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7~2004年合肥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997~2004年合肥市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4年在全市暗娼、吸毒者及性病门诊哨点监测、医疗机构常规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等发现并经确认实验室确认的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7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4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31例,其中AIDS病人69例。HIV/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采供血感染及输入血液/血制品,异性性传播比例逐年增高,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的病例。感染者主要为皖北地区有偿采供血者和输注血液者以及感染者的配偶,本地户籍病例较少。结论合肥市HIV/AIDS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流行趋势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应采取加强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20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病例特征及流行趋势,旨在为遏制本地疫情扩散及外地疫情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呼吸道样本采集,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其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疫情趋势及聚集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4例COVID-19病例的682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发现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截至2020年2月28日,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其中确诊病例78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 5例有湖北省武汉市旅居史的输入性确诊病例构成本次疫情流行曲线的早期波峰,本地73例确诊病例及18例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共同聚集性活动使COVID-19疫情进一步扩散。结论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家庭及宗教(寺庙法会及丧葬礼念经)聚集性活动为本次疫情发生的高危传播因素,无症状感染者以中青年人居多,早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隔离医学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及时检测、对高龄确诊病例进行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传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6年至2013年18个主要人群(按检测样品来源分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的检出情况,以明确我省艾滋病防制工作重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以来全省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数据,根据年份或人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3年全部18个人群按年统计检出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297、256、424、680、753、1009、1307和1486。检出率(万分率)分别为:3.15、3.35、4.09、4.79、5.03、5.66、5.90和6.49。按人群分析,职业暴露者检出率为0,报告病例较多且检出率(万分率)较高人群有:其他羁押人员(464例/16.63)、其他就诊者(1853例/29.57)、自愿咨询检测者(1569例/38.36)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297例/2090.08)。结论为发现更多的HIV/AIDS病例,我省需进一步完善检测实验室网络,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以扩大检测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应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常见的几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常态下的疫情趋势,与应急响应期间的实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COVID-19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47.5%和67.7%,二级响应期间分别下降29.6%和95.0%。 绝大部分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均下降,下降较多的病种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 一级、二级响应期间,肺结核、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比预期发病数分别下降约31.3%、48.9%、48.2%、75.0%、72.3%和66.0%。结论COVID-19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猩红热、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下降明显。 公共场所人流量控制、学校停课、提倡居民佩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为部分传染病带来了较长久的抑制效果,可为今后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MSM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6-2016年宁波市报告的MSM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疫情数据和MSM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MSM艾滋病的流行特征、相关知识知晓及高危行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宁波市共报告HIV/AIDS 3 817例,其中MSM 1 315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4.5%。11年间,MSM的HIV/AIDS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1 315例HIV/AIDS人口学分布情况: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70.5%;婚姻以未婚为主,占62.6%;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主,占61.3%;户籍以外地为主,占61.6%。51.4%的病例由疾控机构发现并报告;样本来源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发现比例最高,占36.7%,其次是性病门诊就诊者、其他就诊者检测和专题调查,分别占15.7%、14.8%和12.5%。2014年和2015年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HIV感染率在5.2%~10.2%之间,梅毒感染率在4.2%~13.1%之间,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在0.0%~3.0%之间。结论 MSM仍然是宁波市艾滋病防控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亟须针对MSM特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成都市金牛区2013-2020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结果,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区2013-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1997-2006年江西省丰城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涛 《疾病监测》2007,22(11):746-748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丰城市性病流行特征与变化趋势,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丰城市37个医疗机构1997-2006年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全市共报告性病7种共计6782例.自2000年,全市性病报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尖锐湿疣(CA)、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梅毒(Syphilis)、艾滋病/艾滋病病毒(AIDS/HIV)感染者报病数增加.性病构成谱由20世纪90年代淋病(GU)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CA、NGU和GU三者并行的格局.近几年,HIV感染者报告数迅速上升.结论 丰城市性病疫情仍处低流行状态,但HIV/AIDS疫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并造成家庭内传播.应采取加强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16 — 2019年男男性行为者(MSM)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台州市2016 — 2019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中MSM HIV感染监测数据,对各年MSM的感染现状、HIV知识知晓以及艾滋病相关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探讨HIV感染相关因素。结果2016 — 2019年台州市哨点监测共调查1 740名MSM,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4年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Z=2.205,P=0.028),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的占79.0%,其中57.1%在同性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4年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呈现上升趋势(Z=2.742,P=0.006)。 HIV抗体阳性率为11.1%(95% CI:9.6%~12.6%),2016 — 2019年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81, P=0.13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地为外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以及梅毒感染是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接受过HIV干预服务是艾滋病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2016 — 2019年台州市MSM HIV感染水平无差异,但仍处于高水平,存在一定梅毒感染风险,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持续存在,应进一步加强MSM的艾滋病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艾滋病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1]于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现存活HIV感染者为3 800万,新发感染人数为170万,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者为2 540万,覆盖率达67%。ART能够有效降低HIV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预期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2]。然而,HIV感染者患艾滋病相关肿瘤和非艾滋病定义性肿瘤的危险性很大,其中包括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癌症。  相似文献   

10.
