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7 —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收集杭州市2017 — 2019年登革热病例信息,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病例分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可视化呈现,使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7 — 2019年杭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424例,其中输入性病例223例,本地病例1 201例。 2017年和2019年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特征,共得到36个本地病例高–高聚集区和37个输入性病例高–高聚集区。 对本地病例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共探测到3个聚集区,聚集时间皆在2017年8 — 10月,1类聚集区以江干区闸弄口街道为中心,涉及31个街道,主要位于主城区内。 对输入性病例扫描共探测到3个聚集区,聚集时间都在2019年5 — 11月,1类聚集区以余杭区塘栖街道为中心,涉及29个街道。  结论   杭州市登革热疫情存在时空聚集性特征,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在聚集空间和时间,以及高发人群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建议根据区域和人群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更精准防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梅毒发病13 778例,纳入分析13 550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7.13/10万(0~365.14/10万),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温州市南部有4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共18个乡镇);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市梅毒存在31个“正热点”和5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7个聚集区域。  结论  2016 — 2019年温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性,疾病高发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该省肺结核发病高危地区,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患者发病数据,采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可视化结果,GeoDa 1.14.0软件做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5软件做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肺结核患者715 985例,年均发病率为143.82/10万(103.24/10万~139.9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6);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在0.15~0.33之间);高?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P<0.05)。 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分布,扫描出5个聚集区域共覆盖41个县(市、区),聚集时间均达5年,其中一类聚集区是以绥阳县为中心,覆盖23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0—2014年。  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得到一定控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5个时空聚集区域所覆盖的县(市、区)为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4.
庞艳  吴成果  漆莉  汪清雅  张婷 《疾病监测》2021,36(2):167-17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4 — 2019年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3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30.23/10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年均登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6,P<0.001),高中教育阶段年均登记率最高(81.05/10万)。 历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高–高值聚集和低–低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空聚集性分析扫描出历年来最大可能聚集区主要位于渝东南片区(P<0.05),聚集时间逐年由上半年转向下半年。   结论   渝东南片区是重庆市学生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宫晨  韩姗珊  邓革红  唐洁霞  覃奕  杨继 《疾病监测》2022,37(11):1436-1441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 174 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l。 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 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  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 —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 — 2019年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9年奉贤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31/10万,各年发病数、发病率分别为89~438例和8.26/10万~54.7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人群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高峰在4 — 7月;本地人口病例多于外来人口,无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多于有免疫史病例。  结论  2005 —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5~9岁儿童高发;建议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状况和临床特征,为制定人间布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 — 2019年大连市布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4 — 2019年大连市累计报告571例布病病例。 布病发病高峰为每年4 — 7月,病例年龄以35~69岁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患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而感染,接触的动物种类主要为羊,食源性感染的布病病例有增多趋势。 病例临床特征以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最为常见。  结论  大连市布病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感染方式呈多元化,建议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吴维东  李勤  漆莉  赵寒  李柏松  杨琳  王菊 《疾病监测》2022,37(4):487-491
  目的  分析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探讨乙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获取重庆市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利用GeoDa 1.14、SatScan 9.6空间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探测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6 — 2020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肝73 8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26/10万,发病率从2016年67.54/10万逐年下降至2020年27.56/10万。 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41~60岁组的病例占44.53%,职业为农民的比例占51.07%。 乙肝发病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探测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通过时空扫描确定3个乙肝聚集区,其中最大可能聚集区集中在渝东南地区,覆盖8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6—2017年。  结论  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肝发病高风险人群是农村地区41~60岁男性人群。 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防控的重点是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建议在今后防控工作中应加强该地区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成都地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诺如病毒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成都地区2014 — 2019年聚集性疫情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GIS软件与成都地区矢量地图关联,应用集中度法与圆形分布法分析疫情时间聚集性,Moran’s Ⅰ 法分析空间自相关。  结果  成都地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M值为0.3927872,具有一定时间聚集性,冬季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最低;不同型别的平均发病日与发病高峰期不同,时间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 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高于郊区特点,不同季节“热点”与“冷点”区域不同。  结论  成都地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时空聚集性显著,应关注重点区域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6—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的重点区域,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对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9年河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79 705例,年均发病率为59.63/10万,发病高峰期主要分布于6—8月。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0∶1,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中南部和东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主要分布在5—12月,2016—2018年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和中南部地区,2019年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结论 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人群、地区差异,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及中南部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地区;发病聚集区在各年间存在变化,对低发病地区的防控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 — 2019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肺结核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5年累计报告活动性肺结核271 098例,平均发病率为226.14/10万。 