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岚  郭强  马玉宝  杨枢敏 《疾病监测》2021,36(11):1129-1132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州)结核病健康扶贫重点监测指标效果,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临夏州实施健康扶贫结核病防治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比较性回顾分析。  结果  经过3年结核病健康扶贫,全州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提升了230.13%,肺结核发病率下降56.39%,可疑症状者痰涂片检查率较2017年上升5.74%,综合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后总体到位率提高3.77%,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工作从未开展至2020年达到93.43%,耐药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提高274.95%。  结论  3年间健康扶贫对临夏州实验室建设、医保政策、各级指导培训等不断加强,结核病健康扶贫效果显著,规划指标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重点指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健康3年攻坚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 — 2019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肺结核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5年累计报告活动性肺结核271 098例,平均发病率为226.14/10万。 2018年发病率最高; ≥65岁年龄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高,学生病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以农民为主;平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地州为喀什地区(535.18/10万)、阿克苏地区(353.50/10万)、和田地区(328.47/10万)、克州地区(309.14/10万)。  结论   新疆应继续将南疆4个地州作为结核病重点防治地区,以农民、老年人和学生为重点防治对象,加大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早防早治,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王俊武 《疾病监测》2013,28(9):740-742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省桐城市2010-2012年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发病率及有效管理肺结核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桐城市2010-2012年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桐城市2010-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1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6.6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3.90/10万、100.45/10万和95.1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78 : 1(χ2=517.83,P结论 2010-2012年桐城市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应继续严格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农民工是桐城市肺结核防治工作重点,另要加强老年人防治,关注青少年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十分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1]。浙江舟山普陀区2007~2012年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1240例,占同期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15.27%(1240/8119)。普陀区2007~2012年6年的肺结核年均发病率64.20/10万,流动人口肺结核在总病例数中的构成比为20%,比前10年(1997~2006年)的50.23/10万和13.2%均有明显上升[2]。本次研究对2007~2012年浙江舟山普陀区报告的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制订肺结核防控措施提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安徽省枞阳县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嗣胜  何义林  施小明 《疾病监测》2008,23(11):690-692
目的 了解安徽省枞阳县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探讨预防与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枞阳县2004-2006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对3051例肺结核患者的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枞阳县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3.74/10万、128.09/10万、133.91/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54.11 , P0.01),农民占报告构成比的84.18%,30~70岁报告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2.27%。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吸烟率要高于女性(2 =129.08, P0.01)。结论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枞阳县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中青年男性农民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并在肺结核患者中开展控制吸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根友  刘洁  史四九  厉虹淼  柳叶  梁路  张敏 《疾病监测》2021,36(10):1025-103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十四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安徽省2011— 2020年登记的结核病信息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核病的三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0年共登记肺结核病例324 916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52.60/10万,10年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 =3 562.203,P<0.001);“十三五”规划期间新诊断技术的推广使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构成比逐年上升。 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11.398,P<0.001);患者登记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组达138.48/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74.41%);3—5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性明显;登记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合肥市(12.88%)、阜阳市(11.92%)和安庆市(8.52%),沿长江城市带(铜陵、池州、马鞍山、安庆、芜湖)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非沿江城市地区(χ2=49.706, P<0.001)。  结论  安徽省防治规划成效显著,2020年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男性、≥65岁高龄人群、农民是重点关注对象,需加强冬春季节和重点区域的结核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 —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学校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及特征,了解其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 — 2018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内蒙古学校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内蒙古共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517例,登记发病率为17.02/10万。 与2008年(登记结核病患者1 409例,登记发病率为39.71/10万)相比,下降了57.10%。 第二季度登记患者比例最高,平均31.86%。 学生患者占全人群患者的4.78%,其中高中阶段学生占比最高,为40.65%,汉族患者最多,占66.22%。结论2008 — 2018年,学生结核病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季度报告患者数最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男性患者数量高于女性,汉族患者数所占比例最高,各民族患者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蒙古族患者登记率高于其他民族。 近年来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需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肺结核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预测终止结核病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为因地制宜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广东省和佛山市2010 — 2020年报告肺结核发病趋势进行比较,并按照年龄、性别和职业等进行深入分析,展示不同分析维度的变化特点。  结果  佛山市2010 — 2020年期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速度约为9.28%,年均递降率为7.03/10万(t=?12.68,P<0.0001),年均下降速度和年均递降率均高于广东省,且所辖各县/区疫情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肺结核报告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0.40(t=20.06,P<0.0001),总体上均呈现由低年龄组占比最高转向高年龄组的趋势。 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农民为主,约占65.38%。 按照过去10年的发病率下降速度,预测到2035年肺结核发病率能降至10/10万以下水平。  结论  经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佛山市结核病疫情快速下降。 应及时总结经验,针对结核病疫情特征,制定新的结核病防控策略。 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健康和医疗保障,推广应用创新技术和智能工具,提高结核病防治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惠芬 《疾病监测》2012,27(5):375-37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6-2010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学生肺结核发病610例,占总病例数的3.17%;学生整体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1.87/10万,2009年学生整体报告发病率为最高,为15.79/10万;发病以高中学生为主,占学生发病数的69.67%;发生聚集性疫情34起205例,罹患率为11.33%,发病以4月为主,其发现方式主要是因症就诊(42.79%),依次为转诊(30.82%),中(高)考体检发现(17.54%)、密切接触者筛查(8.85%);就诊延误率达46.72%。 结论 台州市学校学生结核病发病人数处于较低水平,但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存在聚集性疫情,同时学生结核病就诊延误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黑龙江省1991-2011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为政府制定防控规划及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方法 对1991-2011年全省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数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的趋势分析和网络报告质量的综合分析,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总体情况为1991-2011年近21年,黑龙江省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03.35/10万~274.39/10万之间。2004年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年与2003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37.61%,2003-2011年连续9年肺结核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第1位与第2位,死亡率波动在0.34/10万~1/10万之间;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到省疾病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21 d缩短到不足0.16 d。 结论 1991-2011年黑龙江省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捷性,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其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相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空间分布的关系。 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5 — 2014年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菌痢报告数据及气象数据、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空间热点和冷点聚集性分析及环境因子的相关分布。 结果 四川省中西部由北向南延伸至云南省西北角的条带区域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区域为持续的菌痢高发区域。热点和冷点区域所涵盖县(区)的气象要素、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热点地区的气温、降雨量和湿度水平均低于冷点地区,与以往大多研究不一致。热点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区域菌痢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菌痢发病冷、热点分布特征与气象、地形、经济、社会、人文等指标密切相关,需要多因素综合分析探讨疾病关系,对特定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菌痢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北省竹山县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竹山县疾控中心现有结核病防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结果竹山县自1997年将肺结核病纳入乙类传染病报告以来,至2009年底共报告肺结核病443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4.73/10万,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发病为高。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6岁,主要集中于20~59岁年龄组,病人职业以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化疗药物的使用,肺结核病死亡专率大幅度下降。大年龄组人群免疫水平低下、经济贫困所致大量人群流动、病人发现率低以及艾滋病的流行等是导致现阶段肺结核流行的重要因素。基层防治能力不足,边远地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难以全面实施也是制约结核病控制进程的原因之一。结论应强化政府承诺,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依法管理力度,全面推行DOTS策略,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以提高DOTS策略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13.
