忆类型的各项记忆加工过程,具有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心脏手术后神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是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作者采用了脑弥散加权(DWI)和灌注加权(MRPI)磁共振成像,研究心脏手术后有神经并发症的患者脑缺血的类型。 方法和结果 心脏手术后有神经并发症并接受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69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瓣膜置换1例,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修补1列。常见的术后神经缺损表现有脑病(8例,其中4例有神经缺损体征)、视野缺损(2例)、轻偏瘫(3例)以及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症的帕金森病(PD)患者执行功能的特点及抑郁症对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4—2006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伴发抑郁症的PD患者(PDD组)36例,PD非抑郁症患者(PDND组)44例,进行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评定。执行功能评定包括:Stroop字色干扰测验(SCWT)、画钟测验(CDT)和快速语词流畅性测验(RVR)。普通心理学测验: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PDD组痴呆发生率为64%(23/36),PDND组痴呆发生率为34%(15/4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DS和HAMD评分结果具有显著正相关,SDS及HAMD与执行功能测验结果具有相关性,与年龄、MDRSPD评分、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期、ADL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对执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伴发抑郁症的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显著,对PD伴发抑郁症的识别和评估是治疗P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PD伴发的抑郁症进行治疗可能会改变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脑磁共振成像 (MRI)异常的现患率 ,以及血压水平与脑MRI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9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与其在年龄、性别等方面 1 1匹配的正常人 ,进行脑MRI及血压、血脂、颈动脉B超等危险因素的检查。结果 高血压病组的脑白质疏松 (LA)现患率为 4 3.2 % (4 1 9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8% (2 4 93) ;高血压病组腔隙性脑梗死 (LI)现患率为 13.7% (13 95 ) ,对照组未发现。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舒张压是LA发生的预测因子 ,收缩压和舒张压是LI发生的预测因子。结论 高血压是LA和LI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脑MRI异常的发生之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功能连接方法观察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17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集静息态功能MRI数据,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右侧后扣带皮质、左侧后扣带皮质3个感兴趣区提取DMN,取其交集获得DMN掩膜,以该掩膜为种子区,计算其与DMN内各体素功能连接。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观察差异区功能连接强度与MoCA、MMSE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后扣带皮质/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减低(P<0.05)。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19,P=0.008)。结论脑梗死后DMN损害先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可能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伴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脑小动脉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白质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方法通过病理学观察13例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LA组)和10例不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非LA组)脑小动脉病理变化。两组脑小动脉外径大小按30~100μm及101~300μm进行硬化指数定量分析。结果LA组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指数比较,30~100μm小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101~300μm的小动脉(P=0.030)。非LA组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LA组30~100μm和101~300μm小动脉硬化指数分别显著高于非LA组。结论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白质脑小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不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小动脉外径越小,硬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组)。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CMB患者146例(CMB组),非CMB患者394例(非CMB组)。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清学指标与CMB、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进行不同年龄区分析。结果 CMB组高血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CMB组,TC明显低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复发脑梗死组比较,首发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TC、L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为CM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2,95%CI:1.134~3.026,P=0.014;OR=1.012,95%CI:1.001~1.023,P=0.037)。TC为CMB的保护因素(OR=0.827,95%CI:0.732~0.935,P=0.002)。年龄45~65岁患者差异最大,且更易出现首发脑梗死。结论 CMB可通过控制血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整TC等治疗达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复发脑梗死,特别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20.
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西方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位居痴呆病因的第二位。长期以来,VaD受到广泛关注,但随着痴呆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相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延误了对患者防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