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联及其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 以安徽省某九年一贯制小学3~5年级自愿参加的男女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第二性征发育(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检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视频时间、体力活动情况。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判定标准按“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协作组”建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里程碑事件年龄界值。结果 共调查1 744名8.2~12.2岁学生, 其中男生957人, 女生787人。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为7.5%, 女生为1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 P<0.001)。报告家庭不良事件的男生, 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较高;报告躯体虐待经历的女生, 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家庭不良事件是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531, 95%CI:1.276~5.020), 躯体虐待经历是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453, 95%CI:1.588~3.788)。结论 躯体虐待和家庭不良事件均与青春发育提前有关, 但该关联的本质及其性别差异尚需纵向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士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的状况,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的影响,为增强护士的情绪调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所三级甲等医院268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平均分为(12.91±2.75)分,高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11.32±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且职称越高越多采用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职称越低越多采用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灾难化、责难他人);与国内常模的(33.46 ±8.55)分比较,护士[(58.82±7.15)分]、护师[(54.82±8.76)分]、主管护师[(47.31±6.45)分]3组抑郁得分均较高(P<0.01),且职称越低抑郁得分越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责难、灾难化、责难他人等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均与护士抑郁呈正相关(P<0.01),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等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均与护士抑郁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士职称越高,越多采用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灾难化、责难他人、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等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护士抑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川市老年居民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现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2016年3-5月选择银川市5所养老机构505名老年人及5个社区的538名老年人,共1 043名。抑郁调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采用Gross情绪调节问卷和反刍思维量表。结果 银川市老年居民抑郁发生率为32.0%,其中社区老年人为35.5%,养老机构老年人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7,P<0.05)。经倾向值匹配分析法分析,社区老年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8)。1 043名老年居民GDS得分为(9.1±5.7)分,老年人认知重评得分为(26.7±8.0)分,表达抑制得分为(16.3±6.6)分,反刍思维得分为(34.5±11.7)分。不同性别、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知重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老年人表达抑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反刍思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得分与认知重评负相关(r=-0.400,P<0.01)、与反刍思维呈正相关(r=0.652,P<0.01)。结论 银川市老年居民抑郁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与体脂百分比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情况,分析其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性。方法 对安徽省8 890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血压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评价儿童高血压情况,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率)为1 210人(13.6%)。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血压总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6、7.79、42.10和13.77,P<0.01)。城市男生体脂百分比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显著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P40~组和P60~组OR值分别为1.65(95% CI:1.12~2.45)和1.75(1.27~2.42),男女生分别从体脂百分比P40P60开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总体上随着体脂百分比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高体脂百分比会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少年腰围(WC)和臀围(HC)发育水平,为建立中心性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42275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WC和HC,分析WC、HC、腰臀比(腰围/臀围,WHR)和腰围身高比(腰围/身高,WHtR)的发育状况,并与国内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男女生HC的发育曲线存在两次交叉:在11岁前男生大于女生,进入青春发育突增期后(12~14岁)女生超过男生,15岁后男生再次超过女生。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第50百分位数(P50)比2008年国内15省调查数据高1_3~3.1 cm(男)、1.2~2.0 cm(女),比2005年香港调查数据高1.9-5.4 cm(男)、2.0-6.5 cm(女)。以2008年国内15省调查WC P90为界值,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总检出率男生为20.20%,女生为16.57%,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以WHtR≥0.5为界值,中心性肥胖总检出率男生为15.73%,女生为7.38%,男生同样显著高于女生(P<0.01)。