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姜汁制备的历史考证 姜汁用于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金匮玉函经》首先提出:生姜“皆薄切之,仍捣绞取汁,汤成乃熟者如升数,无生者用干者,一两当二两。一觔出汁三合半”,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生姜“入汤皆切,三捣三绞,取汁”;雷公云:厚朴“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本草衍义》“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微火煎熟,食尽愈”;宋代《传信适用方》治“脉溢怪症……,生姜自然汁和水各半盏服,即安”。上述资料表明,古代制备姜汁通常有捣烂压榨取汁(自然汁),加水捣绞取汁,煎煮取汁等,这些方法至今仍被沿用。 2 姜汁制备的现代标准 1995年版《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姜汁项规定: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1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2次,合并取汁。另外,还规定了生姜  相似文献   

2.
中药原汁,即鲜药捣烂后经过绞榨得到的液体。此种形式的药材,古时或称“汁”,或称“液”。如《肘后方·治疟病方》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即是以大量青蒿鲜品捣取液汁治疗疟疾;明·缪希雍云:“液者,捣鲜药而绞自然真汁是也”。今人因而也有称其为“自然汁”者。因鲜药未经过煎煮等加热过程,保留了其自然性能,在临床可发挥独特的疗效。在古时多为医家所青睐,直到现代也有不少赏识者。笔者溯古略今,试述其古今沿革,期与同道共飨。1中药原汁应用源流以原汁形式用药,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记载。如该书治“…  相似文献   

3.
正又方:干桑椹二合,用酒一升,浸一时久,取酒旋饮之,即解。大寒凝海,惟酒不冰,酒大热,不可多饮。邵康节诗又云:"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在老人斟酌间何如耳。诸煎地黄煎每年十月,用生地黄十斤,浮洗漉出,一宿后,捣压取汁。鹿角胶一大斤半,生姜半斤,绞取汁;蜜二大升,酒四升。以文武火煎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下,之又煎二十沸以来下胶,胶尽,下酥  相似文献   

4.
红花的临床应用进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花的临床应用进展概况张诗平徐传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临床药理基地重庆630037)红花古名红蓝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上的红蓝花酒即是以红花与酒同煎治妇人风病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花古时除主要用于妇科血滞经闭、经行腹痛、产后瘀阻及症瘕诸症之外,对跌扑瘀肿疮痈、痹痛等亦常取其疏散瘀滞之能,与其他药物配伍广泛应用。70年代至80年代初已有文献报道红花及其单、复方制剂应用于冠心病、闭塞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一、苏子煎法(《外台》方,治上气咳嗽)歌诀:苏子杏仁各一升,生姜生地汁交淋,绢绞汁和白蜜煎,上气咳嗽用意深。注:生姜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各一升。捣苏子,以生地汁、姜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之,绞令味尽,去滓;熬令杏仁微黄黑如脂,又以汁浇之,绢绞;  相似文献   

6.
红花,又称红蓝花、草红花,为菊科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来自丝绸之路的物产之一。早期红花是用作染料的,后来才用于医药。东汉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妇人杂病篇”中栽有红蓝花酒,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是红花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医籍对红花均有记载,且多用于妇科血症,如唐《新修本草》载:治“产后诸疾”,宋《开宝本草》载“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明《本草蒙筌》载“惟入血分。专治女科”,《本草纲目》亦载其“活血……通经”。可见。祖国医药学对红花功能的认识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行血和血之要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枸杞子     
枸杞子,棘如枸橘之刺,茎似杞(柳)之细枝,其子入药,故得名枸杞子。始载《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疾病,久服延年益寿。《本草经集注》曰:“子微寒,无毒,治风湿、胸闷、外感头痛,内伤虚损,有壮阳之功。”俗称:“离家千里,莫食枸杞”。《本草纲目》谓其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圣惠方》载枸杞子酒补虚损:强筋骨、悦颜色、健身体。某医验方:十月采枸杞子,酒浸三周,入生地汁搅匀,空腹温服。服至次年立春,可使白发变黑,有  相似文献   

