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阳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分析当地2009-2015年6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HIV单阳家庭的随访信息,包括阳性配偶的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以及阴性配偶的血清学信息。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602户HIV单阳家庭中,58例阴性配偶HIV血清学阳转,平均阳转时间为1.8人年,总阳转率为1.58/100人年。Cox分析结果显示:阳性配偶WHO临床分期为Ⅲ期(HR=5.793,95%CI:2.506~13.392)、Ⅳ期(HR=10.569,95%CI:3.735~29.909)及感染性病(HR=3.665,95%CI:1.285—10.453)是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HR:0.535,95%CI:0.315~0.910)、最近一次CD4+细胞检测〉350个/mm^3(HR=0.548,95%CI:0.327~0.918)是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近年来新疆伊犁州HIV单阳家庭阳转水平趋于稳定并有所下降。今后的随访管理工作应加强性病筛查和治疗;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定期监测CD4+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相关信息,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4 347例HIV/AIDS,其中死亡组1 449例,对照组2 898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发生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且未检测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无结果且未检测耐药分别是不耐药的1.75倍(95% CI: 1.22~2.52, P=0.003)、2.26倍(95% CI: 1.69~3.03, P<0.001)、35.27倍(95% CI: 26.54~46.87, P<0.001);30~50岁和≥50岁分别是18~30岁的1.40倍(95% CI: 1.01~1.94, P=0.042)和4.02倍(95% CI: 2.80~5.77, P<0.001);男性是女性的1.37倍(95% CI: 1.08~1.74, P=0.011);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是异性传播途径的6.27倍(95% CI: 2.00~19.61, P=0.002);治疗前WHO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是Ⅰ期/Ⅱ期的1.41倍(95% CI: 1.12~1.76, P=0.007);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350个/μL的1.95倍(95% CI: 1.50~2.54, P<0.001)。  结论  耐药、耐药检测、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治疗前WHO临床分期、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HIV/AIDS的耐药监测对减少艾滋病死亡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及时进行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项目地区MSM人群HIV新发感染者特征, 探索影响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0日, 在我国6省20个城市, 借助MSM人群社交软件平台, 建立HIV检测预约机制, 开展匿名在线问卷调查、HIV检测及随访服务、HIV风险自我评估, 组建开放队列, 在线收集数据。采用X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运用Cox回归模型探索20个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06名HIV初筛阴性且参与重复HIV检测的受试对象, 共开展了17 488人次HIV检测, 其中162人由阴性转为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年龄为18~<25岁(HR=2.01, 95% CI: 1.11~3.64)、当地居住时间≤12个月(HR=2.00, 95% CI: 1.25~3.1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HR=1.91, 95% CI: 1.17~3.13)、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态(HR=1.91, 95% CI: 1.35~2.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HR=2.33, 95% CI: 1.63~3.32)、性角色为"0"(HR=2.09, 95% CI: 2.19~5.80)、非本年首次HIV检测(HR=1.63, 95% CI: 1.08~2.25)是项目地区MSM感染HIV的高危因素。  结论  影响HIV新发感染的因素复杂, 需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和凉山州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基本情况、配偶告知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  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的配偶告比例为86.5%(735/850),其中凉山为84.3%(462/548),成都90.4(273/302),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4, P=0.01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成都,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4.962, 95% CI: 1.592~15.465, P=0.006)、确诊时间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OR=9.057, 95% CI: 1.110~73.926, P=0.040; OR=27.746, 95% CI: 3.625~212.392, P=0.001)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在凉山,其他民族(OR=8.195, 95% CI: 3.489~19.244, P < 0.001)、初中文化程度(OR=2.393, 95% CI: 1.248~4.590, P=0.009)、未合并感染(OR=16.146, 95% CI: 2.178~119.692, P=0.006)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家庭内子女数量≥3个(OR=0.325, 95%CI:0.128~0.830, P=0.019)、最近1个月与配偶性行为2~4次(OR=0.513, 95% CI: 0.288~0.912, P=0.023)的PLWHA告知比例更高。  结论  凉山配偶告知比例低于成都,可能与不同地区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家庭关系等因素相关。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配偶告知,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阴性配偶队列失访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9年招募进入队列的德宏州l 110例阴性配偶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信息、HIV相关信息,每年随访一次,至2014年12月底结束.