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糖抗体(LAM-IgG)对活动性结核诊断和病情变化的意义,作者检测分析了82例活动性肺结核组(43例作了动态观察)和91例对照组血清LAM-IgG,并于PPD试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LAM-IgG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0.7%,特异性为95.6%,诊断效率达83.8A%,LAM-IgG水平与结核病情有一定相关性,但尚不能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抗体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别进行胸腔积液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并与胸腔积液抗酸染色镜检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血清结核抗体阳性为70.4%,胸腔积液中结合抗体阳性为87.8%,抗酸染色结果阳性19.4%。胸腔积液与血清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和抗酸染色阳性率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腔积液结核抗体检测在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仍然是常见且难于诊断的疾病之一。虽然从体腔液中查出结核菌可确定诊断,但由于检出率太低(<10%),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8年5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共检测42例脑脊液和166例胸腹水心包液的结核抗体(抗PPD-IgG),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①结核组: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6例,结核性胸腹膜心包炎121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系根据临床、生化或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标结核抗体检测法与金标结核抗体检测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酶标法和金标法检测其结核抗体,对比3组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金标法测得肺结核患者、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67%、2.50%和0.0%;酶标法测得肺结核患者、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67%、6.67%和4.0%。结论采用该院酶联试剂的酶标法对患者结核抗体进行检测的敏感度较金标法略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临床应同时结合其他指标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血清结核分支杆菌抗体(TB-IgG)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SPOT.TB、TB-IgG检测,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实验室医师完成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6.
李琳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17-1218
结核病是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以肺结核为多见,至今在中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结核病的诊断需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检测患者血清中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是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现将2006~2007年本院477例检测了血清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的临床结果分析报道如下,以评价其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国内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结核病的诊断一般依靠X线检查、痰液涂片镜检与结核菌培养。痰污染物多,徐片镜检阳性率不高,而结核菌培养生长太慢,难于提供及时的诊断。尚有众多不排菌的肺结核及与外界不沟通脏器的结核病不易获得含有病原体的诊断标本。我们将应用结核抗体检测方法(ELISA)检测结核抗体在诊断结核病中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1检测对象1.1正常组选取经临床确认无肺结核病及其他部位结核的成年人100例。1.2结核病组选取经临床确认的本院住院及门诊肺结核患者,其中痰菌… 相似文献
8.
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肺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难以诊断的疾病,是我县乃至巾西部地区较为多发的传染病。过去在诊断上主要依靠:胸片、痰涂片、PPD试验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自国外学者Lenzini在1977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各类结核病人的免疫反应很似连续光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分离现象后,从此为结核病的血清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随着结核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评价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高发现结核患者的不同诊断方法。方法对180例结核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痰涂片、痰培养、血清结核抗体(TB-Ab)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体查人群对照。结果180例结核门诊就诊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为38.34%(69/180),痰培养阳性率为40.00%(72/180),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42.23%(76/180)。对照组50例痰涂片、痰培养均阴性,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4.00%(2/50)。结论3种检测方法差异不大(P〉0.05),为提高结核患者确诊率,建议对可疑肺结核患者采用3种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5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分别应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然后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检测结核病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4.1%(140/189),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4.9%(47/18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3.9%(83/189)。3种方法检测45例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0%(45/45)。结论 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对于结核病的及早诊断、预防和疗效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在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在住院患者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0例结核病患者,80例非结核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均应用以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为抗原的 ELISA法进行抗体阳性率的检测。并应用痰涂片和PPD实验检查对150例结核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50例肺结核患者中,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72.67%(109/150),显著高于痰涂片的51.33%(77/150)和PPD实验的58.67%(88/15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6.52;P<0.001,0.011)。结核病组抗体阳性率总数为72.67%(109/150),显著高于非结核病组的17.50%(14/80)和健康对照组的10.00%(4/40),且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51.45;P<0.001,0.001)。非结核疾病组与健康人群比较,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27)。结论结核抗体测定对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优于传统的痰涂片和PPD实验检测,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TB)-DNA定量、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院确诊为肺结核且抗酸杆菌痰涂片阳性51例患者的TB-DNA定量、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指标。