8.
本草解酒药物辑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草着作中虽有解酒药物的记载,然而,由于肠史条件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有关记载不多,已有的记载也多缺乏令人信服的实据。今夭,对这些记载若从解酒角度去认识,都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资料。兹辑出其中明确记载具解酒作用的药物40余种,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归纳成三类,供有志于解酒药和醉酒症研究的同仁参考。1 清热利尿类药性多偏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如西瓜、甘蔗、绿豆芽、赤小豆花、莱菔等,对饮酒积热,毒伤脾胃,见胃痛、发热、烦渴、小便短赤者,有显著的解酒、清热、利尿等功效。葛根出《本经》,《药性论》:“主解酒毒,止烦渴。”《本草拾遗》:“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斗二升,饮之,取醒,止(《千金方》)。葛花:出《别录》,并云:“消酒。”《滇南本草》:“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醒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  相似文献   

9.
生活小验方     
治呃逆二方 (1)取鲜山楂绞汁,成人每服15~20mL(小儿酌减)每日3~4次。或用中药山楂九、保和丸,每次1~2丸,缓缓嚼服,并饮少量温开水,每Et3~4次。亦可用山楂切片徐徐含服(适用于呃逆轻症者)。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一期第16页发表“治鼻衄验方”中的“清凉如意珠”,系根据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二卷“三鲜饮”方后附记而用的。附记云:“小蓟茎中生虫,即结疙瘩如小枣(编者按:多在茎的顶部),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治吐衄之因热者甚效。邻村李心泉,愚之诗友也。曾告愚曰:‘余少年曾得吐血证,屡次服药不效,后得用小蓟疙瘩便方,服一次即愈,因呼之谓清凉如意珠,真药中之佳品也。”按小蓟俗名“刺儿菜”,其茎因生虫而结疙瘩,《本草纲目》未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对豚鼠心房肌电生理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蒜 (AlliumSativumL .)作为药物 ,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均被广泛使用[1] 。《本草纲目》云 :“捣汁饮 ,治吐血心痛。”其良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 ,已不断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大蒜素 (Allitridi)是从大蒜中提取的一种稳定的有效成分 ,结构式为CH2  相似文献   

12.
花类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虹 《光明中医》2010,25(12):2312-2313
<正>花类药物是取植物的花蕾、花朵入药,具有行气调经、散瘀止血、解毒利湿之功效。《金匮要略》载:红蓝花酒治妇人因风邪侵袭腹中,气血相博,腹中刺痛。旋覆花汤治半产漏下,开以花类药物用于妇科临床之先河。一般认为花类药物质轻体薄,大多为升浮之品,如升阳的梅花,温散的豆蔻花。  相似文献   

13.
经验方治脐腹疼痛,不省人事。木通去皮芍药五灵脂醋水各半煎。木通芍药,一通一敛,故用五灵亦助之以醋。交加散治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及产后中风。生地黄地姜各五两取汁浸渣一夕,汁尽为度,各炒黄末之酒下。一方加归芍玄胡蒲黄桂心红花没药。以没药肉桂为一家。方加归芍木香乳香桃仁人参香附,兼治痞块。以三香人参桃仁为一家。瓦垄丸治瘀血作痛。香附当归牡丹皮桃仁大黄川芎红花瓦楞子醋煅一日夜饮饼丸。温酒下三四丸。古方治血块多用姜桂,丹溪多用瓦椤子,  相似文献   

14.
《本草纲目》服器部第三十八卷收载一药,名草麻绳索。李时珍注释:“小曰索,大曰绳。”据此则绳、索即同一物。草麻绳索有什么药用呢?李时珍云:“主治大腹水病,取三十枚去皮,研水三合,旦服,日中当吐下水汁。结囊若不尽,三日后再作。未尽更作。瘥后,禁水饮、成物。”按李时珍所言,“取三十枚去皮研”有三点不好理解。1.草麻绳索不用“若干枚”来计算。2.草麻绳索根本就无皮。3.草麻绳索十分坚韧,难以捶烂,又怎能好研呢?同时用水三合也无法研出汁来。笔者在读葛洪《肘后备急方》时,遇到同样的问题。《肘后方》卷四治卒大腹水痫方第25,其中有一方云:“取草麻绳熟者二十枚,去皮研之,水解得三合,日一(疑为旦之误)服,至日中许,当吐下诸水汁。结裹若不尽,三日后更服三十枚。犹未尽,更复作。差后,节饮及咸物等。”  相似文献   

