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 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招募接受ART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7月进行队列随访,采集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糖尿病判定标准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HbA1c≥6.5%或最近1次FPG≥7.0 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分析纳入3 647例基线未患糖尿病的HIV/AIDS,平均年龄为42(36, 49)岁,男性占比51.4%,抗HCV IgG阳性率为21.5%,HIV感染确证平均时间为12.1(9.3, 14.6)年,ART平均时间为9.3(7.6, 12.2)年。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为6.0%,其中HbA1c≥6.5%发病率为2.5%,FPG≥ 7.0 mmol/L发病率为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0岁、男性、HCV合并感染、基线TG升高、基线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和基线ART药物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与糖尿病发病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  结论  德宏州HIV/AIDS糖尿病累积发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累积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德宏州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阳性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6-2017年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的2 196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  结果  在HIV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HCV阳性694例,阳性率为31.6%。其中,中国与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阳性率分别为14.4%(112/780)、41.1%(582/1 416)。不同国籍中HIV/HCV阳性率均以男性、少数民族如傣族和景颇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民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籍和缅甸籍感染者中,HIV/HCV合并感染与男性、傣族、经注射吸毒感染HIV及农民均有关联。  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有较高的HCV阳性率,中国和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各有不同,应对不同国籍的感染者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确诊到启动治疗时间间隔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患者脱失的影响,为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参考。  方法  对云南省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数据回顾性分析,用COX回归评估不同时间间隔组患者首次发生脱失的风险。  结果  2004年-2018年在云南省接受ART的110 373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中位数47(11,550) d,中位随访2.63(0.88,5.28)年。其中47 974例(43.5%)患者在确诊HIV后30 d内启动ART,15 811例(14.3%)间隔时间在31~90 d,14 253(12.9%)例间隔时间在91~365 d,32 335例(29.3%)间隔时间超过365 d。总脱失率为6.77/100人年(95% CI:6.69~6.85)。以 < 30 d组为参照,30~ d组、91~ d组、>365 d组发生脱失的风险分别提高了10%、22%和14%。 < 30 d组、30~ d组、91~ d组、>365 d组患者治疗1年累计脱失率分别为11.4%、12.7%、15.0%和15.7%。  结论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证实:缩短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间隔(30 d内)可以减少治疗中脱失。研究结果支持“艾滋病检测与治疗一站式服务”作为防治措施实施,并为云南省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流行现况及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HIV/AIDS的病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719例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的有80例(11.13%),丙肝46例(6.40%),梅毒114例(15.86%)。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326例患者中,单纯HIV感染的有232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者110例,占47.41%;合并多重感染的HIV患者有94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的有49例,占52.13%;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合并感染TP、HCV和HBV率较高,易对T淋巴细胞CD4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6-2018年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变化趋势, 比较与探索"广东艾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广州市示范区、广州市非示范区及广东省其他市的HIV/AIDS患者死亡率差异及原因, 为AIDS死亡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分析2016-2018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 治疗首年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2016-2018年各年新接受治疗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采用Cox回归探索不同地区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差异的原因。  结果  2016-2018年共6 447名HIV/AIDS患者新接受ART, 广州市示范区、广州市非示范区和广东省其他市的患者分别为976、3 921和1 550人; 期间死亡152人。2016-2018年广州市示范区患者的治疗首年死亡率下降79.7%, 广州市非示范区患者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明显, 广东省其他市患者死亡率上升18.8%;经标化后, 三组现住址患者的SMR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组患者的早治疗率随开始治疗年份增加而增加, 但是仅广州市的患者疗效随年份增加改善显著。Cox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不同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效果良好的因素后, 三组现住址患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项目实施下, 广州市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得到控制, 特别是示范区患者首年死亡率在2018年下降至较低水平, 但广东省其他市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且可用较差的基线特征与治疗相关指标解释。对于在广州市接受治疗且居住在广东省其他市的HIV/AIDS患者, 掌握疗效较差原因, 积极促进早治疗以提高ART疗效是降低这部分患者首年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中秋  杨敏  陈子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60-1562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146例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及多重感染对HIV/AIDS的影响,为HIV/AIDS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IV/AIDS血液中HBV、HCV、TP的相应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感染者全血中的CD4/CD8细胞,检测结果分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46例HIV/AIDS合并HCV感染98例,感染率(67.12%);合并梅毒感染47例,感染率(32.19%);合并HBV感染33例,感染率(22.60%).122例多重合并感染者发病74例,发病率60.66%;单纯HIV感染者24例,发病5例,发病率20.83%. 结论 HCV是HIV/AIDS常见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其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护肝保肝的工作,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贵州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的HIV亚型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策略,收集贵州省2013-2017年间8 583份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在治艾滋病患者血浆,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HIV检测等横断面调查。  结果  其中有1 511例HIV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viral load,VL>1 000 copies/ml),成功对1 410例(93.31%)HIV抑制失败患者的HIV pol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1.42%为CRF01_AE基因型,26.67%为CRF07_BC基因型,16.1%为CRF08_BC基因型。  