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第一跖骨双截骨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2例(87足)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患者资料,男9例(14足),女53例(73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48.6°,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19.8°,DMAA平均为22.1°。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依据术前测量值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HVA、IMA、DMAA的变化,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62例(8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6个月, HVA 14.6°±1.2°, IMA 7.9°±0.7°,DMAA 7.7°±0.9°,矫形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僵硬2例,皮神经损伤2例,转移性跖痛1例,无一例发生畸形明显复发、骨不愈合及跖骨坏死。术后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8.4±9.1)分达到术后1年的(91.8±1.8)分;49足为优,31足为良,7足为可,优良率为92.0%(80/87)。结论 第一跖骨双截骨术可有效矫正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畸形,患者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并发症少,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固定的闭合楔形截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距关节面约2 cm。在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度,即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使用Insall-Salvati指数测量髌骨高度,即髌腱长度(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和髌骨长度(髌骨的最长径)的比值,并计算胫骨后倾角度和髌骨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前胫骨后倾角度平均为9.4°±3.0°,术后平均为5.6°±2.6°,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3.8°±2.0°。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平均为1.05±0.16,均大于0.8;术后平均为0.94±0.18,有7膝小于0.8;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0.15±0.10。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比值,即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后倾角度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明显减小,可导致髌骨低位等一系列并发症,将对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在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笔者采用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36例42膝骨关节炎。全部病例均为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术前术后测量胫股角,关节功能评估采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术后2~3周扶拐部分负重,平均10~1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6.7)个月,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关节血肿,关节粘连或骨不连等。但有6例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有7例轻度深静脉栓塞。术后3~4个月完全恢复步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由术前(55±8.2)分至术后(90±7.4)分,胫股角由术前(184.3±5.8)°至术后(170.5±2.2)°。[结论]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60岁以下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Bernese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介绍Bernese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有 2 9例 ( 30髋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接受Bernese截骨术治疗。患者年龄 14~ 35岁 ,术前按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积分 6~ 15分 ,平均 13分 ,X线片示CE角 -5~ 2 0° ,平均 -0 .1° ,sharp角 42~ 6 0° ,平均 5 0° ,股骨头覆盖指数 10 %~ 6 0 % ,平均47.2 %。结果 :Merled’Aubigne评分从术前平均 13( 6~ 15 )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17( 12 .5~ 18)分 ,术后CE角平均 40°( 2 8~ 5 0°) ,sharp角平均 36°( 2 5~ 38°) ,股骨头覆盖指数 90 % ( 81%~ 10 0 % ) ,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在各方向上均有减少 ,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2例 ,髋关节半脱位加重 1例 ,浅表液化 2例。结论 :Bernese术具有其它截骨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是目前治疗青少年及成年髋臼发育不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13例(16足),男4例,女9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3岁。单足10例,双足3例;均有明显的跟骨外翻。术后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后足功能,于X线片上测量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CI)、距跟角(TC)、距骨-第一跖骨角(TMT)。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6个月时11例(13足)无任何疼痛,2例(3足)有长距离行走后足部疼痛。术后随访时AOFAS评分从术前(52.4±6.4)分提高至(88.1±2.8)分;负重侧位X线片上足弓高度从(3.8±0.3) mm提高至(12.0±1.1) mm,CI从9.5°±1.1°提高至20.1°±1.5°,TC从47.3°±2.5°改善至32.3°±2.5°,TMT从17.6°±1.6°改善至6.8°±1.0°;负重正位X线片上TC从39.5°±2.3°改善至26.2°±2.0°,TMT从15.2°±1.7°改善至6.3°±1.0°;轴位X线片上跟骨外翻角从11.3°±1.4°改善至4.2°±2.0°。结论 对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治疗,当存在后足外翻畸形时,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有效矫正畸形,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臧永辉  许瀚  石波  弋卓君  汪世坤  王思盛  王蕤 《骨科》2020,11(5):417-421