15.
小验方3则     
1治冻疮 :椰子油适量 ,柿子皮 5 0 g,烧炭存性 ,研细末后调涂患处 ,每日 2~ 3次。 2治妇女湿热白带 :取冬瓜子 5 0 g,捣成末 ,加冰糖 5 0 g,炖服 ,每日2次 ,连用 7~ 1 0天。 3治口干症 :太子参、南沙参、川石斛、麦冬、京元参、天花粉各 1 0 g,玉竹、乌梅、甘草各 6g,葛根、扁豆、山药各 1 5 g。水煎 2次分服 ,7天为 1疗程。 4治痛经 :白芍药花 60 g (干品 ) ,干姜 2 4 g,共研末 ,分成 8包。月经来时用黄酒送服 ,连用 3周。小验方3则…  相似文献   

16.
姚寓晨在妇科运用花类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类药物是取植物的花蕾、花朵入药。具有行气调经、散瘀止血、解毒利湿之功效。《金匮要略》载红蓝花酒治妇人因风邪侵袭腹中,血气相搏,腹中刺痛;旋复花汤治半产漏下,已开以花类药用于妇科临床之先河。一般认为花类药物质轻体薄,大多为升浮之品,如升阳的梅花、温散的豆蔻花。但亦有一些花类药物是  相似文献   

17.
来源于《和剂局方》之失笑散,经查核实属讹传,所出当为《华氏中藏经》。《中藏经》卷八中记载:“失笑膏治妇人产后血不快刺痛等证。五灵脂、蒲黄,右等分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醋半盏,同熬成膏,再入水一盏,煎  相似文献   

18.
地肤花,为藜科植物地肤的花或带花嫩茎叶。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人脾、肺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适用于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等。《名医别录》言其“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日暗、雀盲、涩痛。烧灰主痢亦善”。《本草图经》言其“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本草纲目》言其“煎水日服,利小便诸淋”。  相似文献   

19.
李树钿 《新中医》2000,32(8):10
鼻衄 ,为临床常见病 ,多急性发作 ,见于儿童、青壮年 ,好发于冬、春季。近年来笔者用民间验方鲜青蒿汁外用、内服治鼻衄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方法 取青蒿叶适量 ,洗净 ,捣烂纳入鼻孔内 ,外用清毒棉花或纱块 ,塞紧鼻孔。并将鲜青蒿叶绞汁约 1 0ml内服 ,稍顷即止。病案举例 赵某 ,男 ,某天外出垂钓与余同行 ,途中突发鼻衄 ,来势迅猛 ,当即予双鼻侧压迫止血 ,并用冷水淋哑门、风池穴约 1 0分钟不效。余忆起民间有用鲜青蒿汁止衄者 ,随即取路边青蒿叶一把洗净 ,用力揉搓致绒 ,塞入鼻衄孔内。再取一把鲜青蒿叶绞汁约 1 0ml口服 ,服后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参照历代本草和医籍中记载的生地黄汁4种制备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最符合百合地黄汤方义的生地黄汁制备方法。方法 经古籍文献考证,已知制备生地黄汁的4种方法分别是鲜地黄捣汁、鲜地黄蒸汁、鲜地黄煮汁、生地黄煮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Q-TOF-MS),分析4种方法制备得到的生地黄汁的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从4种生地黄汁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分,包括10个环烯醚萜苷类、14个苯乙醇苷类、2个酚酸和1个紫罗兰酮。4种生地黄汁中共有的化学成分有15个,包括7个环烯醚萜苷类、7个苯乙醇苷类和1个酚酸。②4种生地黄汁共有的化学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的有5个,分别为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和洋地黄叶苷C。③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在鲜地黄捣汁中未检测到,但在鲜地黄蒸汁、鲜地黄煮汁、生地黄煮汁中均检测到,说明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是鲜地黄受热后产生的,并非鲜地黄的原有成分。④通过对洋地黄叶苷C和毛蕊花糖苷的一级、二级碎片离子比对分析,结合两者及异毛蕊花糖苷3种化学成分的空间结构异同,认为毛蕊花糖苷是由洋地黄叶苷C受热断裂糖苷键,脱去一分子甘露糖转化而来。⑤毛蕊花糖苷可异构化生成异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相对含量随着鲜地黄受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毛蕊花糖苷和洋地黄叶苷C的相对含量却并未相应减少,推测洋地黄叶苷C也是由其上游成分转化而来。结论 鲜地黄捣汁与其他3种方法制备得到的“生地黄汁”在成分方面有显著区别,其他3种方法制备的“生地黄汁”化学成分组成较相似。虽然4种方法均可用于制备“生地黄汁”,但以鲜地黄蒸汁、鲜地黄煮汁和生地黄煮汁作为百合地黄汤中“生地黄汁”的制备方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