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近年来HIV流行亚型和主要传播途径的变化分析,提示HIV基因突变引起亚型的改变应先于HIV主要传播途径的改变,及时监测HIV亚型变化可作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HIV/AIDS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般情况,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以监测疾病进展,用HAART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监测病毒学及免疫学变化,观察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86例(92.5%)经血液感染且合并HCV感染。估计感染时间在8年以上者88例,其中20.5%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50%为200~500/mm3,29.5%>500/mm3。接受HAART治疗的2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前平均病毒载量为5.06 log拷贝/ml(4.39×105拷贝/ml),治疗12个月后平均下降3.47log拷贝/ml(P<0.001),其中16例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40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上升48个/mm3(P<0.05)。结论吉林市存在部分疾病进展缓慢的HIV感染者;HAART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司他夫定和去羟肌苷联合应用使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感染者疾病进展和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确定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成都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50岁及以上HIV/AIDS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成都市2010-2018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治疗后20个月内累计生存率从0.97下降到0.91,截至观察终点时间9年累计生存率为0.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死亡危险是男性的0.689倍;70岁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50~岁的4.037倍;未婚和离异丧偶发生死亡危险是已婚的1.909倍和1.269倍;大专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文盲的0.403倍;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500个/mm3发生死亡危险是 < 100个/mm3的0.318倍。  结论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是影响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的因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规范化随访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数据来自AIDS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6年-2019年底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定时随访数据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病人规范化随访的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底,辽宁省HIV/AIDS病人分别为13 008例、15 215例、17 583例和19 365例,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分别为84.41%、86.87%、86.45%和89.87%,呈现上升趋势(χ2 趋势=184.953,P <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岁、40~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和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疾病状态为AIDS较20岁以下年龄组、未婚、初中及以下和疾病状态为HIV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更高(均有P < 0.05);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样本来源为就诊者检测和羁押人员体检较同性传播、检测咨询/专题调查的病人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更低(均有P < 0.05)。  结论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辽宁省艾滋病规范化随访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有偿献血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状况和丙肝纤维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王营村有有偿献血史的单纯HCV感染者149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CV/HIV)混合感染者106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场调查,采集血样进行HCV、HIV抗体、CD4、CD8T细胞检测,B超检查肝脏纤维化;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HC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55例患者中,肝脏纤维化发生率为25.88%(66/255),不同性别、是否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和CD8T细胞计数、病毒感染类型的肝脏纤维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脏纤维化为结局,HCV混合感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单纯HCV感染者早5.74年进入肝脏纤维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1)。HCV/HIV混合感染是影响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因子(χ2=10.453,P<0.01)。结论与单纯HCV感染者比较,HCV/HIV混合感染能够增加肝脏纤维化发生危险性并加快其病程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台州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7月、2016年2-9月、2017年1-8月和2018年1-8月对台州市YMSM进行人口学与行为学特征、AIDS相关认知等问卷调查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  结果  共调查YMSM 432人,56人有过异性性行为,其中14.3%异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26.8%最近一次异性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HIV和梅毒检出率均为5.4%,未发现HCV阳性者,AIDS知识知晓率为9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时间是YMSM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台州市YMSM异性性行为者有传播HIV、梅毒的风险,AIDS知晓率较好,但仍存在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和不用安全套等知行分离情况。应针对已婚或本地居住时间<2年者中采取安全性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防控策略制定和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于2014-2018年每年的监测期内,在两家妇幼保健院分别连续每次抽取400名调查对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  结果  5年共监测孕产妇4 000人,29.9%去过外地打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2%,历年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35岁及以上、大专以下和丈夫前往外地打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2例,HIV感染率为0~0.1%。  结论  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相似,HIV合并HCV感染相当常见.HAART虽然改善了患者的寿命和预后,但在HIV合并HCV感染者中长期的用药会使得肝损害的发生率增加,不仅导致治疗费用支出增多,还妨碍了对HIV的长期抑制作用.目前对于HIV合并HCV感染者HAART过程中肝损害的机制了解不多,此文对可能的损害因素,包括HIV/HCV合并感染的双重影响、HAART引起的免疫重建、抗病毒药物的肝毒性、肝脏相关的超敏反应、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及酒精暴露等进行综述.合理有效的HAART和抗HCV治疗,可减缓HAART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相似,HIV合并HCV感染相当常见.HAART虽然改善了患者的寿命和预后,但在HIV合并HCV感染者中长期的用药会使得肝损害的发生率增加,不仅导致治疗费用支出增多,还妨碍了对HIV的长期抑制作用.目前对于HIV合并HCV感染者HAART过程中肝损害的机制了解不多,此文对可能的损害因素,包括HIV/HCV合并感染的双重影响、HAART引起的免疫重建、抗病毒药物的肝毒性、肝脏相关的超敏反应、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及酒精暴露等进行综述.合理有效的HAART和抗HCV治疗,可减缓HAART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