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方法17例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病学术会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岁~62岁,病程最长6a.患者多以急性发作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大便常规:红、白细胞满视野.粪培养阳性.均做下消化道造影:示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病变累及全结肠1例,直肠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2例未见异常者做肠镜示: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急性期给中西药结合(由锡类散、雷尼替丁、丁胺卡那、地塞米松组成)保留灌肠治疗.4wk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下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中西药结合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好转,下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检查.溃疡愈合11例,占64%;溃疡面缩小6例,占36%,随访复发2例,再次用以上方法治疗后好转.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注药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对106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内镜Bc-9L导管将中、西药物混合液直接注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选用药物锡类散、肿痛安、维生素、替硝唑、免疫抑制剂等.局部给药后,采取特殊体位,保留药液3h以上,1次/d,每4wk~6wk为一疗程.本组患者男72例,女34例,年龄20岁~73岁,其中30岁~59岁85例(80.2%),病程6mo~15a以上,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泻、粘液便或粘液血便为主.病变部位在直乙状结肠64例(60.37%),右半结肠24例(22.64%),全结肠18例(16.98%).结果经4wk~6wk治疗症状体征消失,镜检溃疡愈合86例(81.14%),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镜检溃疡范围缩小超过60%者10例(9.43%),症状体征有改善,镜检溃疡范围缩小未达50%者10例,视为无效,本组治疗有效率达90.6%.结论经内镜直接局部注药对重复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肠道疾患。笔者从 1 995~ 2 0 0 0年采用中药愈疡灵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96例 ,疗效甚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 1 2 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愈疡灵组 96例 ,其中男 69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1岁 ;病程6个月~ 1 1 .5年 ,平均 3年 8个月。纤维结肠镜检查 :肠粘膜散在溃疡 2 4例 ,轻度糜烂 33例 ,充血水肿 39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2 1~5 0岁 ,平均 30 .5岁 ;病程 8个月~ 1 1年 ,平均 3年 6个月。纤维…  相似文献   

4.
本组缺血性结肠炎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8~ 73岁 ,平均 6 2岁。其中高血压病 4例次 (下同 ) ,脑血栓后遗症 1例 ,冠心病1例 ,糖尿病 3例 ,习惯性便秘 2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2例。全部病例均有突发性腹痛。其中便血 6例 ,发热 5例 ,腹胀 3例 ,恶心、呕吐 2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 :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3例 ,结肠脾曲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浅溃疡 2例 ,降结肠粘膜增厚、肠腔狭窄 1例 ,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 1例 ,横结肠近脾曲处粘膜散在浅溃疡 1例。病变肠段和粘膜主要表现为肠粘膜轻度弥漫性充血、水肿或散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肠病时肠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肠病在我国常见,缺血性肠病(Ischemic colitis)是老年人胃肠道缺血性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肠缺血的60%左右,占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3%~9%,具有一系列结肠缺血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可逆性结肠病变(粘膜下或壁内出血)、一过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狭窄、坏疽和爆发性弥漫性肠炎,当缺血性肠病发生时,由于肠壁的缺血,患者除出现腹痛、便血等典型症状外,还可有多种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肠功能紊乱,对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23岁~50岁,平均31.6岁;病程5mo~15a,平均3.76a;<1a者11例,1a~5a者22例,5+a~10a者13例,>10a者2例.内镜检查16例肠粘膜有散在溃疡面,18例肠粘膜有轻度糜烂,14例肠粘膜充血水肿.对照组: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0.3岁;病程6mo~14a,平均3.55a;<1a者9例,1a~5a者21例,5+a~10a者11例,>10a者1例.内镜检查16例肠粘膜有散在溃疡面,15例肠粘胶有轻度糜烂,13例肠粘膜充血水肿.两组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药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2wk治疗后,治疗组:近期痊愈39例(81.3%);好转8例(16.7%),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近期痊愈27例(64.3%);好转9例(21.4%);无效6例(14.3%),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之单纯西药有良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中西药合用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2岁~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3mo~6a,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特征,乙状结肠镜及X光钡剂灌肠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及临床表现及辨证分型,分为湿热内蕴型8例,脾肾阴虚型17例,脾胃虚弱型6例,气滞血瘀型4例,肝郁脾虚型5例,我们采用黄苓、黄柏、地榆各12g,水煎100mL,将庆大霉素16万U,强的松10mg、甲硝唑0.4研末加入液体内保留灌肠,1次/d,2wk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基本治愈30例(7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阴性,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有明显改善,好转6例(1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善,无效4例(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西药合用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既治标又治本,标本相照,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故诸药合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粘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 31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1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为 1 993~2 0 0 2年我科住院患者 ,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 2 0~65岁 ,病程 3~ 1 0年。诊断标准参考文献 [1 ]标准拟定 :1腹泻 6次 /d明显粘液血便 ;2体温≥ 37.5℃ ;3脉搏≥ 90次 /min;4Hb≤ 1 0 g/L;5血浆白蛋白≤ 30 g/L;5明显营养不良或中毒症状 ;7结肠镜显示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 ,粘膜有多发浅表溃疡 ,伴充血、水肿 ,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 ,…  相似文献   