陈旭富  张幸  吕磊  王炜 《疾病监测》2017,32(12):940-943
目的 掌握2007-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衢州市报告的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衢州市共报告HIV/AIDS 620例,男女性别比为3.3:1;主要经性接触传播(93.4%);感染者年龄以20~49岁为主(71.1%),老年人的发现比例逐年上升,HIV/AIDS平均年龄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本市户籍感染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为74.3%;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77.8%;发现方式由羁押人员中发现为主转为医院检测发现为主,性病门诊检测报告55例,占8.9%。男男性行为者经性途径传播构成比自2009年开始明显上升,由11.1%上升到2011年的38.2%(最高),近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2007-2016年衢州市艾滋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快速上升,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扩大高危重点人群检测范围,落实好早发现早治疗策略,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为COVID-19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1月21日至3月23日中国258个城市的COVID-19发病率、人口流动(湖北省武汉市迁入)、社会人口学、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揭示COVID-19流行的空间异质性,识别热点区域。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020年1月21日至3月23日,258个城市累计报告29 789例COVID-19病例,COVID-19流行总体呈空间聚集性(Moran’s I=0.436,Z=25.363,P<0.001)。各地的百度迁徙指数(武汉市迁入)与COVID-19发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t=14.550,P<0.001),百度迁徙指数表现出正向效应(β:0.564~0.565)。结论中国COVID-19流行存在空间异质性,武汉市人口迁入多的地区报告发病水平更高。对新发传染病的时空特征理解有助于疾病流行的早期预警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祁邦国  于石成  王琦琦  张原  刘楠堃  谭枫 《疾病监测》2022,37(12):1588-1593
  目的   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模拟我国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过程,分析和评估相关防控措施对疫情的影响。  方法  以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4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为依据,建立动力学模型对疫情发展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  我国实施的交通管制措施,使R0从疫情发展初期的4.82[95%可信区间(CrI):4.81~4.83]降低到1.13(95% CrI:1.11~1.1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集中隔离和大规模核酸筛查等措施使R0进一步降低到0.31(95% CrI:0.30~0.32),模型估计得到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为54.7%(95% CrI:45.7%~65.3%)。 保持防控措施实施的时间点不变,将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提高至75%、95%,分别能够避免新增3.4%、5.6%的感染者。 保持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不变,将防控措施实施的时间点整体前移1周、2周,分别能够避免新增78.2%、95.3%的感染者。  结论  交通管控措施显著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对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和大规模核酸筛查消除了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我国实施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够发现一半以上隐匿的无症状感染者。 相对于提高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防控措施的尽早实施能够避免更多的新增感染。  相似文献   

13.
赵烨  孙晋渊  杨玲  蔡雨阳 《疾病监测》2020,35(9):798-802
目的应用公开数据,对我国西北及东北边境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截至2020年4月20日)进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政府发布的西北[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为例]及东北(以黑龙江省为例)地区各城市2020年1月23日至4月20日的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各地COVID-19感染率,并采用Joinpoint软件,按日均变化百分比(day percentage change, D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20日,新疆及黑龙江省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89例,其中新疆76例,黑龙江省913例(包含境外输入病例383例)。 新疆疫情仅1个高峰,先缓慢上升(DPC=7.0%, P<0.05),后迅速下降(DPC=?12.0%,?64.2%,均P<0.05)。黑龙江省疫情发展较为复杂,有2个高峰。 第1个高峰期,疫情迅速上升(DPC=20.1%,P<0.05),后缓慢下降(DPC=?11.4%,?56.6%,均P<0.05);第2个高峰期,疫情又迅速上升(DPC=129.4%,P<0.05),且趋势更快,后再次缓慢下降(DPC=?10.1%,P<0.05)。结论两地COVID-19疫情均由输入病例引发,输入病例多,防控压力大。防控措施如能有效规范落实,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COVID-19暴发疫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病例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7月22日至8月5日,大连市累计报告COVID...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彭欣  曲亚斌  孟瑞琳  康敏  陈旭光  杨芬 《疾病监测》2020,35(12):1129-113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复工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职业人群中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对答题结果逐项进行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266份,问卷应答有效率为99.15%。 在认知方面,对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个人防护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81.48%、69.84%、37.17%及97.03%。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认知的因素包括:对疫情关注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复工时间、工作岗位、工龄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态度方面,88.52%的调查对象与家人非常关注COVID-19疫情,91.95%的调查对象表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比以往感到害怕或紧张,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后有主动就医意愿者达94.55%,认可对高风险人员隔离及当前防控行动的人占比达99.51%。 在防护方面,个人行为良好率为90.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行为良好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行为良好率为58.42%。  结论  广东省复工人员对COVID-19的临床症状认知程度不高,部分企业防控措施落实不够全面,需继续对职业人群开展COVID-19专项健康教育,同时深入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至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风险区,期间该县医院的部分患者分流至河池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河池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迅速成立科室应急防控护理管理小组,制订并实施了应急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和手术间的管理,无医护人员发生感染,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章扬熙 《疾病监测》2020,35(2):182-183
介绍半对数线图的结构和用途,并应用该方法研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时间分布及其流行速度变化。通过对2020年1月下旬COVID-19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时间分布的分析发现,COVID-19患者的传播速度在明显下降,半对数线逐渐走平,日环比值(DLR)已经趋近于1,目前防控措施很有效。如果春节返程的人口流动期间防控得当,疫情有望逐渐下降。半对数线图是研究疫情消长规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CT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经验。方法 选择 2020年1 月23日— 3月1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到我院放射科进行CT筛查的受检者3 207例为研究对象。我院共有4台CT机,CT1定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机,通过人员培训,梳理放射科将要面对的潜在危险因素,设定专区专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严格"三区三通道"分区布局,保护易感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全面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结果 此次统计在疫情期间,CT共筛查3 207例受检者,筛查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专项培训覆盖率达100%,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率达100%,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结论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院放射科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每日对标学习最新文件,落实标准防护,合理分区杜绝了交叉感染,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后仍需要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认识,常存一颗警醒之心,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和科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21年3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