阳波  廖巧红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12):1009-1013
目的 分析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西南5个省份疫情聚集区域。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大疫情报告系统的2014年伤寒/副伤寒疾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病例地理分布特征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方法扫描分析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5个省(自治区)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年我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3 768例,总发病率为1.02/10万,与2013年相比,总发病率下降1.92%,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10 460例(75.97%),副伤寒3 308例(24.03%),发病数与2013年相比,伤寒降低了2.44%,副伤寒降低了3.10%;伤寒/副伤寒的发病高峰为6 — 9月,占全年病例数的46.23%;伤寒/副伤寒病例均以农民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 西南5 省(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一类和二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相邻省份的县(市、区)。 结论 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逐年降低,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的防控不能放松,尤其是非监测点的疫情上升应引起重视,调查并探索危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策略。高发省相邻省份之间病例聚集明显,可能存在跨地域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控制丙肝疫情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甘肃省丙肝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共报告丙肝病例72 899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 330.472, P<0.01),2012年丙肝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峰,为34.93/10万;男女性比为1.08~ 1.83∶1。 20 ~ 49岁年龄组累计报告病例数占42.94%,并逐年下降;≥50岁年龄组病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 342.154,P<0.05),且女性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民35 919例,占49.27%,且病例数逐年上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率在1/10万 ~ 3/10万波动;兰州、武威市丙肝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甘肃省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明显季节性波动,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区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2004~ 2017年全国不同地区 (不含港澳台地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ciency syridrome, AIDS)发病率时空变化特性,为预防和控制 AI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的关于 AIDS流行病学数据;采用 Joinpoint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及空间分析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AIDS的时空特点。结果 Joinpoint最终选择模型为 1分段点模型 (P=0.11),分段点为 2012年:其中 2004~2012年和 2012~ 2017年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 34.7%和 9.4%;2004~2017年年度变化百分比为 24.3%。构建的最佳季节差分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为 (2,1,0)(2,1,0)12,该模型拥有最小的赤池信息量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度量准则分别为 64.92和 70.85。2004~2008年国内所有省份的 AIDS发病率均小于 50/百万,广西和云南自 2012~2017年连续 5年发病率大于 100/百万,是我国 AIDS发病率最高的两个省份。AIDS传播热点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该区域主要为高 -高聚集。结论 目前中国 AIDS发病率较高且仍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今后应重点关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和重庆六省市的 AIDS发病情况,既要做到区域内防控,也要防止其向周边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5 — 2016年甘肃省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甘肃省2005 — 2016年急性乙肝病例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7.7/10万下降到了2016年的5.2/10万。 历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2013 — 2016年临夏州和甘南州报告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5.0/10万、14.0/10万。 2005年以来,各年龄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有所下降。 其中,5 ~ 14岁年龄组下降了88.8%。 报告发病率年龄高峰后移。 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29 709例, 21 825例为15 ~ 49岁年龄组,<15岁儿童病例仅占7.3%(2 156/29 709)。 53.1%的报告病例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学生,占15.8%。 农民病例构成比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76.8%。结论2005 — 2016年甘肃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已明显下降,5 ~ 29岁年龄组下降更为明显。 农村地区成年人将是今后甘肃省乙肝免疫预防的重点人群。 建议在甘南州、临夏州开展急性乙肝报告准确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甘肃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防控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甘肃省87个县(区)每周流感数据进行空间扫描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流感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频率指数、持续时间指数和强度指数)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病例46043例,年均发病率35.09/10万.2016-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于2013年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完善我国AHC监测和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疫情数据来自全国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利用SPSS、ArcGIS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疫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学检验,并对暴发疫情特征及原因进...  相似文献   

19.
阳波  张静  刘凤凤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5):407-412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2 536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较201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下降18.63%。监测点共对14 465份血样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289株,阳性分离率为2.00%,伤寒与副伤寒之比为1.21:1。病例均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均以0~4岁组儿童最高(分别为1.70/10万和0.80/10万)。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新疆为疫情高发省份,非监测点病例数上升。结论 2015-2016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0岁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伤寒菌成为优势菌型,应加强非监测点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