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高脂饲养ATⅡ灌注的ApoE-/-小鼠AAA模型20只,随机分为AAA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Met),每组各10只。分离原代培养小鼠AAA血管壁外周脂肪细胞(PAs),油红O染色观察PAs形态和脂质含量,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染色、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证实与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相互作用的分子和Wnt信号。结果与AAA组比较,Met组腹主动脉瘤体直径减少(P<0.01),PAs累积减少,PAs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1),卷曲蛋白10(FZD10)、p-β-catenin/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在AAA中HILPDA与FZD10相互作用增强。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HILPDA与FZD10间的相互作用,调控Wnt信号的过度激活和PAs累积,有效减缓AAA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缺氧诱导因子 1α及其相关基因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 ,选取腹主动脉瘤标本 2 2例 ,以 5例正常腹主动脉作对照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 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发现 ,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腹主动脉 (P <0 .0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亦明显增强 (P <0 .0 1)。缺氧诱导因子 1α表达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瘤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外膜处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布部位基本一致。腹主动脉瘤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P <0 .0 1) )。结果提示 ,缺氧诱导因子 1α在腹主动脉瘤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ABPS)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ABPS高剂量组(C组)、ABPS中剂量组(D组)、ABPS低剂量组(E组)。8周后,测定FBG、FINS和血脂水平;RT-PCR检测Perilipi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BPS组FBG、FINS、TC、TG、LDL-C、FFA降低,Perilipin基因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ABPS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胰岛素抵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Perilipin基因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肥胖对大鼠骨骼肌脂质含量和脂滴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2只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组,n=10)喂普通饲料,肥胖组(Ob组,n=12)喂高脂饲料。16周后测量体重、身长,以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生化方法检测骨骼肌脂质(TG和DAG)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骼肌组织脂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Ob组大鼠体重、身长、Lee指数、附睾及腹膜后脂肪含量均较Con组显著增加。(2)Ob组血浆TG、FFA和Fins水平较Con组为高,TC、FPG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葡萄糖输注率(GIR)仅为Con组的34%TG。(3)Ob组大鼠骨骼肌TG、DAG磷酸化周脂素和小凹蛋白3分别较Con组增加184%、35%、42%和26%。结论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存在明显的骨骼肌脂质异常沉积,并且其骨骼肌脂滴相关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赵健  张小文 《山东医药》2009,49(24):107-108
糖尿病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IR)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其生物学作用广泛,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已备受关注。现就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一般表现为主动脉病理性的扩张,以腹主动脉瘤最为常见。miRNA是一类单链非编码小RNA,广泛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随着近年研究的逐渐深入,miRNA已被视作腹主动脉瘤进展中的重要调控分子。理解miRNA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周脂素(Perilipin)是包被于脂滴表面的一种磷蛋白,特异表达于脂肪细胞和类固醇生成细胞中,对脂肪分解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可以调控脂解率以及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输出。基础状态下,周脂素作为脂肪酶的屏障抑制脂解,在能量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脂解调节激素儿茶酚胺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使周脂素中丝氨酸磷酸化,促进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转位至脂滴表面而促进脂解。周脂素基因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调控,可能与肥胖的发生、体脂分布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干扰素7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n=78)、2型糖尿病(T2DM,n=49)和正常对照组(NC,n=33)的IP—10水平。T1DM组根据病情进展分为经典T1DM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组;又根据胰岛自身抗体IAA阳性与否分为自身免疫性T1DM和特发性T1DM组。T2DM组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有AS组。Cl/SA检测各组IP-10水平。结果(1)IP-10水平在T1DM、T2DM与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T1DM组IP-10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2DM与NC组无统计学差异;病程不同的T1DM IP-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3)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T2DM亚组IP—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患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Th1型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脂代谢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建议降糖、降脂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AAA合并2型糖尿病研究组患者96例,同时以手术方式为匹配因素选取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AAA对照组患者96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术前检查中冠心病(P<0.01)、高脂血症(P<0.05)、高血压(P<0.01)、外周动脉病发病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LDL-C/HDL-C增高(P<0.01),而HDL-C降低(P<0.01),围术期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失血量、ICU入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中支架及人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并发症例数虽较对照组多(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AAA患者不仅应注意控制血糖,而且需加强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的控制,通过精细熟练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围术期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进行密切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身体功能减退,跌倒风险较健康老年人增加。