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低应答和无应答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自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使用以来,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低应答和无应答是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分为4类14种因素(1)疫苗因素,如疫苗抗原成分、含量、灭活方法、佐剂的质量;(2)机体因素,如接种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3)接种因素,如接种的途径、部位、针次、程序;(4)其它因素,如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和病毒变异等.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可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全程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情况,探讨无/弱应答影响因素,为制定特殊人群乙肝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HIV感染者0-1-6月和0-1-2-6月20 μg、0-1-2-6月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军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查找无或低应答原因。方法利用某部干部年度体检资料,调查2000--2007年间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阳转率统计分析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3830名干部在8年间从年度抗-HBs阳转率9.30%逐步提高为59.5%(P〈0.01)。由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改用基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提高到72.96%,(P〈0.01)。大年龄组抗-HBs阳转率低于小年龄组,机关干部低于旅(团)干部,吸烟和饮酒者低于不吸烟和不饮酒者,经统计学检验,均P〈0.01。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明显低于儿童,乙肝疫苗种类应首选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年龄及不良生活行为对抗一HBs阳转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接种乙肝(HB)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可是按正常程序接种HB疫苗的人群中,在排除贮存条件不当和贮存时间过长等造成疫苗效价下降、接种技术误差等原因外,用常规检测方法发现仍然有15%~20%的人群未能产生有效的抗-HBs(保护阈值>10 mU/mL)(1)。本研究针对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有效措施之一.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中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2002年1月全面实施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北京、四川、安徽等地最近调查研究显示,这些地区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总感染率分别为35.09%、40.30%、40.60%[1-4],总体感染率明显下降,体现了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效应.但对于个体而言,部分个体对乙肝疫苗接种表现出无应答或低应答.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无应答率为2% ~15%[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在深圳市龙岗区抽取部分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工人进行调查。[结果]检测536人,抗-HBs阳性者491人,阳性率为91.6%;乙肝五项指标全部阴性的31人,无(弱)应答率为5.78%。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接种乙肝疫苗时的年龄大、不喜欢吃鱼、餐具不消毒、输入血制品、父亲接种乙肝疫苗,其发生无(弱)应答的OR值分别为1.229、1.617、1.464、0.379、1.364。[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率与文献报道一致。接种乙肝疫苗时年龄大、不喜欢吃鱼、餐具不消毒、父亲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容易发生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低应答者的再免疫方法,于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0μg×3)后抗-HBs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的171名婴儿随机分成6组,除设立1组对照外,其余5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再免疫方法A组,增加接种次数,再接种3针;B组,接种剂量加倍,再接种3针;C组,改变接种途径,改为皮内接种3针;D组,接种疫苗与A组相同,但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1个疗程;E组,更换疫苗种类,改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5组均按0、1、2个月程序接种.结果显示抗-HBs总阳转率为89.04%,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90.38mIU/ml.A、B、C、D、E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50%、90.91%、60.00%、100.00%、96.77%;各组GMT分别为604.82mIU/ml、770.46mIU/ml、372.45mIU/ml、651.70mIU/ml、508.66mIU/ml.第1、2、3针再免疫后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9.79%、84.71%、89.04%;GMT分别为122.71mIU/ml、354.70mIU/ml、590.38mIU/ml.表明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失败的婴儿,再免疫的效果是肯定的.相对而言,以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或更换乙肝疫苗种类更为理想,再免疫的针次以2~3针为宜,免疫程序0、1、2个月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足月新生儿3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产妇、新生儿及其12月龄(婴儿)的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的外周血TLR3蛋白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以“HBeAg+抗-HBe+”、“HBsAg+HBeAg+抗-HBe+”、“HBsAg+”和“HBV血清标志物全阴,HBVM-”为主;“HBeAg+抗-HBe+”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5.2%,低于其他3种模式的20.0%、40.0%和22.5%。4种主要HBV血清学模式下婴儿的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新生儿及婴儿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模式下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高于“HBVM-”模式;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与抗-HBs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1 112.0 pg/ml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下降了61.4%(OR=0.386,95% CI:0.266~0.561,P<0.001)。结论 新生儿“HBeAg+抗-HBe+”模式及高水平IL-6者的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较低,新生儿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何海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4):487-489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世界各地流行强度差异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HC)[1]。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的特效药,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接种乙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2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286例婴儿中,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8.53%(53/286)。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HBV DNA ≥ 1×107 copies/ml时其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是HBV DNA阴性的2.592倍(OR=2.592,95%CI:1.121~5.996);分娩方式为阴道产时其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是剖宫产的1.932倍(OR=1.932,95%CI:1.021~3.654)。二者既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055,95%CI:0.209~5.321),也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617,95%CI:-4.038~7.272;AP=0.364,95%CI:-0.527~1.225;SI=1.195,95%CI:0.270~13.135)。将母亲HBV DNA分组后,剖宫产与阴道产对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 1×107 copies/ml时,其婴儿易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或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严格筛选无(或弱)应答者40名,分肌肉和皮内接种,用3针加倍剂量(每次10μg或20μg),以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完成30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无(或弱)应答者复种后产生抗体应答;第30个月,肌肉和皮内组仍有64.7%和34.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或弱)应答者抗-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者(P<0.01)。无(或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单项抗-HBc阳性)为25.0%(肌肉组17.6%,皮内组30.4%),显著高于正常应答者2.6%(P<0.01)。结论肌肉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或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里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或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严格筛选无(或弱)应答者40名,分肌肉和皮内接种,用3针加倍剂量(每次10μg或20μg),以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完成30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无(或弱)应答者复种后产生抗体应答;第30个月,肌肉和皮内组仍有64.7%和34.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或弱)应答者抗-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者(P〈0.01)。无(或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单项抗-HBe阳性)为25.0%(肌肉组17.6%,皮内组30.4%),显著高于正常应答者2.6%(P〈0.01)。结论肌肉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或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里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0~3岁婴幼儿1187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6例、1~2岁组302例、2~3岁组298例和>3岁组3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免疫情况.结果 1187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4.08%,其中<1岁组为94.57%、1~2岁组为87.75%、2~3岁组为81.54%、>3岁组为73.63%,4组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7例婴幼儿HBsAg阳性率为0.34%,<1岁组和1~2岁组均为0、2~3岁组为0.34%、>3岁组0.96%,4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开始降低,有必要对≥3周岁儿童再次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及时采取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定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和定兴县为研究现场,1986—2011年出生且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区远近抽取3个街道或乡镇的各1个居委会或自然村20岁以上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0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2%(95%CI:5.3% ~ 9.1%)。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父母、同学或同事是乙肝病人或携带者其暴露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非暴露人群。其他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通州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科学开展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可行性的科学评估,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年轻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 481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年轻成人中,比较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级间乙肝疫苗应答率和抗表面抗原(抗-HBS)抗体水平差异;根据无应答者性别、年龄和BMI匹配,选择正常对照,比较两组间Th细胞因子差异。34名无应答自愿者,加强接种1剂次60μg乙肝疫苗,检测其免疫后抗体阳转情况。结果乙肝免疫接种后有1 404人(抗-HBs)抗体阳性,抗体阳转率为94.80%。女性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滴度水平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无应答者血清INF-γ和IL-4水平分别为18.97(IQR:15.18,27.67)和22.01(IQR:11.96,41.51)均高于对照组(Z=2.268,P=0.023)。无应答者加强接种后抗体阳转率为35.29%。结论男性性别是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危险因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分泌不足与乙肝疫苗无应答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