结论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发育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方法 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和汉族男生身体测量数据,整理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臂部皮褶厚度(TST)、肩胛部皮褶厚度(SST)、腹部皮褶厚度(AST)、城乡及“是否遗精”指标,按“是否遗精”分层且调整城乡因素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11、12、14岁蒙古族男生“已遗精”比例低于汉族男生(0 vs. 8.1%,3.2% vs. 15.3%,62.5% vs. 76.0%,均P<0.05);“未遗精”(11~14岁)汉族男生身高高于蒙古族(1.4 cm,P<0.01)、坐高、胸围、体重、TST、SST、AST、BMI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已遗精”(12~17岁)汉族男生身高、坐高、胸围、体重、SST、BMI高于蒙古族(1.8 cm、0.6 cm、3.1 cm、3.1 kg、1.7 mm、0.7 kg/m2,均P<0.05),TST、AST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汉族男生身高指标可能优于蒙古族男生,汉族“已遗精”男生坐高、胸围、体重、SST、BMI指标优于蒙古族,遗精前后两民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差异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亲, 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指标, 采用“Ma体形图”测量父母对子女的体像认知, 分单水平和两水平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父母对子女体像的总不满率为69.0%(期望变胖率为28.6%, 期望变瘦率为40.4%)。在父母“期望子女变瘦”组中, 男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 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1.9 cm、11.9 kg、13.2 cm、8.8 cm、32.3 mm、4.7 kg/m2(均P<0.05)。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 男生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2.3 cm、7.1 kg、7.2 cm、5.8 cm、14.1 mm、2.3 kg/m2(均P<0.05)。在“期望子女变瘦”组中, 女生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8.6 kg、9.1 cm、6.6 cm、21.9 mm、3.5 kg/m2(均P<0.01), 而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 女生的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5.5 kg、5.9 cm、5.4 cm、10.4 mm、1.8 kg/m2, 身高也高3.6 cm(均P<0.01)。“期望子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的身体形态指标相比时, 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在男女生中, 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 除身高外男生均高于女生;“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与“期望子女变胖”组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差异在男生中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 女生中则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 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率较高, 与儿童身体发育横纵向维度指标均有相关性;期望子女变瘦的父母, 可能对低年龄子女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 期望子女变胖的父母, 可能对高年龄男生、低年龄女生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利用腰围的P90(同年龄、同性别)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界值。结果 我国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腰围均为男生大于女生(P<0.000 1),城市大于农村(P<0.05),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大于中、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P=0.000 3)。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率为11.2%,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0.7%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男生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2%和8.5%,女生分别为12.3%和11.2%。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低家庭收入男生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5.8%、11.5%和8.8%,女生分别为13.5%、11.9%和11.6%。结论 男生的腰围较女生更易受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最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2.38)策略得分最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杀风险问卷、中文简化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从浙江省6所高校随机抽取的2 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自我责备、接受和视角转换3种策略则主要通过对应激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而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关注计划、积极重评、接受和视角转换策略可以缓冲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而灾难化、责备他人和自我责备则会增强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结论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性教育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重庆市5~18岁10 498(男5 372,女5 126)名中小学生的体质及现状,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晚于农村0.218岁(Z=-73.287,P<0.001),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早于农村0.073岁(Z=-71.589,P<0.001);家庭环境因素中男生已遗精组和未遗精组仅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4,P<0.001),而女生月经来潮组和未来潮组在家庭平均月收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喝奶、含糖饮料、高能量零食、BMI、臀围、身高、体重、是否独生子及每天睡眠时间与女生月经初潮有关,而与男生首次遗精相关的因素则为高能量零食、臀围、体重、身高、学校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与家庭环境因素、饮食健康及每天睡眠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江省大学生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信心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11月,在浙江省13所高校选取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3 718名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信心。