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重点研究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所有142例病人全部进行X射线和MR I检查,按照工龄分为5组,分别统计X射线及MR I征象,对各种征象进行X射线和MR I比较分析;MR I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各工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X射线显示征象以骨质疏松、骨质硬化、腕骨坏死为主;MR I除显示上述征象外,还能够显示关节积液、骨髓水肿、软组织损伤等。以井下非振动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骨髓水肿和腕骨坏死两项在对照组中未显示;关节积液、骨质疏松、骨质硬化3项MR I显示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130.82,10.42和10.39,P<0.01);各工龄组间比较,MR I征象发生高峰在1~5年组;X射线征象发生高峰在21年以上组。结论MR I可以早期显示手臂振动病的骨关节改变,明显早于X射线;MR I所显示的征象多数与振动作业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选择108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HBO组)和常规中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针灸、理疗等中西医综合治疗,HBO组在常规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肌电图、冷水复温试验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HBO组治疗手麻症状、痛觉减退、触觉减退、振动觉减退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运动远端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左、右手的5 min、10 min复温试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O联合中西医治疗职业性HAVD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冷水复温率、神经肌电图,且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是我国法定职业病,指长期从事手臂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臂末梢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骨关节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一般难以治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振动工具以及生产方式更新,HAVD发病特点发生明显改变。本文从HAVD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变、损伤分析、诊断指标、治疗技术、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作一概述,为HAVD治疗技术更新与防治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保护职业性手臂振动接触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打磨作业伴随振动所致的职业危害。方法对患者的职业史、操作形式、打磨工具、生产环境的调查及有关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诊断。结果按照GB1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打磨机的加速度严重超标。3例手持工件打磨的工人出现明显的双手苍白,感觉障碍等雷诺氏征。结论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的打磨作业者容易患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相似文献   

5.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被认为是最具致残性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确诊患者应及时调离手传振动作业岗位,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物理和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本文对3例手臂振动病...  相似文献   

6.
膝骨关节病即膝OA,临床也称之为膝退行性骨关节病,属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社会劳动力疾病,有资料统计,膝OA临床发病率在医院门诊膝痛患者中的占比超过50%,且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后会严重破坏患者的身体健康属性.目前临床诊断膝骨关节病的方案主要有两种,其一为X射线摄片,其二为参考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X射线摄片方案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8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50例HAVD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手麻、手痛、双手痛觉、振动觉减弱、异常神经一肌电图(ENMG)以及异常冷水复温试验(CWLT)例数分别为50,38,49,30,50和47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上述指标消失或好转例数分别为48,36,34,17,48和40例,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6.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过程中经加强中药熏洗的安全护理、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和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仅5例出现穴位注射疼痛,高压氧治疗时有1例耳痛和1例耳鸣,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AVD有一定疗效,做好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在投产期间出现的93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进行分析,寻找发病原因,为该行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HAVD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该企业日常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档案以及HAVD诊断和鉴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对27个手传振动操作岗位进行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hw (4)]检测,其中位数M50、M25和M75分别为7.68、3.09和15.6 m/s2。其中17个点(占62.96%)的ahw (4)超过GBZ 2.2-2007规定限值(5 m/s2)。3种作业ahw (4)的M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9.52,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3种岗位M50值大小依次为:细磨 > 粗磨 > 抛光。2010-2013年共检出观察对象和疑似HAVD 198例。其中107例次申请职业病诊断,诊断鉴定为HAVD的病例93例。接触人群发病率为32.07%(93/290)。病例诊断分级:轻度46例(49.46%)、中度42例(45.16%)、重度5例(5.38%);发病年龄为(37.6±4.7)岁,接触工龄(9.5±3.6)年。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接触振动工龄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0,P>0.05)。3种振动作业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不同工种的发病率依次为:细磨>粗磨>抛光。 结论 该企业工作场所手传振动岗位超标严重。工人超标超时接触手传振动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该行业手传振动的危害,督促相关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并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综合治疗前后手臂振动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初次诊断及经过3个月综合治疗的32例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神经肌电生理基本恢复正常19例(59.38%);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从治疗前的90.63%和35.94%下降至治疗后的23.44%和1.56%(P<0.01);远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发生率从治疗前的29.69%和23.44%下降至治疗后的3.13%和4.69%(P<0.01).结论 手臂振动病早期神经电生理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和SCV减慢,综合治疗后各指标可明显改善,提示对于手臂振动病早期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骨关节病研究进展张文勇1速丽媛2综述杨台春1杨定焯3审校许多不良的职业因素都能引起骨关节损害,使患者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学者们虽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多停留在单个职业因素对骨关节损害的研究上。1989年有学者提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臂振动病病例冷水复温率情况,探讨接触振动(简称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79例手臂振动病病例资料,分析其冷水复温率水平及构成,并按接振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的相关性。结果左右手冷水复温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83),10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05),其中接振时间在≥20 001 h和5 001~10 000 h组异常检出率较高。结论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无直线相关关系,在疾病发展的某些阶段冷水复温实验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某汽车车轮制造厂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原因,为制定职业性手臂振动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劳动时间、操作方式、打磨工具,检查工作地点并测量手传振动的强度,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轮毂车间操作人员以手持打磨工具立位(强迫性体位)打磨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发生病例的铝铸坯打磨工段日平均接振时间11 h;轮毂车间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要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日接振时间与振动诊断级别存在相关性(rs=0.932,P < 0.01);企业近三年未开展手传振动岗位检测与评价工作以及手传振动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结论 企业应及早识别手传振动危害,改变强迫性体位和握力,严格控制振动作业时间,加强个体防护,完善工作场所检测与评价工作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灸止痛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7)。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试验组接受一般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aire,DASH)评定研究对象上肢疼痛状况,同时检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DASH量表测得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治疗后得分低于治疗前(P < 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患者TNF-α在治疗后的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 < 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91例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314,P < 0.01)。
  结论  针灸对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疼痛症状疗效肯定,其机制考虑与针灸治疗降低了血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