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海昀  赵发全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1-162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在老年群体中高发。近年来,PD患者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但是病理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D治疗药物左旋多巴胺,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药食同源类中药因为其低毒特性以及对PD的神经保护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某些药食同源类中药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抗PD的作用。药食同源类中药可能是具有前景的抗PD药物,因此文章对PD常见的的实验模型、药食同源类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高发病率、高患病年龄、高社会负担成为医学与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药食同源中药在AD防治中被广泛应用,药效机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AD的发病机制为方向,对该类中药的药效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为药食同源中药防治AD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宋朝时,传说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离京赴银川等地办事,在途中见一位娇柔婀娜、满头青丝,年约十六七岁的姑娘手执竹竿,口里唠叨着在追打一个白发苍苍、弓腰驼背的八九十岁老头,老头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下马挡住那姑娘责问:“此老者是你何人,你应尊敬老人,为何如此对待他?”那姑娘回答:“这人是我的曾孙儿。”使者惊道:“那你为何要打他呢?”  相似文献   

5.
曹怡鸿  刘倩  杨孜  王妍 《新中医》2022,54(21):20-2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药食同源方药治疗痛经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采用SPSS、Cytospace 3.8.2 等软件对治疗痛经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65 首,涉及中药270 味,药食同源类中药65 味。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有当归、甘草、桃仁、肉桂等;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延胡索、甘草等。临床治疗痛经的中药多以补血药和活血止痛药多见,药性多为温、寒、平,以辛、苦、甘味药物居多,多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补气、补血药,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辛、甘味多见,常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中药药对有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等;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有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聚类分析得到5 对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行气散瘀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等;5 对药食同源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益脾肾等。结论: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于补气血药物,临床常使用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药对配伍组合,治法多以补气养血为调补体质,辅以温里活血以止痛。  相似文献   

6.
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露阳  张志锋  王庆颖  李芸 《中草药》2021,52(15):4722-47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 .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  相似文献   

7.
花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外兴起食花风.关于花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观赏价值,其作为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剂型研制、毒理学等方面和作为食品、保健品的资源开发、营养价值、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故花类药用、食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用、食用花类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9.
吴顺俭 《北京中医》2006,25(9):554-555
葛根品种很多,药典仅收载两种。一种富含纤维,有效成分葛根素含量较高;另一种纤维较少,富含淀粉,为药膳佳料。葛根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冠心病心绞痛等症有良效,能明显升高红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血液黏度和改善微循环并呈量效关系。葛根无毒、无异味、口感好,在食疗上亦显优势,可加工成食品或饮料,用以解热、醒酒、提神、舒筋、止痛、降压、降血糖,有预防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挖掘壮医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壮医治疗谷道病方207首,建立壮医谷道病药物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谷道病方剂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437种壮药中,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有鸢尾、橘红珠、葫芦茶等壮药,使用总频次为1 452次。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0.2和最小置信度0.6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12条、9条和6条。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壮医临床治疗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就此提出对策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西药治疗冠心病收效尚可,但长期服用对肝肾毒副作用较大,并且不可逆。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及其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治疗可以从多靶位多角度机制来实现疗效,且毒副反应低。但临床仍以汤剂为主,使用不便,难以用于急症治疗和抢救。多以单味药和单味药有效成分为主,复方研究开发较少。今后应重点创新给药途径及剂型改革。从大量的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冠心病防治都有着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从文献摘要数据入手,研究中药方剂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知网的“文献分类目录”中选取“医药卫生科技”—“中医学”类别,使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摘要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构建词典、分词等预处理步骤,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模型,对中药方剂与疾病进行关系抽取。结果:共爬取1073581篇摘要,根据中药方剂与疾病词典筛选出同时包含中药方剂与疾病的语句共204780句,利用句法解析抽取的特征构建SVM分类模型,准确率达87%,将该SVM模型应用于筛选后的句子,最终得到中药方剂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三元组。结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医学摘要文本数据进行关系抽取,得到的中药方剂与疾病的关系三元组,将对中药方剂治疗疾病研究起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4-736
以精准医疗理念为基础,提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思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识患者不同体质和易感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分层,精准诊断;然后,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和手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后,运用中医药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精准调节,提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水平。主要从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现代文献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涉及药物95味,使用频次1 050次,以收涩药、补阳药、补气药为主,累积频率62.2%;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累积频率90.7%,温热类药物累积频率为55.9%;药味以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79.4%;归经以肾、脾为主,累积频率45.8%。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当从虚寒论治,治疗大法以温肾健脾、固涩止遗为主,以温热类、甘辛酸涩类药物为主,选用归经以肾、脾为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年龄是A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神经递质紊乱、氧化应激、Aβ蛋白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慢性炎症等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炎症反应在AD的发生及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和补体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外周淋巴细胞的入侵对AD的发生发展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抗炎治疗,尤其是天然抗炎化合物在防治AD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抗炎中药用于预防AD的研究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硬皮病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硬皮病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其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①单味药黄芪、当归、丹参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出现频次最高。②防治硬皮病常用方剂为阳和汤;常用药对为桂枝—黄芪、红花—黄芪;常用药组为首乌、鸡血藤—丹参,首乌、桂枝—丹参,首乌、黄芪—丹参,熟地、党参—红花,熟地、党参—桂枝,党参、赤芍—桂枝;常用药团为桂枝、甘草、黄芪、党参。结论:中医防治硬皮病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防治硬皮病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之一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老年斑),主要成分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的沉积,而Aβ又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序列水解而来。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Aβ为靶标,对其产生、神经毒性及中药多靶点抗AD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