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在术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根治的效果.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32例,于射频消融术前1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隔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共4次.观察患者术前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评价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频度等.术中对靶血管明确者,行靶肺静脉电隔离术.靶血管不明确者,则对所有肺静脉行电隔离术和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治疗.术后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于术后第1、3、5、7天行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7~10 d仍有反复发作,则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术中能明确靶血管,首次根治成功率为60.0%(9/15),6例复发,再次手术后全部成功.未能明确靶血管者17例,首次根治成功率为47.0%(9/17),再次手术后成功率达 58.8%(10/17),第三次手术后成功率达64.7%(11/17).全部病例共隔离肺静脉82根,其中因标测到明确靶血管并成功肺静脉电隔离者17根,盲目肺静脉电隔离65根,行右房峡部双向阻滞者18例.平均手术次数1.35次,总治愈率81.3%.结论在完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观察射频消融术的终点,表明消融术对靶血管明确的患者成功率最高,对术后1周以上仍反复发作的病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可明显提高根治率.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丙泊酚深度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采用丙泊酚深度镇静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入选160例房颤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行深度镇静,同期60例未采用丙泊酚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深度镇静先给予负荷量丙泊酚1 mg/kg,然后经左锁骨下静脉持续给予维持剂量,起始维持剂量为药典推荐剂量的中位数8 mg·kg-1·h-1术中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每10 min调整剂量一次,直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理想深度镇静的标准:患者意识及疼痛反应消失,但生命体征稳定,无需呼吸及循环支持。分析丙泊酚剂量的影响因素及深度镇静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结果160例患者中,除14例(8.8%)外均实现理想深度镇静,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剧烈呛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患者,从开始给药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平均时间为(30±10)min,平均药物维持剂量为(8±3)mg·kg-1·h-1。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65岁、体重<50 kg及女性患者为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多变量分析发现仅年龄及体重影响给药剂量。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0±30)min vs(190±37)min,P=0.04]和平均累计放电时间[(59±16)min vs (66±19)min,P=0.007]显著减少且低于对照组,而肺静脉隔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采用丙泊酚深度镇静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依据是否行VOM无水乙醇消融将199例PAF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148例和观察组(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术后6、12、18个月心房颤动(AF)复发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脑卒中、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即时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成功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F复发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18个月观察组AF复发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发生严重血管并发症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脑卒中、死亡等。结论 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PAF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比较两组间识别出肺静脉再连接的差异,并以此指导再次肺静脉隔离,观察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 30例患者年龄(68.00±8.25)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HDG标测,24例发现了72处肺静脉再连接,应用环肺电极,仅在12例患者中发现了24处肺静脉再连接。与环肺电极相比,HDG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位点数[3(2,4)vs 0.8(0.4,1.0),P<0.05]。30例在HDG指导下再次肺静脉隔离后,在12个月随访时间内,5例再次出现房颤复发,其中能够识别到肺静脉再连接者,仅1例出现房颤复发。结论 HDG能帮助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以其指导肺静脉隔离,降低房颤复发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指导下STSF导管(56孔冷盐水压力导管)和ST导管(6孔冷盐水压力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玉溪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8例,在AI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手术,其中34例术中采用STSF导管(研究组),另外34例术中采用ST导管(对照组)。比较2组的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X线曝光时间、液体灌注量、焦痂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在左右肺静脉隔离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焦痂发生率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液体灌注量较对照组减少47.46%。在X线曝光时间、术后复发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SF导管结合AI进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的,可以提高肺静脉的单圈隔离率,减少术中焦痂的产生,减少术中液体灌注量,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实现高效消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复杂病例的射频消融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  130例患者中 ,男性 87例 ,女性 4 3例 ,平均年龄 5 6岁 ;均经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普通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常规穿刺放置导管后 ,根据每个肺静脉造影所显示的解剖形态 ,在环状电极的引导下 ,依次对4根肺静脉进行电隔离。结果  (1) 130例房颤患者中造影发现 2 1例患者的 2 1根肺静脉开口巨大 ,发生率为 16 2 % ,5根为左侧肺静脉共干 ,发生率为 3 8% ,3根为右侧肺静脉共干 ,发生率为 2 3% ;6例患者右肺静脉呈分支状多个开口 ,发生率为 4 7%。 (2 )共对 130例患者 341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 ,2 9根肺静脉未达到完全电隔离 ,包括上述 2 1例患者中的 11例 ,发生率为 8 3% ,其中 14根发生在左上肺静脉 ,8根发生在左下肺静脉 ,5根发生在右下肺静脉 ,2根发生在右上肺静脉。结论 肺静脉自身的解剖变异是导致射频消融中病例复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策略的基石,也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的主流术式,但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疗效仍显不足。随着消融治疗等相关技术不断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式也呈现多样性。该文介绍目前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的术式及疗效,以期为房颤消融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卫生经济的负担正逐年加重。在过去的50年中,AF的发病率增加了350%。综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显示,全球女性每10万人中,约有596.2人患有AF,男性每10万人中,约有373.1人患AF。随着年龄的增长,AF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临床上,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AF的有效手段,它针对心房肌局部解剖的电活动异常,采取热能或冷冻方式使局部心肌坏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  2 0 0 1年 5~ 12月 ,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7 8± 14 9)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Lasso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 ,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 ,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放电消融 ,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 ;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 2 6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12条 ,右上肺静脉 8条 ,左下肺静脉 5条 ,右下肺静脉1条。