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天津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天津市共报告430名病例,409名符合纳入标准,70.90%(290/409)发生家庭聚集。家庭续发率为33.64%,12~17岁组首发病例家庭续发率(13.79%)明显低于18~49岁组(36.48%),OR值(95%CI)为0.378(0.170~0.840)。影响家庭聚集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较集中隔离发现的OR值(95%CI)分别为2.951(1.322~6.586)和2.287(1.164~4.495),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较未出现咽部不适的OR值(95%CI)为3.003(1.576~5.720);家庭内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较未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OR值(95%CI)为0.268(0.132~0.552)。结论 本次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以及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是发生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家庭内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发生新冠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特征。方法 收集15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信息,采用伽马分布拟合病例代际间隔时间(Tg),使用基于SEIR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15起聚集性疫情中共有确诊病例52例、涉及5例核酸阳性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3日至2月4日,以女性为主,潜伏期为(6.11±3.38)d。Tg为(6.93±3.70)d,在<60岁、≥60岁组及男、女性之间,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按照本研究估算的Tg计算,宁波市新冠肺炎感染的R0为3.06(95% CI:2.64~3.51);按照文献报告的病例Tg为7.5 d计算,R0为3.32(95% CI:2.51~9.38)。结论 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Tg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不大,COVID-19早期致病和传播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 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 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MQ1,Q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 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结论 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家庭因素以及集体活动等对本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月19日至2月25日每日从中国6个省份公布聚集性病例的36个地市官方平台收集积聚性病例数量、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以及曲线拟合对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聚集性病例366起1 052例,家庭聚集性病例占86.9%(914/1 052);1 046例有性别信息的聚集性病例中,男性513例(49.0%),女性533例(51.0%);病例以18~59岁青壮年为主,占68.5%(711/1 038)。在366起聚集性疫情中,有47.0%(172/366)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曾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1月19日至2月3日,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占66.5%;2月4-25日聚集性病例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仅占18.2%。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M为5(2~8)d,首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6(3~9)d,续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5(3~8) d。结论 聚集性疫情在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多地市普遍出现,家庭密切接触是造成家庭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月4日后聚集性病例以当地一代或二代以后的病例传播为主,确诊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情况,掌握不同类型聚集性病例发病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证据和经验。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2月22日天津市全部COVID-19确诊病例的聚集性资料,梳理和分析不同类型聚集性疫情发病特点。结果 截至2月22日,天津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33起,涉及病例115例。聚集性病例分为4类:家庭聚集(28起,71例)、单位聚集(1起,10例)、交通工具(3起,8例)和公共场所(1起,26例),其中单位和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又导致了14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家庭聚集的续发病例1~7例,中位数为2例。家庭首发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续发病例(Z=-2.406,P=0.016)。公共场所聚集的潜伏期中位数为7 d。家庭、单位和公共场所3类聚集性疫情相比较,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3,P=0.012),续发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07,P=0.000)。结论 COVID-19疫情监测应特别关注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场所,及时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内部,应及时将密切接触者转至统一的隔离观察点,严格单间管理,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农村地区防疫意识不强,聚集活动较多,且发病后就诊不及时,在疫情初期应该加强防控的宣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对我国梅毒病例报告的影响,为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形势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背景下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github官网下载“nCov2019”R包。比较新冠肺炎流行前后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基于2010-2018年梅毒病例报告数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使用2019年数据进行验证,并预测2020和2021年的梅毒病例数。通过计算梅毒实际病例报告数与预测数之间的百分比误差评估新冠肺炎流行对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影响。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梅毒与新冠肺炎病例报告数的相关性。应用Joinpoint 4.9.