目的 分析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88例(88膝)患者。收集评价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前后下肢全长下X线片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月。患者HSS评分术前(57.46±4.87)分、术后(79.19±2.48)分、术后1月(81.52±3.97)分逐渐增加,VAS评分术前(4.03±0.82)分、术后(2.52±0.50)分、术后1月(1.00±0.81)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术前(179.72±2.30)°纠正至术后(172.81±1.36)°, MPTA术前(83.35±1.61)°纠正至术后(88.4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在下肢力线及疼痛改善方面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但其膝关节软骨恢复情况等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一期后路Ponte截骨二期后路矫形治疗的Cobb角大于10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4.1)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106°~156°,平均125.8°;后凸角59°~141°,平均100.1°。一期后路Ponte截骨松解、置钉,术后Halo-股骨髁上牵引,再行二期后路置棒矫形融合术。比较术前站立位、后路松解牵引后仰卧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结果 术前仰卧Bending位主弯侧凸柔韧性为14.8%±7.5%;后路松解牵引后主弯侧凸柔韧性为29.1%±9.9%;较术前平均提高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矫形术后主弯Cobb角平均74.4°±14.5°,矫正率平均41.0%±8.1%;与术前仰卧Bending位和松解牵引后比较矫正率分别提高了26.2%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0±5.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丢失1.4°。术后后凸角平均53.0°±13.7°,较术前(100.1°±23.7°)明显改善,矫正率平均46.1%±11.9%,末次随访时无矫正丢失。牵引中1例发生左侧股骨髁上钉道感染,2例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后路Ponte截骨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能够使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正率,但应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外翻,其中35例56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26例43足,行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9例13足,患者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头下存在疼痛性胼胝体。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结果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外翻角为30.1°±4.9°,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2.2°±5.0°;术后!外翻角为14.7°±2.7°,第一跖楔关节角为6.9°±1.5°。术前AOFAS评分为(47.6±5.8)分,术后为(84.3±5.7)分。行第一跖骨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外翻角为35.0°±5.8°,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6.7°±1.8°;术后!外翻角为16.7°±2.4°,第一跖楔关节角为7.8°±1.4°。术前AOFAS评分为(44.7±5.7)分,术后为(85.7±4.5)分。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并进行比较。!外翻角、第一跖楔关节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五跖骨间角、近端关节固定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关节固定角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AOF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第一跖楔关节角增大的!外翻患者,应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内收畸形可以获得优良的术后效果;而对于伴有前足疼痛性跖侧胼胝体者,建议联合行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以恢复正常的跖骨头平面足横弓。  相似文献   

10.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 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平均37.5个月,其中2例病例既往有经肋横突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史。病灶累及1~2个椎体8例,≥3个椎体9例。后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椎(T5~T10)5例,胸腰段(T11~L1)10例,腰椎2例。术前Cobb角60°~90°者13例,>90°者4例,最大为102°,平均81.3°±12.8°。所有患者均可见驼背畸形,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30~450min,平均364min;术中出血量1600~2500ml,平均2218ml;术中输血1000~2000ml,平均1863ml。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及时予以修补,经观察未发现气胸或血气胸。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内固定未见松动,未见神经功能加重者。术后Cobb角矫正至10°~28°,平均17.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8.7±6.5)%;术后随访13~34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10°~32°,平均20.6°±3.9°,较术后平均丢失3.3°(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神经功能为D级的5例患者,4例恢复到E级,另1例仍为D级,但后凸畸形及局部疼痛已明显好转。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23.6岁。均有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16例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43°~97°,后凸Cobb角15°~70°。侧凸畸形和后凸畸形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其中顶椎位于胸椎10例、腰椎6例。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效果。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填写SRS-22问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手术融合节段5~12个,平均7.23个节段。手术时间3~7h,平均4.26h。术中出血量700~2500ml,平均1265ml。1例L1部位截骨患者术后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急诊手术探查发现截骨部位硬脊膜皱褶,脊髓受压,对截骨部位椎板切开减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胸腔积血,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周后拔除引流管。15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获得随访的15例患者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为58.67°±20.36°(43°~97°),术后为20.32°±8.76°(8°~37°),末次随访时为21.76°±8.34°(10°~4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76%~82.36%,平均为65.3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2.45%。术前矢状位后凸角度为45.62°±16.26°(15°~70°),术后为16.35°±16.87°(-20°~40°),末次随访时为18.27°±13.92°(-15°~4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97%~79.32%,平均为64.1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4.2%。15例患者中,6例术前存在冠状面失平衡,术后均恢复平衡;4例术前存在矢状面失平衡,术后3例恢复平衡,1例仍为失平衡。SRS-22问卷量表总得分由术前66.47±12.35分(49~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13±6.42分(76~92分)(P<0.01)。15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或内固定断裂。结论: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外观及躯体平衡,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成明  石展英  胡居正  李理  丁华文 《骨科》2017,8(5):365-369