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阴性配偶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10例阴性配偶中,有37例新发感染HIV,总发病密度为0.92/100人年.1 015例(91.4%)的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了一次.到2014年底,有227例失访,4例死亡,129例感染者配偶死亡,63例离异.5年队列保持率为58.7% (652/1110),可随访阴性配偶占应随访的74.2%(652/879),总失访密度为5.66/1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来自瑞丽市(HR=1.83,95% CI:1.16 ~2.87,P=0.009)、芒市(HR=1.90,95% CI:1.23~2.93,P=0.004),男性(HR=1.74,95% CI:1.27 ~2.38,P=0.001),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 =4.39,95%CI:3.21~6.02,P<0.001)的阴性配偶失访率较高.结论 居住在瑞丽市、芒市,男性,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阴性配偶失访风险较高.为提高阴性配偶队列保持率,德宏州艾滋病防治机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单阳家庭配偶间性传播风险,并通过统计学模型分析预防单阳家庭配偶阳转措施的效果。方法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河南省4个省的30个县(市、区)4 481个单阳家庭数据库,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队列观察分析配偶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和抗病毒治疗比例等影响因素,拟合配偶间性传播的贝努利过程模型(Bernoulli process model),运用Excel 2010软件编制计算公式,纳入相关参数进行模型模拟过程和敏感性分析,模拟不同干预措施的覆盖面对减少单阳家庭配偶阳转的作用。结果 在安全套坚持使用率85%和抗病毒治疗覆盖60%的情况下,年性行为频次40次,单阳家庭配偶年阳转概率为1.76%;若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90%且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90%的情况下,单阳家庭配偶年阳转累积概率仅为0.55%;在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90%水平下,如果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50%提高到90%,可以减少80.7%配偶阳转的风险;在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90%水平下,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50%提高到90%,可以减少64.5%的配偶阳转的风险。结论 提高单阳家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阳性一方及时抗病毒治疗并保持良好依从性,可以使其配偶间性传播风险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重叠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   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库, 收集2008-2019年中国关于CHB患者中HEV重叠感染的文献和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统计分析, 使用R 3.5.2和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统计量I2)、合并率和比值比(odds ratio, OR)的计算。   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在CHB住院患者中HEV重叠感染率为13.6%(95% CI:12.5%~14.9%)。重叠感染HEV的CHB住院患者(CHB-HEV住院患者)中肝衰竭发生率为34.7%(95% CI:29.6%~40.1%), 发生风险均高于单纯CHB患者(OR=10.9, 95% CI:6.8~17.4)、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的CHB住院患者(CHB-HAV住院患者)(OR=3.8, 95% CI:2.4~6.2)以及单纯戊型肝炎患者(OR=5.1, 95% CI:3.8~6.8)。CHB-HEV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3.8%(95% CI:10.3~17.8), 病死风险均高于单纯CHB患者(OR=8.5, 95% CI:4.0~18.3)、CHB-HAV住院患者(OR=14.4, 95% CI:4.8~42.9)以及单纯戊型肝炎患者(OR=4.4, 95% CI:3.0~6.4)。   结论   我国CHB住院患者中重叠感染HEV较常见, 是肝衰竭和死亡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atelets, PLT)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58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用于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的危险系数(hazard ratios, HR)及其95% CI。  结果  PLT仅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HR=2.417, 95% CI: 1.150~5.078, P=0.018)。分层分析显示,男性PLT增多组的死亡风险是PLT正常组的1.713倍(HR=1.713, 95% CI: 1.203~2.441, P=0.003);女性PLT增多组与PLT正常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90, 95% CI: 0.299~1.165, P=0.129)。  结论  PLT与性别对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存在交互作用,采用PLT预测患者预后时应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以及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对2018年4-5月参加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体检的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WC(或WHtR)对高血压的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   结果   共邀请1 692人, 1 417人(83.75%)参与本研究。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36%、BMI超重和肥胖者占66.50%、WC中心型肥胖者占74.66%、WHtR超重和肥胖者占75.38%。与BMI或WC正常相比, BMI超重(OR=1.65, 95% CI:1.19~2.30)和肥胖(OR=3.41, 95% CI:2.23~5.20)及WC中心型肥胖(OR=1.49, 95% CI:1.00~2.23)均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BMI联合WC超重/肥胖(OR=2.49, 95% CI:1.78~3.46), 或BMI联合WHtR超重/肥胖(WHtR超重: OR=2.05, 95% CI:1.41~2.99;WHtR肥胖: OR=2.37, 95% CI:1.50~3.76)的患病风险高于后者单独作用的风险(WC超重/肥胖: OR=1.39, 95% CI:0.90~2.15;WHtR超重: OR=1.02, 95% CI:0.62~1.66;WHtR肥胖: OR=1.44, 95% CI:0.55~3.81)。   