采用χ2检验法分析大学生拒绝无保护性行为信心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及相关干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有信心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 718名大学生,年龄(20.17±1.38)岁,男生占70.5%(2 620/3 718)。有信心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男生为74.9%(1 963/2 620),女生为77.9%(896/1 098)。有信心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相关因素包括不接受临时性行为(与接受的相比,OR=2.247,95% CI:1.828~2.762)、不接受男男性行为(与接受的相比,OR=1.810,95% CI:1.302~2.516)、最近1年发生临时性行为(与未发生的相比,OR=1.345,95% CI:1.051~1.721)、知道学校有HIV自检试剂(与不知道的相比,OR=1.381,95% CI:1.011~1.887)、接受过学校开展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与未接受的相比,OR=1.707,95% CI:1.374~2.121);女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来自城市(与来自农村的相比,OR=1.816,95% CI:1.225~2.693)、≥ 21岁(与≤ 20岁的相比,OR=1.469,95% CI:1.075~2.007)、接受过学校开展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与未接受的相比,OR=1.597,95% CI:1.093~2.333)。结论 男生和女生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信心均较高。有信心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男生为不接受临时性行为、不接受男男性行为、接受过学校开展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知道学校有HIV自检试剂、最近1年发生临时性行为;女生为来自城市、≥ 21岁、接受过学校开展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减少无保护性行为,推广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我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现况,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根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判断生长迟缓,对各少数民族学生成年身高和生长迟缓现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男生18岁身高为(168.3±6.8)cm,女生为(156.2±5.9)cm。26个少数民族男生合并生长迟缓率均为5.4%,女生合并生长迟缓率为5.1%。水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男生:24.5%,女生:23.0%),回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低(男生:0.1%,女生:0.3%)。男、女生生长迟缓率均超过平均水平的9个少数民族中,布依族男生、傈僳族女生和哈尼族女生在4个年龄组生长迟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撒拉族学生生长迟缓集中在7~9岁年龄组,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大多集中在较高年龄组。西南地区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8.1%),明显高于华北地区(0.8%)学生(OR=10.6,95% CI:7.8~14.4)。7~17岁生长迟缓率与18岁身高呈显著负相关(男生:r=-0.811,P<0.001;女生:r=-0.715,P<0.001)。结论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学生18岁平均身高民族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男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佤族、布依族、瑶族和彝族,女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瑶族、布依族、佤族和苗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当针对生长迟缓率较高的民族和地区进行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北京市初一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与1年后眼轴增长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2017年从北京市抽取6个区(县)的9所中学,共1 443名初一学生参与基线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眼轴测量、屈光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眼保健操与眼轴增长过度的关系。结果 在1 197名(82.95%)参与两次调查的学生中,年龄MQR)为12.00(1.00)岁,女生占44.28%,眼轴增长MQR)为0.22(0.18)mm。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性别、年龄、身高、父母近视人数、户外活动时间、课外读书写字时间后,男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显著相关(β=-0.135,95% CI:-0.253~-0.018),女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β=-0.075,95% CI:-0.207~0.058),男生(β=-0.028,95% CI:-0.114~0.058)、女生(β=-0.035,95% CI:-0.134~0.064)做眼保健操认真程度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北京市男生做眼保健操频率增高有利于减缓其眼轴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新乡、沈阳和重庆4个地区1422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心理问题症状、童年期虐待经历及自杀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童年期总体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人数(率)分别为7246(51.0%)、5824(41.0%)、5409(38.0%)、1039(7.3%)、2042(14.4%)、1174(8.3%)和548(3.9%)。男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情感虐待和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性虐待、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后,童年期虐待经历会增加男生自杀意念(OR=2.03,95%CI:1.72~2.40)和自杀计划(OR=1.93,95%CI:1.57~2.37)的发生风险,增加女生自杀意念(OR=2.45,95%CI:2.12~2.82)、自杀计划(OR=2.46,95%CI:2.02~3.00)和自杀未遂(OR=2.12,95%CI:1.61~2.78)的发生风险。除童年期躯体虐待与男生自杀未遂外,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均是男女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童年期虐待种类数的增加,男女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亦呈增高趋势(P<0.01)。持续受虐以及施虐人为父母/其他的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探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2 211名7~15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等,同时使用自行设计的基础问卷和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了解该人群基本情况及静态生活方式。结果 采用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IOTF)标准,非超重、超重和肥胖组中男生周末看电视时间≥2 h/d报告率分别为34.80%、4.21%和1.92%(P=0.016 0),女生做家庭作业时间≥2 h/d报告率分别为12.17%、0.89%和0.49%(P=0.036 0)。