有 2例仅消融 1条肺静脉 ,均为左上肺静脉 ;8例消融2条肺静脉 ,消融 3条与 4条肺静脉者各 1例。术程 (196 4±6 5 8)min ,X线曝光时间 (5 2 0± 14 4 )min。术后随访 2~ 8个月 ,有 1例频发房早发生 ,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 ;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 ,其中 3例接受口服药物 (2例服用胺碘酮 ,1例服用索他洛尔 ) ,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 ,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 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 ,其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总体效果差 ,非药物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目前房颤众多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中 ,阵发性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最为成熟 ,患者的获益 /风险比最高 ,因而倍受重视。本文就该项治疗的现状做一简要概述与评价。1 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理论基础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房颤的局灶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 ,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起自心房或与心房相连接的腔静脉中的一个或多个局灶 (foci) ,这些局灶发放快速激动即导致房颤发生。其实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学者根据动物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接受首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5例,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人房颤组(≥60岁,45例)和非老年人房颤组(〈60岁,40例),所有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37.2±3.2)月的随访,85例患者中,共23例(27.1%)出现房颤复发,其中≥60岁与〈60岁年龄组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12/45 vs 11/40,P=0.931)。85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环状电极指示下对肺静脉行射频消融电隔离术.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治疗28次(6例进行了第2次,1例进行了第3次),隔离静脉68根,肺静脉62根,上腔静脉6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58根,62根肺静脉中54根达到消触终点.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20±18)min和(32±9)min.平均随访(5.0±2.3)个月,示13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7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导管消融术是一项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熟技术。冷冻球囊消融术(CBA)是射频消融术(RFA)的替代选择。然而,两种术式治疗中国阵发性AF患者的对比资料较少。本研究将从手术资料、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选择CBA或RFA治疗阵发性AF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AF复发,即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外,由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30s的AF、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此外,本研究对手术相关资料以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阵发性AF患者399例(CBA组102例,RFA组297例)。CBA组总手术时间[(124.6±40.0)vs.(112.6±41.4)min,P=0.012]及总透视时间[15.0(10.0,25.0)vs. 10.0(8.0,16.0)min,P0.001]均长于RFA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vs. 27.9%,P=0.706)。结论:CBA和RFA治疗阵发性AF的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的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26例,给予CART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配对入选26例房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观察房颤、房速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7个月。消融组患者73.1%消融成功,药物治疗对照组11.5%无房颤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BACKGROUND: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become another nonpharmacologic therapeutic option for medically refractory paroxysmal AF. Whether this method is better than atrioventricular (AV) junction ablation plus pacing therapy is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very long-term (longer than 4 years)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2 methods in elderly patients (>65 years old) with medically refractory paroxysmal AF.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2001, 71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refractory paroxysmal AF were included; group 1 included 32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AV junction ablation plus pacing therapy and group 2, 37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catheter ablation of AF. RESULTS: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more than 52 months, the AF was better controlled in the group 1 patients than group 2 (100% vs 81%, P = 0.013), however, they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persistent AF (69% vs 8%, P < 0.001) and heart failure (53% vs 24%, P = 0.001). Furthermor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cardiac death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2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preablation valu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YHA functional class (1.7 +/- 0.9 vs 1.4 +/- 0.7, P = 0.01)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44 +/- 8% vs 51 +/- 10%, P = 0.01) were noted in the group 1 patients, but not in the group 2 patients. CONCLUSIONS: Although AV junction ablation plus pacing therapy better controlled the AF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refractory paroxysmal AF, that method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persistent AF and heart failure than catheter ablation of AF in the very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消融(RFA)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行CBA或RFA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和3年时行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电重构通...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学@杨延宗!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刘少稳!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高连君!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林治湖!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