2型糖尿病诱发骨骼肌萎缩、骨质疏松、肌腱强度下降、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前庭功能障碍、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影响患者平衡、协调、本体感觉,导致步态失稳,跌倒风险升高。本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跌倒诱因及运动康复预防跌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跌倒预防增加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瘤体侧别、瘤体位置、瘤体直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资料做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做非参数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直径的临界值,并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0例(24.7%),其中完全动眼神经麻痹24例(14.8%),部分动眼神经麻痹16例(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瘤体位置和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位置位于后交通动脉(OR=10.32,P<0.01)、瘤体直径≥6 mm(OR=10.20,P<0.01)为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位置、直径是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常为孤立囊状,多与高龄、妊娠、门静脉血流增加等存在关联,其破裂风险较高。现阶段对于脾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在较多争议,急诊破裂情况下多选用传统开放手术,而择期手术情况下腔内治疗因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备受青睐。无论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腔内介入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但因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脾动脉瘤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观点。因此,关于脾动脉瘤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远期治疗效果以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襄阳市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异常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 236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统计骨质疏松(OP)发生率。根据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将确诊为OP的患者分为OP组(n=374),未确诊OP但骨密度下降者分为骨密度下降组(n=266),骨密度正常者分为对照组(n=596)。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36例老年T2DM患者中,374例确诊为OP(3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3.710,95%CI 1.588~8.668)、女性(OR=3.586,95%CI 1.831~7.024)、T2DM病程≥13年(OR=2.563,95%CI 1.994~3.293)、糖化血红蛋白>9.0%(OR=2.197,95%CI 1.137~4.244)及低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糖尿病心肌病(DCM)相关的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DCM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调控的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DCM的基因表达芯片(GSE26887),并借助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TRING 10.0构建这些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芯片GSE26887共包含7例DCM患者及5名健康对照。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236个,包括134个上调基因及102个下调基因。其中,差异最大的5个上调基因依次为NPPA、SFRP4、DSC1、NEB及FRZB;差异最大的5个下调基因依次为SERPINE1、SERPINA3、ANKRD2、XRCC4及S100A8。GO和KEGG结果表明,DCM发展过程中的DEGs主要富集在炎症、免疫紊乱、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PPI网络揭示连接度最高的15个hub基因依次为IL-6、MYC、ACTA2、SERPINE1、ASPN、SPP1、KIT、TFRC、FMOD、PDE5A、MYH6、FPR1、C3、CDKN1A及SOCS3。结论 DCM患者的DEGs与炎症、免疫紊乱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筛选出的差异最大的5个上调基因和5个下调基因有望成为DCM诊断的标志分子,15个hub基因有望成为DCM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由于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表现出卓越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而倍受关注.前期针对SGLT2i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EMPA-RED研究、CANVAS研究、DELCARE TIMI-58研究)均证...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疾病,研究表明重症患者多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为COVID-19的易感人群,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进展速度可能更严重,预后更差,因此疫情期间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防护、心理疏导和综合管理,对提高免疫力,避免或减少感染,平稳控制血糖,减少因糖尿病控制不佳所致的急性并发症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从饮食、运动、规范治疗和监测血糖等方面综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以帮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标准,做好各个方面,才能维持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阿尔兹海默症和痴呆症,越来越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重要的共病或并发症,影响血糖管理。本文旨在综述有关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危险因素的筛查和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2型糖尿病管理(考虑高龄和老年人虚弱体质)以及新出现的预防疗法。良好的血糖控制与及早的认知测试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应当实施个性化策略,包括患者教育、血糖监测、根据日常情况(包括体育锻炼)适当调整饮食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水中运动(AE)联合中药内治(CMIT)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中运动组、中药内治组、水中运动联合中药内治组(综合康复组)。除空白组外,各组经链脲佐菌素+高脂饲养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模型组、水中运动组、中药内治组、综合康复组生理盐水或中药复方药液2ml灌胃处理,水中运动组与综合康复组在灌胃处理之外,每周进行6次水中运动治疗。各组接受相应处理8周后,检测大鼠血糖、血脂、炎症因子水平,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表达水平及动脉细胞凋亡指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之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GRP78 mRNA、CHOP mRNA及动脉细胞凋亡指数(CAI)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TG、LDL-C、GHb、IL-6、TNF-α、CRP、GRP78 mRNA、CHOP mRNA、CAI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水中运动组比较,综合康复组TG、LDL-C、GHb、IL-6、TNF-α、CRP、GRP78 mRNA、CHOP mRNA、CAI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水中运动与中药内治均可调节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细胞内质网应激,降低动脉细胞凋亡水平,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