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标准,在男生组得出相似结果;女生组三种静态生活方式(看电视、使用计算机及做家庭作业)在3个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年龄组比较后发现,WGOC标准下13~15岁女生非超重组周末看电视时间≥2 h/d的报告率最高,其次为超重组和肥胖组(P=0.035 1)。以体力活动水平分组,采用Schofield标准,均表现为随体力活动水平的增加,男女生WHR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中国营养学会(CNS)标准,只有男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趋势不变。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组静态生活方式报告率高于超重组和非超重组。但超重/肥胖与静态生活方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问卷调查中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完整的9~22岁学生共220 15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0 039人,女生110 120人;将研究对象分为体育锻炼时间<1 h和≥1 h两组,分年龄、性别分析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流行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为73.3%,其中以9岁组最低(57.0%),18岁组最高(82.5%);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为79.1%,其中同样以9岁组最低(60.1%),21岁组最高(89.8%)。总体而言,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显著高于男生(P<0.001),各年龄组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生[现患率风险比(PR)=1.05,95% CI:1.05~1.06)]、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PR=1.08,95% CI:1.07~1.09)、课业负担重(PR=1.13,95% CI:1.12~1.14)、做家庭作业时间长(PR=1.08,95% CI:1.07~1.08)、看电子屏幕时间长(PR=1.01,95% CI:1.00~1.01)和不喜欢上体育课(PR=1.11,95% CI:1.10~1.12)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危险因素,居住在乡村(PR=0.99,95% CI:0.98~0.99)、父母不支持参加体育锻炼(PR=0.99,95% CI:1.98~1.00)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保护因素,而看电视时间可能与体育锻炼时间<1 h无关(P=0.226)。结论 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 h的流行率较高,女性、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课业负担重、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看电子屏幕时间长和不喜欢上体育课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童年期母婴分离和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霍邱县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1417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攻击行为、童年期亲子分离和遭受虐待以及其他一般情况等。结果男生躯体攻击因子分( 2.52±0.78)高于女生(2.29±0.79 ),而女生在愤怒因子分(2.60±0.82)和敌意因子分(2.58土0.80 )高于男生(2.41±0.75,2.471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及总分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值均<0.001)。初次与母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言语攻击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初次与父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初次与父母同时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愤怒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均表现为年龄越小攻击行为的各因子得分越高。童年期遭受各种类型反复虐待的初中生其各种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总分均高于无相同类型的反复虐待者,其中大部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童年期亲子分离时间较早以及遭受反复虐待是其青春期发牛方击行''}7的信阶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葡萄糖胺-6-磷酸盐脱氨酶-2基因(GNPDA2)rs10938397多态性与不同发育阶段儿童肥胖的关联性,并分析差异原因。方法 利用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的3 503名6~18岁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发育、BMI、体脂百分比(FMP)、脂肪指数(FMI)和非脂肪指数(FFMI)等数据。采用男性睾丸容积和女性乳房Tanner分期指标衡量发育阶段。生物电阻抗法测定FMP、脂肪质量(FM)和非脂肪质量(FFM)。采用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判定一般性肥胖,采用儿童少年卫生学推荐的FMP分类标准判定体脂肥胖。使用ABI PrismsTM-79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GNPDA2 rs10938397进行分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s10938397多态性与连续性变量(BMI、FMP、FMI、FFMI)和分类变量(一般性肥胖、体脂肥胖)的关系。结果 青春发育前期男生rs10938397-G与BMI和一般性肥胖关联(β=0.328,P=0.001;OR=1.420,95%CI:1.126~1.790)有统计学意义,青春发育后期女生rs10938397-G与BMI和一般性肥胖关联 (β=0.266,P=0.001;OR=1.442,95%CI:1.005~2.069) 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校正多重检验,青春发育后期女生该位点与一般性肥胖的关联消失。进一步分析GNPDA2 rs10938397-G等位基因与不同发育阶段儿童FMP、FMI、FFMI的关联,结果显示:GNPDA2 rs10938397-G与青春发育前期男生FMP、FMI和FFMI密切关联(β=0.165,P=0.032;β=0.202,P=0.007;β=0.137,P=0.016),与青春发育后期女生FMP和FMI密切关联(β=0.153,P=0.002;β=0.168,P=0.001)。此外,位点与体脂肥胖关联见于青春发育前期男生(OR=1.285,95%CI:1.009~1.637)和青春发育后期女生(OR=1.339,95%CI:1.093~1.637)。采用FDR校正多重检验,青春发育前期男生rs10938397与FMP和体脂肥胖关联消失。结论 GNPDA2基因rs10938397多态性与女生以体脂增加为表现的真实性肥胖具有关联。对于揭露基因与肥胖的真实关联,更准确地评价肥胖状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CMPDS)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避免CMPD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取兰州市某综合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大学生CMPDS发生率为8.7%,其中轻度是6.6%,重度是2.1%;大学生CMPDS无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差异。课堂上购物(OR=3.720)、课程无聊(OR=1.740)、WiFi覆盖(OR=1.787)、课堂使用时间(OR=1.514)、日常使用时间(OR=1.513)是大学生CMPDS的危险性因素;拍课件(OR=0.579)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大学生CMPDS发生率偏高,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克服课堂手机依赖,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