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明清以来 ,中风立“真中”、“类中”,倡导“非风”之说 ,主张大凡中风多系“精血衰耗 ,水不涵木”,提倡滋阴补肾平肝 ,切忌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等祛风药辛烈耗散 ,复伤精血。从此 ,极大地限制了祛风类中药的临床使用范围。笔者认为 ,重新认识和研究祛风药 ,一来还祛风药本来面目 ,二来通过合理配伍应用 ,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以防风为例 ,探讨防风的多种临床配伍应用 ,以冀抛砖引玉。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经、肝脾经 ,作用特点向上向外、能散能通。防风是祛风药的代表 ,有风中润剂之美誉。临床上防风不局限于祛风解表 ,配伍灵活 ,… 相似文献
2.
荆芥防风配伍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建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257-257
荆芥、防风为临床常用祛风解表对药。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性微温味辛 ,具有祛风解表、止血功效 ,荆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等 ,荆芥穗中有效成分为荆芥甙A、B、C、D、E以及荆芥醇等。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性微温、味辛甘 ,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功效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和香豆素类 ,挥发油主要有辛醛、β -没药烯、己醛、花侧相烯等 ,香豆素类有补骨脂素、香柑内酯、珊瑚菜素等。1 药理作用对药荆芥、防风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药理作用。两者均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4.
防风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要药,临床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寒湿痹、疮疡初起等证型,已为医者悉知,但对其治疗泄泻尚缺乏全面认识。故通过对古今配伍应用防风治疗不同病因导致泄泻的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作用特点与机理。认为防风治疗泄泻主要具有祛风解表、祛湿止泻,风能胜湿、燥湿止泻,升发清阳、健脾止泻,散肝醒脾、缓急止泻,健脾利湿、消导止泻等方面特点,而散邪升阳散肝舒脾以止泻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疗泄泻可通过合理配伍防风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防风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3~62.1 g范围之内。2)临床运用防风应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防风发挥其祛风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皮肤疾病(风疹、瘾疹、异位性皮炎等)、肺系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临床用量一般为4.5~25 g;取其胜湿止痛、止痉功效用于治疗神经疾病(中风、神经官能症等)、妇科疾病(产后痹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痹症、耳聋等,临床用量一般为3~30 g。3)为发挥防风最佳功效,临床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祛风解表常配伍荆芥、栀子、麻黄等;胜湿止痛、止痉常配伍全蝎、羌活、黄芩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7.
防风为疏散风邪之要药。借其升浮之性,有宣发郁火,升举清阳等作用。诸风药多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所以,防风除主治外风证外,通过适当配伍尚能治疗多种疾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荆芥-防风配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探讨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平台,以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分别筛选本配伍的有效活性成分同时预测作用靶点;从Uniprot数据库检索中药靶点所对应的人类基因,检索Genecard和OMIM数据库中特应性皮炎相对应的基因,再...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0)
目的:观察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配伍奠定基础。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干预组、防风组、乌梅组、防风-乌梅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以卵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用药干预7 d。防风组、乌梅组、防风-乌梅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分别于上午9∶00给予防风(3.082 5 g·kg~(-1)·d~(-1))、乌梅(3.082 5 g·kg~(-1)·d~(-1))、防风-乌梅(6.165 g·kg~(-1)·d~(-1))、防风-乌梅(6.165 g·kg~(-1)·d~(-1))药液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激素干预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分别于下午3∶00给予0.02%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支气管平滑肌厚度,ELISA法测定肺组织MMP-9、TIMP-1、IL-6及IL-8的含量。结果:防风-乌梅配伍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减少支气管平滑肌厚度,降低肺组织IL-6、IL-8、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P0.05或P0.01),以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最佳,防风-乌梅组优于防风组和乌梅组。相关性分析提示IL-6、IL-8与MMP-9、TIMP-1显著相关。结论:防风-乌梅"相须为用"配伍可改善哮喘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支气管平滑肌肥厚、改善气道炎症、降低肺组织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防风临证应用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干燥根,经水浸泡,润透切片,晒干入药.防风味辛、甘,性温,是传统的祛风解表药,渗湿止痉药,止痛止泻止血药,还具有解毒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本品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久服轻身".《本草纲目》记载"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此药能抵御外风的侵袭,故古人按其功效命名为防风.本文对古今含有防风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比较,并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总结出应用防风最客观、最直观的指征,即防风的药证,以及防风的配伍规律、常用方剂的应用范围,现分述于次. 相似文献
12.
1防风的药性 防风主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等地.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明代<本草纲目>(1)中"防风<本经>上品[释名]铜芸(本经),茴芸(吴普),茴草(别录),屏风(别录),百枝(别录),百蜚(吴普).[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气味]甘,温,阳也.手足太阳经之本药. 相似文献
13.
14.
防风与刺蒺藜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防风与刺蒺藜单用及合用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器官试验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及整体动物试验法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1:1)能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收缩;大鼠和家兔含防风血清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防风对组胺所致的药物性哮喘及卵白蛋白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防风、刺蒺藜、防剌合煎剂均有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防风与水防风、黑防风的鉴别山西省药品检验所(030001)郭文菊,常海萍防风为常用中药,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的作用,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LedebourielladivLqr... 相似文献
16.
17.
<正> 防风通圣散是河间刘完素创制的名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等组成,是法度严谨、组织得宜的表里双解之剂。易水张元素深得河间之妙,将本方列于众方榜首,谓其:“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或湿热内甚,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论述苦味药的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对中药性味理论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仍以<中药学>教材为依据,以所栽188种苦味药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