结论   三项指标中, BMI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最强, 且BMI超重/肥胖增强WC(或WHtR)与高血压的关联, 提示控制BMI相关体重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新发感染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05年11月始在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 至2008年6月底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随访观察702人,2006-2008年随访期间发病密度为2.58/100人年,各年度发病密度分别为2.22/100人年、2.95/100人年、2.74/100人年.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发病风险有关的因素有:居住于盈江县[风险比(HR)=4.37,95%CI:1.48~12.90,P=0.008 ]、有吸毒史(HR=3.49,95%CI:1.09~11.18,P=0.035)以及配偶(指感染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HR=3.60,95%CI:1.41~9.16,P=0.007).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针对某些地区以及本人有吸毒史、或其HIV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配偶仍需加强HIV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宁市婚检人群婚后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伊宁市艾滋病病毒(HIV)经异性性传播状况。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间婚检查出的HIV感染者及其阴性配偶建立队列,运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IV抗体阳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对象做到知情同意。结果 通过对22对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夫妻的随访研究发现,婚后HIV阴性一方通过夫妻性传播感染HIV的发病密度为32.49/100人年,女性通过性传播感染HIV的发病密度为33.74/100人年。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IV感染者配偶的阳转时间较短,平均HIV抗体阳转时间仅为2.43年。性生活频次为HIV感染者配偶HIV抗体阳转的主要影响因素(≥3次/周和<3次/周:RR=1.984,95%CI:1.045~3.767)。病毒载量对于夫妻性传播的影响并不显著。HIV抗体阳转的配偶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未阳转者(t=4.77,P<0.01)。结论 新疆伊宁市婚检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且逐年上升,该地区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建议在HIV高流行性地区开展婚前HIV咨询和检测,同时加强婚检制度的管理,以控制HIV向一般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患者)1992—2019年失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及定时随访数据库,收集成都市1992—2019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HIV途径、病程阶段、病例观察人年和随访状况等信息,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失访情况进行描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访影响因素。结果 1992—2019年现住址为成都市HIV/AIDS患者累计观察12 0617.01人年,失访3 596人,失访率为0.030/人年,1992—2009年间失访率最高,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发生失访的平均时间为开始随访后1.96年。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00±16.50) 岁,男性占比为79.56%,户籍地为成都本地的占比为75.86%,汉族占比为97.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0~14岁的 HIV/AIDS患者相比,其他年龄段发生失访的风险更高(15~24岁HR = 16.71, 95%CI:4.00~69.89;25~49岁HR = 12.02, 95%CI:2.87~50.25;≥50岁HR = 9.93, 95%CI:2.37~41.57);户籍为外市(HR = 1.42, 95%CI:1.29~1.55)或外省的(HR = 1.67, 95%CI:1.49~1.87)比户籍为本市的发生失访风险更高;从事服务业(HR = 1.10, 95%CI:1.00~1.20)或工人/民工/驾驶员(HR = 1.20, 95%CI:1.04~1.38)相比职业为农民的更易发生失访;病程阶段为HIV感染(HR = 1.27, 95%CI:1.19~1.36)相较艾滋病更易失访;相较异性传播者,注射吸毒者(HR = 2.94, 95%CI:2.63~3.29)发生失访风险更高。而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HR = 0.51, 95%CI:0.46~0.57)发生失访的风险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初中HR = 0.79, 95%CI:0.68~0.92;高中或中专HR = 0.62, 95%CI:0.52~0.74;大专及以上HR = 0.45, 95%CI:0.38~0.54)比文盲的失访风险更低;与异性传播者相比,同性传播者(HR = 0.66, 95%CI:0.60~0.72)发生失访的风险更低。结论 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失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始随访前两年失访风险较高,>14岁、户籍为外地、从事服务业或工人/民工/驾驶员、病程阶段为HIV感染、注射吸毒的失访风险较高。针对失访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盐城市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盐城市2005-2015年HIV/AIDS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共有67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截止到研究结束时,有48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7.16%。抗病毒治疗后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91、0.88和0.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确诊HIV阳性时年龄25~<50岁组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HR=0.350,95%CI:0.196~0.625,P<0.001),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个/mm3组、≥200个/mm3组的病例死亡风险均降低(HR=0.447,95%CI:0.216~0.925,P=0.030;HR=0.286,95%CI:0.148~0.552,P<0.001)。 结论 首次确诊HIV阳性时的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提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的数据进行整理, 选取2009-2013年配偶首次检测结果阴性的HIV单阳夫妻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一般特征、感染危险行为、抗病毒治疗、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阳转夫妻基本特征。