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无法实现用药人群的随机化,因此无法控制数据中的混杂偏倚。如何在分析数据时控制可疑混杂因素的影响,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信号,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通过采用分层分析的思想控制混杂因素,将上海市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用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层前后混杂因素对信号检测的影响,以期为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准确监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摘要:随机对照试验是因果推断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需要在上市后进一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要为基于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无法完全替代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控制混杂因素的效果不如随机对照试验。现在有很多方法可有效控制已知混杂因素,但未知混杂因素的控制仍是一大难点。目前比较流行的控制未知混杂因素的方法(如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适用条件过于苛刻,而敏感性分析法应用条件较为灵活,但使用相对复杂,并未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三类实用性较强的敏感性分析法,阐明了其原理及使用方法,以便研究者在观察性研究中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PPA事件认识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树进  袁进 《中国药房》2001,12(9):551-552
目的:由PPA事件认识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方法:参考文献及浏览相关网站,综述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建主健全上市药物评价机制及ADR监测体系的意义,比较几种:ADR监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并对加强ADR监测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结果与结论:建立健全上市后药物评价机制和上市后药品不良及应监测制度,能有效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措施和途径,为进一步加强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4月CNKI发表的有关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最终纳入对实际指导有重大意义的文献28篇,对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主要集中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国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三个方面,研究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为进一步明确上市后药品安全性证据而开展的药品不良反应集中监测或研究活动。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1年6个月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管理方案研究》工作,总结出目前在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工作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及信号自动发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计算机信号筛选3个方面探讨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和不良反应信号自动发现方法。监测的方法应尽可能多样化,数据编码字典要统一化,信号筛选算法也最好不要只选一种,整个监测-评价系统要有定期评估,以保证信号发现系统的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8.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发现药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上市后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2009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  相似文献   

9.
在线资讯     
<正> 全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主办的“2005年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研讨会”,7月14日在西安宾馆召开。会议分析了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与发展,听取了专家关于日本、欧盟的药品再评价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学术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就我国上市药品监测、药品再评价、中医药临床厅效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定量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对《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主办的“2005年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研讨会”,7月14日在西安宾馆召开。会议分析了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与发展,听取了专家关于日本、欧盟的药品再评价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学术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就我国上市药品监测、药品再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定量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对《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是药物上市后药物警戒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 我国ADR信号检测研究文献的数量明显增加。但该类研究中尚存在许多问题, 如对ADR信号的概念认识不清、信号检测研究的目的不明、信号来源局限、对检测数据未进行很好的处理、数据挖掘算法单一、数据选择的时间范围过短、未对信号检测中的偏倚进行处理和分析等。本文对这些常见问题谈一些看法, 希望对我国ADR信号检测研究的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内外用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监测的几种监测算法。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阐述国内外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提取采取的一系列算法。结果我国逐步开始引用不同的信号监测算法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结论安全用药是当今和今后仍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药品安全性监测主要是通过对药品上市后不良信号监测来实现的。我们概括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有关信号监测的不同数据挖掘算法,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做好药物的安全警戒。  相似文献   

13.
不相称测定分析是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频数法和贝叶斯法。现阶段,不相称测定分析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缺陷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不相称性测定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分析目前信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分析策略,以期为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和分析非布司他上市后心脏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检测2009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非布司他的不良反应信号,统计并分析心脏病症信号的相关信息.结果 从8282份以非布司他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共检测出不良反应信号209个,...  相似文献   

15.
信号检测是一种能筛选大量数据的、系统的、自动化的、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可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药物安全性数据库,比传统评价方法更快捷、更精确地鉴别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采用了信号检测方法来挖掘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辅助发现药品安全性信号。通过解释信号检测原理、方法,介绍信号检测方法在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实施及应用,以期为有关人员理解和运用信号检测方法及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药品安全应急预警系统中信号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越  孙骏  徐厚明 《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11-212,219
为了探讨药品安全应急顸警系统中信号的处理问题,试从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来源、发现及信号的处理等方面综合分析,尝试为建立药品安全应急预警系统提供依据,以利快速及时地对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作出反应,有效地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