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持续突变演化,新亚型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重复感染风险增加,且两次感染时间间隔可能缩短。与初始感染相比,尽管重复感染的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死亡风险降低,但仍可造成超额健康风险。重复感染的发生与疫苗接种状态、个体免疫水平、年龄、职业及居住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未及时接种疫苗者、老年人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尤其是初始感染的重症/危重症者为重复感染重症发生的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在自然感染基础上对重复感染及重症提供额外保护;此外,口罩仍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年人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由于较低疫苗覆盖率和较高接触度, 逐渐成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 有必要总结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新冠病毒感染特征、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变异株的免疫效果。本文检索现有文献, 对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感染者的传播力和疾病预后以及免疫应答和新冠病毒疫苗的进展等关键特征, 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感染率, 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 对感染者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 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的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 密接的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的密接无感染, 末次核酸阴性后的密接感染率为1.33%, 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的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 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持久性以及复检核酸阳性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复检阳性者的特征与传染性,为完善病例管理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复检阳性率范围在2.4%~19.8%之间,复检阳性时间中位数为出院后4~15 d。复检阳性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11%~86.08%、52.00%~100.00%、61.54%~100.00%;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72%和88.46%。复检阳性后病毒载量低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载量。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 380例复检阳性者,有3例复检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例和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有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密切接触者感染。复检阳性者具有传染性的风险总体很低,极个别复检阳性者不排除引起续发传播的可能。对于复检阳性者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方式,可基于病原检测结果对个体传播风险评估后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体液免疫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辅助下激活,产生特异性抗体,对于清除病毒至关重要,对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是有效的临床筛选和诊断方法,而且在疾病早期诊断、评估机体感染阶段、治疗监测、康复患者随访监测及预测疾病转归等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体液免疫可能存在着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从而造成机体的免疫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转归和预后。疫情以来,全球科学家对SARS-CoV-2及SARS-CoV-2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抗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ADE现象的存在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出了诸多挑战,因此还需要对SARS-CoV-2感染人体的机制和COVID-19体液免疫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早日研制出高效安全的药物和疫苗,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种仍然在全球广泛传播,疫苗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无法清除病毒感染风险。鉴别和保护高危易感人群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吸烟是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也可能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风险以及感染后疾病的转归。本文综述烟草暴露与COVID⁃19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和机制研究证据,总结烟草暴露对COVID⁃19感染、重症以及死亡风险的促进作用,并且分析烟草暴露通过调控炎症微环境与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