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及节段固定系统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神经缺失症状的病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6.4岁。术前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11例,C级18例,D例6例。手术采用前路减压、钛网及前路节段固定装置重建脊柱。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患者术后复查X光片示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后突畸形消失,腰椎生理曲度恢复。随访期间内置物有两例出现松动、轻度移位情况,但无症状,其余均达到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联合节段固定装置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稳定性可靠。植骨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使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最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喻孟强  蒋宇钢  尹畅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4):544-545,548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2004年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病理分型及预后。62例颅内转移性占位病灶。直径2.0~6.5cm,平均3.2cm。【结果】本组62例,40例获得全切。15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手术+放疗中位生存期为9.33个月。【结论】对颅内转移瘤的手术治疗要正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全部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及综合治疗。多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MNSF患者行手术减压内固定,根据ASIA标准对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37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MNSF应明确引起脊髓损伤的关键部位,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充分的椎管减压和内固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在治疗胸椎肿瘤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收治胸椎肿瘤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9(34~67)岁;转移性腺瘤6例,原发性椎体肿瘤3例;T31例,T41例,T51例,T62例,T71例,T81例,T1 11例,T12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4例。均采用I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术后摄X线片并观察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7分,术后平均3分,平均下降4分;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有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内固定未出现松动、断裂等现象,重建椎体无塌陷,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Ⅰ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并予以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是治疗胸椎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5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9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11例,胸段26例,腰段15例,其中哑铃型肿瘤6例。【结果]52例肿瘤均全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长期随访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对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是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晚期前路减压手术对脊髓功能恢复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术指征和时限。方法: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56例,均行脊髓前路减压术,脊柱失稳者同时行内固定手术。术前和术后使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完全去除脊髓腹侧压迫,恢复椎管直径。随访20d~6个月(平均30d),53例获得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改善,表现为肢体痉挛减轻、泌汗功能改善、根性疼痛减轻、感觉平面下移、肌力增加、肛周感觉部分恢复以及排尿功能改善。ASIA运动分由术前(32.8±19.5)分增加到(39.7±18.0)分;触觉分由(44.2±21.6)增到(54.8±15.3)分;痛觉分由(46.5±22.0)分增至(55.1±15.9)分。结论:①脊髓前路减压能准确、彻底地解除脊髓腹侧之压迫,改善晚期脊髓损伤包括全瘫患者同一平面神经根和脊髓长束的功能。脊髓、神经受压时间长短在临床上只具有相对意义,不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手术时限与长期效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评价。②晚期前路减压的手术指征应放宽,凡影像学检查证实脊髓腹侧存在压迫和/或严重后突畸形者均应彻底减压。③减压时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颈椎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路椎体切除和(或)后路肿瘤切除、自体髂骨植骨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以及经颈后路肿瘤切除 枕颈融合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融合。颈肩剧烈疼痛者术后症状明显消退。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手术治疗颈椎肿瘤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胡建中  袁泉  张俊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2006-2007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片剂对脊柱疾病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慢性损害的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结核并部分截瘫的患者共6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后d1开始口服β-叶皂甙钠片,对照组只行其他药物的常规治疗。分别于术后d1和d14对每例患者症状体征最重的肢体的肌力,触觉和疼痛综合评分;将每例先后两次的综合评分相减得评分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评分差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平均评分差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片对脊柱疾病合并神经损害手术后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例脊柱MF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3例仅行单纯后路肿块切除,1例行骨水泥填充加活检术,2例行后路肿块切除+椎弓根系统重建,1例行前路病灶切除+内固定自取髂骨植骨术。对其术后神经功能、疼痛程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术后免疫组化均有CD68表达。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00mL,全组无手术死亡,VAS术后一个月平均改善4.3分,2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1年后局部复发。3例生存期大于1年,1年生存率为60%。【结论】脊柱MFH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转移及局部复发率高,手术根治性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4例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段6例,胸中段4例,胸下段4例。气管开窗取瘤术6例,气管侧壁切除支气管瓣成形术1例,楔形切除气管肿瘤3例。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4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存活半年者1例,1~3年者6例.5年以上者7例。【结论】气管肿瘤手术效果较好,原发性气管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通气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慎重选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固定在治疗颈椎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对32例颈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术前2~3周抗痨、术后正规抗痨治疗9~12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至3年,平均时间为19个月,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术后症状改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无一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结核治愈率为100%;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达50%,12个月时达100%,椎体高度恢复1.1~2.1cm,平均1.4cm,cobb's角平均纠正20°。【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张楠  郭楠  周继梧  白传明  宋书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64-2265,2269
【目的】探讨23例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23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心脏粘液瘤13倒,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右心下腔静脉平滑肌瘤5例,肝癌右心房转移性癌栓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查心脏彩超,怀疑恶性者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除1例患者因右房肿瘤广泛侵犯右房室环及心包而仅做活检外,其余2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住院期间全组病例无死亡,13例粘液瘤患者平均随访2年无复发转移。5例心脏恶性肿瘤患者中除1例因患者无法联系外,余4例均在2年内死亡。右心下腔静脉平滑肌瘤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一年半经MRI证实复发。【结论】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以黏液瘤多见,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心脏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手术治疗并辅以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本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胸外伤为主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n=34)与非手术组(n=36),记录伤情进行创伤评分;监测并记录24h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排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的HR、CV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O、PCWP、MAP明显增加(P〈0.05),入院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组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能改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短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适应证。【方法】在显微镜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2例。【结果】术后无死亡,肿瘤全切有9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3cm均全切,且无功能障碍),次全切3例。术后随访8~36个月,颞叶脑内小血肿2例,3例出现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均恢复良好。【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斜坡平面以上、直径小于3cm的岩斜肿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暴露,易于掌握,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到2010年4月间43例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患者采用单一切口和双切口法一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改良Kugel疝修补术加坏死肠管切除术.研究手术方法,修补技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侧脑室穿刺置引流管持续引流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31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前重度神志障碍29例(GCS评分3~8分),中度2例(9~12分),无轻度病例.术后24 h CT复查血肿,血肿清除80%~90%.术后24 h,5例意识清醒;1周后重度神志障碍6例(3~8分),中度10例(9~12分)轻度9例(13~15分);存活病例清醒平均时间13.5天.再出血1例,术后死亡4例均为院内死亡,其中再发出血死亡1例,脑干衰竭死亡3例.随访6月,生存27例,根据GOS评分:5分7例,4分16例,3分4例.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2例,Ⅴ级0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能迅速彻底清除血肿,降低病死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风心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刘峰  龙建平  熊卫民  黄标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59-2260,226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病人的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17例风心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本组14例(82.4%)存活病人术后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术后早期死亡2例(11.8%),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7.1%),1例术后反复右心功能不全。【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加强术中处理,术后加强心肺支持、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0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对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术中操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104例经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早期手术85例,间期手术19例。【结果]104例行动脉瘤闭夹的患者中,20例因脑肿胀而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半年,良好85例,预后不良19例。【结论]DSA检查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CTA技术已能基本满足动脉瘤诊断及术前检查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常规的翼点入路及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能有效提高动脉瘤病人存活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