9.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久泻”、“休息痢”等范畴。笔者通过纤维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结肠粘膜变化 ,并用扶正祛邪方对 1 2 3例慢性结肠炎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7例 ,女 5 6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1 .3岁 ;病程 5~ 1 8年 ,平均 1 3.2年。 1 2 3例患者均经纤维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在直肠 ,乙状结肠 64例 ,左半结肠 5 5例 ,右半结肠 4例 ,主要症状有腹泻伴夹粘液 ,便稀 ,日 3~ 5次 ,腹部胀痛。1 .2 诊断标准 :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  相似文献   

1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有复发、缓解、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变以粘膜为主,常有糜烂和浅溃疡形成。临床症状为腹泻、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周身症状,如病程长,严重可累及全结肠易有癌变倾向,治疗比较困难。我院在3700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212例,占被检6%,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00例,获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3年来,我们应用中药煎剂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文献[1]标准.患者以持续或反复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证,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大便涂片及培养排除其他病原体.将收集的1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3岁,平均39.8岁;病程1~20年,平均5.63年.辨证分型:按兼证的不同,分为大肠湿热型16例,脾胃虚弱型19例,气滞血瘀型1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40.6岁;病程1~21年,平均5.8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自1996-09开始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并与20例使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系我院门诊1996-09/1997-06按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7岁~56岁,平均31.5岁、病史5mo~15a,平均5.8a,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局限于直肠者33例、直肠乙状结肠均有病变者27例,无回例病变在降结肠以上,轻型36例、中型24例,初发者11例、慢性复发型者40例、慢性持续型9例,60…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性心理障碍45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本院1996-01/1998-06共收住院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45例.其中男19例,年龄20岁~58岁,平均(40±58)岁,女26例,年龄19岁~62岁,平均(59±63)岁.男女两组年龄比较无差异(P>0.05).FD诊断标准: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wk;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史;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14.
由炎症细胞所释放的血小板激化因子(PAF),在大鼠中能活化中性白细胞,释放第二信使并介导粘膜溃疡和缺血。本文旨在探讨PAF 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结肠粘膜活检标本取自26例活动性UC 的炎症部位和22名正常人。患者组男15,女11,平均年龄44.2±3.4岁;正常对照组男10,女12,平均年龄41.8±4.4岁。UC 患者在行活检前至少2周停服一切药物。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16例,累及脾  相似文献   

15.
0引言我院自1993一07对胃肠道术后吻合口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微波点灼、高频电刀电灼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粘膜增生性病变430例,程度分为三种.轻度:指吻合口粘膜息肉样增生病变在0 .2 cTnxo.3cmxo.4cm范围内,数绳在3枚以内.轻度215例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男123例,女92例,年龄12岁一65岁,平均46 .5岁.其中胃肠吻合粘膜增生病变183例,结肠吻合口粘膜增生病变犯例.中度:指吻合口粘膜息肉样增生病变在0.3。mxo.4。mxo.scln范围内,数量在4一6枚之间;重度:指吻合口粘膜息肉样增生病变在0 .4 cm…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为5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结肠镜检查。现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291例,女299例,年龄(43.2±14.8)岁。临床症状单纯腹泻507例,黏液脓血便427例,腹痛393例。结肠镜检查见病位于直肠及直乙状结肠280例,左半结肠炎174例,全结肠136例。肠黏膜血管模糊、充血、水肿531例,糜烂、浅溃疡489例,质脆易出血231例,粗糙颗粒样变、结节样增生88例,假息肉形成62例,肠壁僵硬、狭窄58例。  相似文献   

17.
苦参合剂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王文文 《胃肠病学》2001,6(1):54-55
溃疡性结肠炎(UC)为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属中医“肠风、痢疾”等的范畴,在我国以UC和直、乙状结肠炎最为多见。作者用自拟苦参合剂直肠滴入法治疗UC,以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直肠滴入法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为1999年5月~2000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患者,经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UC,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5~56岁,平均35.6岁,病程15天~5年。按病变部位分类,溃疡性直肠炎39例,直、乙状结肠炎9…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溃疡和炎症。临床症状多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粘液便或便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是胃肠病中的疑难病之一。笔者自1994年6月~1998年6月采用中西药灌肠为主,并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1~74岁,平均38.9岁;病程0.5~1年者6例;1~3年者12例;3年以上者8例。上述病例皆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灌肠液由黄芩、黄柏、大黄、苦参、丹参、薏苡仁、赤…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分型及甲襞微循环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患者组143例,其中男80例,女63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为(45±1-1)岁.系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均具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反酸等症状,经纤维(电子)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浅表性胃炎,并除外伴有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变.健康对照组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年龄21岁~75岁,平均为(46-8±1-3)岁.两组均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甲襞微循环者,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 方法 由…  相似文献   

20.
59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1 ~14 天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两周至四个月内复查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 经大肠镜检查确诊的59 例缺血性结肠炎、不包括两周内曾服用过抗生素者,男20 例,女39 例,年龄25~81 岁,平均年龄53-86 岁,其中11 例为40 岁以下的年青人,高峰年龄为61 ~70 岁组,36 例患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1 例无可以证明的基础病变,但其中的8 例有便秘史,3 例有下腹部手术史,2 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癌。大部分为一过性炎症型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血便及腹泻,少数患者有呕吐或恶心:内镜下表现多样化,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界限清楚,多数病变位于左半结肠,无直肠病变者。病理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组,但以中年以上发病率为高,发病部位多位于血流相对不足的左半结肠,并易发生纤维狭窄。血管因素与肠管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