目的 探讨应用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型KOA的1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为58~74岁.记录16例病人术前、术后1 d及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的变化.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5~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力线股胫角由术前的182.77°±0.87°降低到179.6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64,P<0.001);HSS评分由术前(58.88±4.13)分提高到(70.38±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2,P<0.001);KSS评分由术前(62.38±2.00)分提高到(78.63±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KOA可减轻病人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初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脊柱侧凸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10~24岁,平均(14.5±3.3)岁。椎体形成障碍5例(28%,5/18)、分节不良6例(33%,6/18)、混合畸形7例(39%,7/18)。脊髓末端均在L4椎体平面或以下。于顶椎部位进行截骨,其中10例行全脊椎截骨,8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截骨完成后应用平移技术安装内固定系统,不植入椎间融合器,直接缩短闭合截骨间隙及侧凸矫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44.5±135.1)min,失血量(2 965.8±1 750.2)ml,输血量(3 068.3±1 586.1)ml,截骨长度(28.3±5.7)mm,融合节段(12.9±2.8)个。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4个月,平均(47.3±16.1)个月。术前冠状位Cobb角83.9°±25.7°,末次随访时33.0°±16.7°,矫正率60.7%;术前矢状面Cobb角74.1°±19.6°,末次随访时31.0°±10.4°,矫正率58.2%。末次随访时肌力减弱患者症状改善率57%(4/7),腰骶部或下肢疼痛患者改善率100%(3/3),下肢感觉减退患者症状改善率75%(3/4),3例术前大小便障碍患者症状均消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并发症2例。结论 脊柱缩短截骨术在侧凸矫形的同时通过缩短脊柱骨性结构间接降低脊髓张力,进而改善神经功能,避免了椎管内拴系松解术可能对脊髓造成的损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钻在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行常规PSO和应用环钻行PSO治疗37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常规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55.6±3.7)岁;后凸角为45.3°±4.6°。环钻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3.3±4.2)岁;后凸角为47.6°±5.9°。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环钻组为13~20个月。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均输血量常规组分别为平均(224±45) min、(1043±234) ml、(876±300) ml,环钻组分别为平均(180±31) min、(785±163) ml、(500±230) ml。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丢失率常规组分别为91.4%、5.8%,环钻组分别为90.9%、6.2%。JOA评分改善率常规组为81.1%,环钻组为83.7%;常规组VAS评分降低(7.7±1.1)分,环钻组降低(7.8±0.8)分。术后常规组1例患者诉鞍区麻木,末次随访时基本正常。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血栓形成,末次随访时截骨间隙及后方植骨已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并发症。结论 环钻用于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截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 ,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8月 ,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16例 (16膝 )伴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程 1~ 2 1年 ,平均 5 .2年。按 Ahlback分类 度 10例 , 度 6例。股骨髁上截骨 11例 ,股骨干远端截骨 5例。术前、术后 8周和 2年均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以测量股胫角、胫骨角、股骨角及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外侧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 2 5~ 4 6个月 ,平均 31个月。术后 2年随访骨愈合满意 ,1例延迟愈合 ,为股骨干远端截骨患者。皮肤感染 1例。膝关节功能自 5 0 .4± 15 .9分增至 78.5± 12 .9分 ,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5 .6± 2 .9°减少至 1.6± 3.4°,胫股外侧关节间距自 2 .1± 1.8mm增至 4 .7±1.7m m。 结论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1996年 7月~ 1999年 9月 ,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19例 (2 6膝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 ,病程 1~ 2 4年 ,平均 6 .3年 ,按 Ahlback分类 度 10膝 , 度 9膝 , 度 6膝 , 度 1膝。患者术前、术后 8周和术后 2年进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测量胫股角、胫骨角、股骨角、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9例 (2 6膝 )术后获随访 2 4~ 4 5个月 ;术后 2年随访膝关节功能自 (4 8.6± 16 .6 )分增至 (81.7± 14 .8)分 ,胫股内侧关节间距自 (2 .2± 1.6 ) mm增至 (4 .9± 1.5 ) mm,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7.4°± 3.1°减少至 1.7°± 3.1°。植骨愈合满意 ,无膝内翻复发。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 1例 ;皮肤感染 2例。结论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症脊柱畸形是脊柱外科难治疾患之一,许多学者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以求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3]。作者自1988年3月以来,应用自制的脊柱截骨器械,采用畸形顶椎全脊椎一次楔形截骨术,矫正重症脊柱畸形30例,平均矫正率68.3%,经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3~31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术前平均弯度92.1°(Cobb法),术后平均弯度29.2°,术后平均身高增加5.1cm。截骨部位,T102例,T112例,Tl2 6例, L; 10例, L。 6例, L。 2例, L。 2例。术中输血600~2000ml(平均1100m…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汽化电切加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256例报告)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A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BPH患者256例。结果 手术时间20~125min,平均62min。29例(11.3%)术中需输血200~600ml,均为Ⅲ°增生者。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8~120g,平均38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3~5d拔除导尿管,排尿均通畅。180例随访6个月~2年,IPSS由术前28.8±2.0下降至术后7.2±0.3(P<0.01),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1±0.4)ml/s升至术后(16.7±1.8)ml/s(P<0.01)。B超复查124例,38例(30.7%)仍有剩余尿10~40ml,平均18.2ml。术后继发性出血12例(4.7%),尿道狭窄8例(3.1%),暂时性尿失禁3例(1.2%)。结论 TUEVAP加TURP联合治疗BPH可综合两者的优点,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