结果 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0.2%,灵敏度最高;其次为TB-DNA定量,阳性率为74.5%;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仅为37.3%,灵敏度最低。结论 T-SPOT.TB检测不受标本采集的影响,灵敏度高,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方法 将23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接种于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进行对照平行测定.结果 230例痰涂片标本检出阳性率为27.8%;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4%,47.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快速、可靠等优点,对结核病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绝对浓度法作为对比,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53例肺结核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情况。结果两种方法的单耐药率、耐多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标本两种方法检测对比显示,与绝对浓度法相比,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1.0%,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3.8%,准确度分别为92.2%和86.8%,两种方检测法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754和0.710,表明两者一致性佳。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熔解曲线法敏感度、特异度良好且安全、高效,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于结核病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的问题,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多种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通关过使用新型基因扩增法,LAMP法对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方法采集54份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痰标本,对每份样本使用LAMP法进行检测,并使用痰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在直接检测痰标本的试验中LAMP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使用LAMP技术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可大大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有利于进行结合病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噬茵体微孔纸片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对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噬菌体微孔纸片法检测215例痰标本中的MTB,同时检测其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MTB检测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法)结果进行比较,药敏试验结果与比例法、PhaB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微孔纸片法的MTB检测阳性率33.0%,改良罗氏培养法32.8%,PhaB法34.8%.以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为评价标准,微孔纸片法检测MTB的敏感度92.5%,特异度为94.9%,准确度94.1%,阳性预测值(PPV)为89.9%.阴性预测值(NPV)为96.3%.②微孔纸片法直接药敏试验成功率21.5%,涂阳痰标本成功率73.8%,均为痰茵(++)及以上标本.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评价标准,微孔纸片法检测MTB对4种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度分别为:(链霉素)91.7%、90.9%、78.6%、96.8%和91.1%;(异烟肼)86.7%、96.7%、92.9%、93.5%和93.3%;(利福平)89.5%、91.7%、85.O%、94.3%和88.9%;(乙胺丁醇)87.5%、86.2%、77.8%、92.6%和88.9%.结论 微孔纸片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MTB及其耐药性快速、简便、价廉,且观察结果直观,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等。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65.2%(75/115)、50.4%(58/115)、20.9%(24/11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B-DN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TBSA抗体、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均P0.05)。结论采用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邓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191-19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γ-IFN)体外释放试验(IGRA)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479例结核病患者纳入结核病组,42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两组被试均行IGRA、蛋白芯片法检测,采用抗酸染色(AFB)检测结核病患者痰液中的抗酸杆菌。比较IGRA与蛋白芯片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及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中的检测效果,并比较IGRA对AFB阳性和阴性的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法敏感度分别为89.56%(429/479)和76.20%(365/479),特异度分别为100.00%(42/42)和88.10(37/42),准确率分别为90.40%(471/521)和77.16%(402/521)。418例肺结核患者中AFB阳性127例,AFB阴性者291例,其中AFB阳性肺结核患者中IGRA阳性率为93.70%(119/127),AFB阴性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88.66%(258/291);肺外结核61例患者AFB均阴性,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阳性率分别为85.25%(52/61)和68.85%(42/61)。结论 IGRA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法相比,对结核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尤其是对AFB阴性的结核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Strategies for potentiation of ethionamide and folate antagonist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2013,11(9):971-981
Antifolates inhibit de novo folate biosynthesis, whereas ethionamide targets the mycolate synthetic pathway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ese antibiotics are effective against M. tuberculosis but their use has been hampered by concerns over toxicity and low therapeutic indexes. With the increasing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forms, interest in using old drugs for tuberculosis treatment has been renewed. Specific inhibitors targeting resistance mechanisms could sensitize M. tuberculosis to these available, clinically approved drugs. This review discusses recently developed strategies to boost the antituberculous activity of ethionamide and antifolates. These approaches might help broaden the currently limited chemotherapeutic options of not only drug-resistant but also 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 which still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