结果 2009-2013年2 575对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学总阳转率为3.56/1 000人年, 年阳转率从2009年5.49/1 000人年下降至2013年3.20/1 000人年。经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HIV阳转率逐年上升, 女性感染者的配偶HIV阳转率有所下降。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OR=0.063, 95%CI: 0.019~0.204)是预防配偶HIV阳转的保护性因素, 先证者感染时间在3年及以上(OR=3.564, 95%CI: 1.296~9.804)、外省户籍(OR=2.626, 95%CI: 1.098~6.230)是配偶HIV阳转的危险因素。结论 浙江省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HIV血清学阳转率低, 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阳转率有所上升, 重点关注外省户籍女性先证者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户籍是配偶HIV阳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2003-2015年7 255例接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用寿命表法分析其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 255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HAART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95%、93%,6~12年的累积生存率均为92%;其中HA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269例,总病死率为1.99/100人年;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59岁(HR=0.330,95%CI:0.203~0.538)、>59岁组(HR=0.569,95%CI:0.395~0.820)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文化程度初中(HR=0.503,95%CI:0.324~0.780)、高中及中专(HR=0.284,95%CI:0.200~0.405)、大专及以上组(HR=0.254,95%CI:0.169~0.381)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组与同性传播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540,95%CI:0.383~0.76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与<50个/μl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316,95%CI:0.201~0.499);BMI≥24.0 kg/m2组与<18.5 kg/m2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459,95%CI:0.344~0.611)。结论 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5年生存率水平较高。疾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Stable serodiscordant relationships and sexual concurrency are pathway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HIV epidemic in sub-Saharan Africa. However whether polygyny imparts the same risks as informal concurrent relationships remains an open research question. Using data collected at enrolment from a cohort study of sero-discordant couples, this analysis investigates how polygynous relationships differ from those involving only a single female spouse and whether men involved in polygynous partnerships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HIV-risk behaviour than those in single spouse partnerships. Of 444 enrolled couples, 111 (25%) were polygynous and 333 (75%) were single-spouse partnerships. We found that polygynous men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controlling sexual decision-making and to report any unprotected sex with unknown sero-status partner. After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polygynous men were still more likely to report unprotected sex with an unknown sero-status partner. In this sample of sero-discordant couples we found indication of excess HIV-risk behaviour among men involved in polygynous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7.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7-9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1044名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HIV感染状况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性行为状况、接受干预服务、梅毒感染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向前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HIV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的1044名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89.5%),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的肛交比例为63.8%;梅毒感染率为8.5%(89/1044),HIV感染率为12.5%(131/104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OR=1.69,95%CI:1.13~2.5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OR=1.89,95%CI:1.17~3.05)、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OR=3.11,95%CI:1.20~8.02)、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在10个以上(OR=2.24,95%CI:1.24~4.02)、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OR=2.40,95%CI:1.64~3.51)和梅毒感染(OR=4.52,95%CI:2.77~7.38)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发生率、梅毒和HIV感染率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