2018年发病率最高; ≥65岁年龄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高,学生病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以农民为主;平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地州为喀什地区(535.18/10万)、阿克苏地区(353.50/10万)、和田地区(328.47/10万)、克州地区(309.14/10万)。  结论   新疆应继续将南疆4个地州作为结核病重点防治地区,以农民、老年人和学生为重点防治对象,加大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早防早治,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尹世辉  唐磊  于艳玲  邢智锋  袁爽  葛晶雪 《疾病监测》2021,36(12):1252-1256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QGIS 3.8软件绘制布病发病率专题地图;GeoDa 1.16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8 096例。 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56.76%(10 272/18 096)。 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4.71%(17 139/18 09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84%(15 172/18096)。 辖区内有129个县(市、区)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市、龙江县、甘南县、肇东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1.46%(3 884/18 096)。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布病历年发病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分析提示省内人间布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病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3—7月春夏季是省内布病高发季节,重点防控人群为20~60岁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区域为省内西南部和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广东省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预测“十四五”期间各指标的发展趋势。  方法   收集2014—2019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相关指标,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广东省妇幼卫生健康指标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婴儿死亡率(IMR)和新生儿死亡率(NMR)指标整体呈下降态势,但孕产妇死亡率(MMR)波动较大。 2019年数据显示地区之间各指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预测到2025年广东省MMR、U5MR、IMR、NMR预测值分别为9.92/10万、1.54‰、1.32‰、0.85‰。  结论   广东省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来应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 提供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刘琳琳  韩诗  余晓  李翔  叶国军  方斌 《疾病监测》2020,35(12):1105-1109
  目的  了解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政策和风险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结合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湖北省流感监测数据开展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样病例(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平均为2.90,其中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重最大(61.83%),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重最低(3.69%);3个年度哨点监测标本平均阳性率为14.06%,共分离出4991份毒株,对其中565份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随季节(时间)呈现明显的交替现象;期间共报告343起ILI暴发疫情,疫情报告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的冬春季。  结论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呈现冬春季高流行峰,夏季低流行峰,各型别交替流行,冬春季易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于2013年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完善我国AHC监测和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及建议。  方法  疫情数据来自全国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利用SPSS、ArcGIS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疫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学检验,并对暴发疫情特征及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2013 — 2020年我国共报道AHC病例289 518例,年均发病率为2.63/10万。 2014年与2019年出现2次发病小高峰,2014年较2013年报告发病率上升19.11%,2019年较2018年报告发病率上升8.00%。 每年6—10月为高发季节,0~9岁年龄组为高发组,但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发病例数占比近年有所上升。 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数居前7位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安徽省、湖北省、云南省、河南省和河北省,7省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总数66.13%。 2013年以来我国共报告AHC突发疫情38起,其中35起发生在学校,2起发生在村庄,1起发生在城镇社区,以云南省报告起数最多(13起)。  结论  近年来我国AHC疫情稳中有降,仍呈现每隔3~5年一次发病高峰的态势,2014年与2019年出现2次发病小高峰,2020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报告病例数显著大幅下降。 学校等人群高度聚集地易发生AHC暴发疫情,仍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而中老年人发病数占比呈上升的趋势,也提示AHC传播随社会发展呈现新特点,需持续重视农村、学校以及病原检测等疫情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升  李琳  陈秋兰  秦颖  李中杰 《疾病监测》2021,36(6):528-533
  目的  了解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变化特征,为我国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 — 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 采用线性趋势性分析病例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7软件分析不同来源输入性疟疾的空间分布。  结果  2010 — 2019年自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中国籍疟疾病例共5 041例,其在每年全国输入病例中的占比持续下降(χ2=1 627.63,P<0.05)。 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家分别是缅甸(4 227例)、印度尼西亚(354例)、柬埔寨(245例)。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比例持续上升,恶性疟的比例不断下降。 全国28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的中国籍疟疾病例。 89.00%的全国病例分布于云南(3 492例,69.27%)、湖南(358例,7.08%)、四川(287例,5.69%)、广西壮族自治区(158例,3.11%)和广东(93例,1.81%)5省份。 境外输入的东盟国家外籍病例545例,以缅甸籍病例为主(513例)。 全国10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外籍疟疾病例,其中云南省报告528例,占96.88%。 10年间,每月均有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 中国籍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外籍病例以<34岁人群为主(76.33%)。  结论  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持续下降,但较多间日疟输入病例对我国存在传疟媒介分布地区导致继发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云南省等局部地区的风险很高,防止输入病例继发传播的任务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西藏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2009 — 2018年西藏手足口病疫情及其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9 — 2018年西藏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 500例,年均发病率46.62/10万,重症病例2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10年间发病率呈隔年高发特征。 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为拉萨市(148.17/10万)、林芝市(96.39/10万)和阿里地区(76.89/10万);发病高峰为春夏季(5 — 7月)和秋季(9月);男女性别比为1.29∶1;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1~4岁年龄组,占67.18%;全区发生暴发疫情57起,病例主要分布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18%。 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分别占44.01%和36.07%。  结论  2009 — 2018年西藏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的周期性特点,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 西藏手足口病防控应将春夏季和秋季作为重点时段,将学龄前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将城市作为重点地区;提高EV71疫苗接种的宣传,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关春鸿  李丹  金福芝  田田  王宏磊  赵欣娜 《疾病监测》2021,36(11):1168-1171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04—2019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齐齐哈尔市2004—2019年网上共报告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25 99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9.50/10万,是全国同期年平均发病例率(2.64/10万)的11.17倍,齐齐哈尔市布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2005年和2012年有2个发病高峰,2019年疫情上升显著,发病率达到23.56/10万。发病集中于3—7月。 人间布病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92岁,布病病例呈青壮年多、男性多、农牧民多的特点。 发病分布区域广,2012年全市16个县/区94.60%的乡镇、57.70%的村屯报告新发病例。 非职业人群中家务、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布病发病构成比相对较高,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   齐齐哈尔市人间布病发病水平远高于全国,建议畜牧部门与卫生部门加强联合,加大防控力度,加强畜间检疫免疫扑杀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各项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