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比于新冠肺炎流行之前(2019年),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分别减少13.32%和10.41%,2021年梅毒病例报告数比2020年上升3.36%。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较预测数分别减少17.95%和20.41%。2020年1-3月,梅毒月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月确诊病例数呈完全负相关(rs=-1.00,P<0.001)。新冠肺炎流行程度不同的省份每月梅毒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也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2020和2021年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流行密切相关,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梅毒病例报告数比新冠肺炎流行之前显著降低,但尚不能认为未来我国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需要慎重和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结论 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 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OR=1.709,95% 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为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及上海市各级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防控措施信息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官网及发布平台。采用EpiData 3.1、Excel 2019和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1例(确诊病例17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中国籍122例(71.3%,122/171),外籍49例(28.7%,49/171);年龄中位数为23(P25,P75:18,35)岁,男女性别比为1.3∶1,学生占56.6%(97/171);入境前发病者占45.6%(78/171);临床分型为轻/普通型病例占96.5%(165/171),中国籍和外籍病例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行曲线按确诊日期于3月24日达到峰值,随着防控措施“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落实,病例数逐渐下降。171例病例来源国主要为英国(37.3%,64例)、美国(18.6%,32例)、法国(11.0%,19例)和意大利(9.4%,16例)等24个国家及地区。需中转至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例占40.4%(69/171)。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海关检疫和社区留验点,分别占43.9%(75/171)和31.0%(53/171)。结论 上海市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各国输入风险与其疫情严重程度基本一致。“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对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现及管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藁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省份公开发布的疫情信息,描述该起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21年1月2日至2月14日,石家庄市共报告COVID-19病例1 033例,罹患率为9.36/10万;疫情分布在石家庄市14个县(市、区),并扩散到河北省在内的5个省份。藁城区病例占石家庄市的83.16%(859/1 033),该区增村镇的小果庄村(299例)、刘家佐村(107例)和南桥寨村(162例)占石家庄市的54.99%,罹患率依次为7 412.00/10万、10 348.16/10万、6 612.24/10万。病例的城乡比为1:15.53,男女性别比为1:1.34,平均年龄40.49岁。2个单日发病高峰分别为2021年1月3日(9.97%,103例,)和9日(9.10%,94例)。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307个,以家庭(74.27%,228户)与学校/托幼机构(15.64%,48所)为主。病例平均例数位居前2位的场所是教堂(82.67例/场所)和婚宴/满月宴举办场所(28.29例/场所)。疫情发现前,发病未就诊和在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就诊的病例占33.02%(313/948)。结论 石家庄市藁城区COVID-19疫情是一起典型的农村地区暴发疫情,导致疫情快速、隐匿传播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病例未就诊或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频繁参加大型聚集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以外省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谱特征和扩散强度。方法 从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得每日疫情数据和病例信息,计算发病率、重症比例、病死率和扩散比。结果 截至2020年3月20日,累计确诊12 941例,死亡116例,各省份平均发病率为0.97/10万,平均重症比例为13.5%,平均病死率为0.90%。发病率前三省份是浙江(2.12/10万)、江西(2.01/10万)和北京(1.93/10万)。各地区病例谱特征不一致,重症比例前三省份是天津(45.6%)、新疆(35.5%)和黑龙江(29.5%);病死率前三省份是新疆(3.95%)、海南(3.57%)和黑龙江(2.70%)。各地区扩散情况也不一致,平均扩散比为0.98,扩散比最低的3个省份分别为西藏(0)、青海(0.20)和广东(0.23)。结论 各地区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卓有成效,遏制了COVID-19在中国进一步蔓延,提高了救治成效,但不同地区间的重症比例、病死率、扩散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流行病学史比例、核酸检测率、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结果 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报告COVID-19监测病例1 595例,其中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占79.94%和20.06%。监测病例现场调查核实率100.00%,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接触流行病学史占6.27%,社区和重点人群中有流行病学史者占比分别为2.12%和22.81%(P<0.001)。COVID-19核酸总检测率18.24%(291/1 595),有、无流行病学史者核酸检测率分别为53.00%和15.92%(P<0.001),COVID-19核酸阳性检出率1.72%(5/291)。监测确诊病例发现率0.31%(5/1 595),监测确诊病例和其他确诊病例初次就诊至初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COVID-19监测工作运转良好,但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 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 1 665名密切接触者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者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 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者,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