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邹本红 《中外医疗》2012,31(13):184-18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于子宫腔以外的疾病,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大部分手术均能经腹腔镜完成,同时腹腔镜手术后恢复快,粘连少,住院时间短,腹部瘢痕极小,已有趋势替代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辅以药物治疗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腔内膜以外的部位,可形成内膜异位病灶、结节或异位囊肿.多发生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以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和不孕为主要特征.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占10%[1],在痛经的妇女中高达40%~60%,占不孕妇女的20%~3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手术切除可视病灶和分离粘连仍然是目前EMT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治疗可能遗漏比较微小的病灶、部分粘连较重的病灶、腹膜后及盆底较深的异位病灶[2]及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困扰医患双方.因此,减轻疼痛症状及减少复发率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手术辅以药物治疗减少EMT复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光武 《重庆医学》1996,25(3):135-13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主要症状是痛经和不孕。EM患者不孕的机会是非EM患者的20倍。绝大多数EM患者是年轻妇女,有的亟需生育,故保守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笔者单位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96例采用腹腔镜进行探查及治疗,观察疗效,并与同期开腹手术对照.结果 92例腹腔镜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患病率,术后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与同期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均有明显优势,症状改善及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有时与病变程度很不相符,临床表现很严重的患者,其病变可能是轻度的或局限的,而病变广泛甚至盆腔解剖结构严重变形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却很少.  相似文献   

8.
曲颖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55-756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体腔面的黏膜层,含有腺体、间质、血管及淋巴等组织,受卵巢激素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当这层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时,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育年龄妇女患病率达10%~15%。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有时与病变程度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35例、孕三烯酮组33例和未用药组3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米非司酮组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孕三烯酮组于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疗程3个月.未用药组术后不用药.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治疗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1);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药物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疼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病与卵巢分泌的激素和周期性月经有关,目前认为采用激素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以达到闭经和促使异位内膜萎缩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疗法。但是单以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并不理想,一般停药后2个月内复发。药物治疗仅适用于轻、中度  相似文献   

11.
刘哲  杨帆  程波 《医学综述》2014,(3):426-42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其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5%,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EMT可引起不孕、痛经、慢性盆腔痛等。因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诊断也较为困难。目前除传统的腹腔镜诊断外,人们对于无创诊断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EMT诊断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级与输卵管通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I期-Ⅳ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输卵管通畅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疾病程度分为4组(分期按照RAFS法,分为I期组、II期组、Ⅲ期组和Ⅳ期组),对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观察输卵管形态及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术后随访,探讨不孕患者与输卵管通畅与否的相关性。结果:Ⅰ、Ⅱ期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4.64%和83.33%,与Ⅲ、Ⅳ期(分别为71.43%和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术后妊娠率Ⅲ、Ⅳ期分别为52.4%和50.0%,与Ⅰ、Ⅱ期的21.4%和37.5%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Ⅲ、Ⅳ期患者,Ⅲ期及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和输卵管通畅与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早期(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罗华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26-2027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腹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统计内异症病灶分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等。结果:本组10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好转64例(62.1%),缓解33例(32.0%),无效6例(5.9%),总有效率为94.1%。确诊为内异症且不孕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41.8%。随访复发9例(9.3%),其中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6例。结论: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内异症。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可减小或消除病灶,减轻或解除疼痛,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和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和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术后治疗妊娠情况3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9年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341例,随机分为三组,给予不同的方法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B组与对照组的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相比,均P0.05。A组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与B组、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χ2=13.31、12.84,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是治疗Ⅲ、Ⅳ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欣梅 《黑龙江医学》2007,31(2):108-110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治疗的现状。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综合论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大体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是否有生育要求,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术式.方法改良一:于病灶表面原瘢痕处做一条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达脂肪层后,适当游离形成皮瓣,皮瓣下适当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完整彻底切除病灶.改良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之空腔,于腔内放置一橡皮片做引流,直接以0/4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于术后24~48h拔除橡皮引流片.结果会阴及腹部病灶切除共21例,术后1个月复查均无皮下硬结,伤口愈合良好、美观.结论改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术式较传统术式更简单易行,瘢痕细小美观.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收治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侧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术前诊断明确者3例。4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3例患侧肾积水消退,肾脏排泄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无明显好转。另1例行患侧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发展为隐匿性肾功能受损,IVU、RPG、MRU可发现肾积水及病灶部位。对于腔内型和混和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输尿管镜取活检术前明确病理。治疗需切除病变输尿管,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或输尿管吻合术。若肯定患侧肾功能已完全消失者,行患侧肾脏和输尿管切除。以上治疗的同时需行卵巢切除,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卵巢而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32-33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17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行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及根治性手术三种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和相关复发治疗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较其他两组高,根治性手术患者无一例复发,半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因病例数有限,难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论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应根据患者要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50例)、孕三烯酮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其基础上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药物,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药物。比较三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复发率分别为8.0%、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发生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药物治疗,能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提高总有效率,其中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体位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术野暴露、肢体受压、稳定性及对术者和洗手护士操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病人104例,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52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手术体位:仰卧头低10~15度,向左或右侧15~20度;改良组采用在传统体位的基础上把双下肢水平分开90~100度,比较两组在体位固定的稳定性、肢体受压情况及对术者和洗手护士操作的影响情况。结果:"人"字形手术体位在体位固定的稳定性、肢体受压情况及对术者和洗手护士操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形手术体位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有利于暴露术野、提高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方便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