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8年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的病原监测情况。方法 利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年河南省登革热疑似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IgM和IgG抗体以及病毒RNA;对于病毒RNA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荧光PCR分型诊断和E基因序列扩增,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8年河南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25/27,92.6%)和非洲地区(2/27,7.4%),以<45岁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输入性病例时间空间分布分散。29例报告病例中NS1抗原和/或IgM检测阳性的22例。8例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6例阳性且基因分型成功,其中登革病毒1型、2型各3例。1例由马尔代夫输入的2型登革病毒进行了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与2008年柬埔寨2型登革病毒JF730046一致性最高,属于AsianⅠ基因亚型。结论 2018年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较2017年明显上升,但未引起河南省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1-2015年广州市登革病毒2型(DENV2)的流行情况;通过对分离DENV2 E基因的进化树和分子钟分析,掌握毒株的进化情况和趋势。方法 将登革热确诊病例的血清用荧光PCR进行检测,DENV阳性血清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进化树,采用BEASTv1.8.2绘制分子进化钟。结果 2001-2015年共分离到26株DENV2,从基因型上分类属于全球型和亚洲1型,并与东南亚地区分离到的毒株相似率较高;BEASTv1.8.2计算出广州市DENV2全球型在46年前和35年前进一步出现亚型的分化,广州市DENV2的平均变异率为每年每位点7.1×10-4结论 广州市DENV2与东南亚地区的毒株有较高同源性和进化上的联系,广州市DENV的输入压力较大,存在重症登革热暴发的潜在风险。流行于广州市的全球型DENV2可能存在2个不同输入来源,广州市DENV2的变异率与周边地区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针对性指导心理危机干预.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地区11所大学9808名学生进行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SPAS)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学生对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自杀行为可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持否定或中立态度,其得分分别为34.28±16.44、35.64±19.14、36.94±16.05;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的相似性、自杀的歧视、自杀的正性态度持中立观点,得分分别为47.38±22.01、51.78±17.05、37.77±18.12;对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条目持中立或肯定态度的得分为70.77±17.21.性别、民族、宗教以及自杀未遂和自杀暴露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有影响.结论自杀危机干预系统需针对大众以及自杀者不同的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来源。方法 描述疫情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用RT-PCR方法对NS1抗原阳性标本进行DENV血清分型、E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E基因序列一致性和进化关系。结果 2014年9-12月广西暴发DENV-1和DENV-2引起的本地登革热疫情,报告登革热病例854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12例,临床诊断病例142例),79.63%(680/854)病例集中在2014年9月22日至10月21日;所有病例均为典型登革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83.61%(714/854)病例年龄为15~59岁,46.60%(398/854)病例职业为干部和商业服务;疫情主要发生在南宁市和梧州市,E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南宁市本地病例分离株属DENV-1基因Ⅰ型,与新加坡分离毒株(SG EHI D1/529Y13)一致性为100.00%;梧州市本地病例分离株与广东省分离毒株(D14005)同源性最高,属DENV-2 Cosmopolitan基因型。结论 2014年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可能由输入性病例或媒介引起,中国南宁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1,可能来源于新加坡;梧州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2,可能从广东省输入。应加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和早期检测,做好蚊媒监测,提高疑似登革热病例诊断意识,以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BMI变化的动态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柳州市开始抗病毒治疗、年龄≥ 15岁、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均有体重记录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体重、身高数据计算BMI。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BMI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 871例研究对象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分别为(20.65±3.32)、(20.87±3.22)和(21.18±3.20),3个时段的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6,P<0.001)。治疗后BMI随时间推移而提升(F=37.25,P<0.001),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WHO临床分期。结论 柳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BMI诊断营养不良所占的比例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后BMI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营养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云南省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发病日期在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个案信息,结合临床医生的病例诊断记录,描述输入病例的构成、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急性传染病输入病例13 157例,占边境地区急性传染报告病例数的6.03%(13 157/218 284),病种以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输入病例总数的56.05%(7 374/13 157)、21.82%(2 871/13 157)和4.62%(608/13 157)。输入病例的疟疾占比逐年下降,登革热占比逐年上升。输入病例中,男性占73.22%(9 634/13 157),中国籍占54.91%(7 225/13 157),15~44岁青壮年占67.12%(8 829/13 157),≤ 14岁儿童占19.26%(2 535/13 157),职业以农民(45.23%,5 596/13 157)、民工(21.30%,2 802/13 157)和散居儿童(11.12%,1 463/13 157)为主。每年5月和10月是输入传染病的高峰期,5月以疟疾为主,10月以登革热为主。输入病例主要来源国是缅甸。输入病例数位居前3位的市(县)是中国云南省瑞丽市、腾冲市和盈江县。境外输入病例数占当地报告急性传染病病例数>10%的市(县)有瑞丽市、腾冲市、镇康县和芒市。结论 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境外输入疫情较为严重。疟疾、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是主要病种,输入病例以中国籍、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应加强边境地区的出入境务工人员的急性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PrM.C和NS,区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8年7—11月在云南省瑞丽市共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103份,经登革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49例确诊为登革热。其中除1例为当地感染病例,其余4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8例来自缅甸木姐市居民,30例为中国居民到缅甸经商或务工返回后发病者。从缅甸输入病例血清中获得2株病毒(RLB61和RLC31)的PrM.C和NS,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LB61株为登革l型病毒,RLC31株为登革3型病毒,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瑞丽市边境地区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并间接证实缅甸木姐市2008年存在登革l和3型病毒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压测量次数对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为规范血压测量次数,准确诊断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8-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开展的“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调查”项目。采用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2 822名12~17岁藏族青少年,其中男生1 275人(占45.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次血压测量,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进行青少年血压偏高的诊断。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探讨不同的测量次数及其组合对血压均值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第1、2、3次的平均SBP和DBP值分别逐渐下降[SBP依次为(112.7±9.7)、(110.7±9.7)、(110.2±9.5)mmHg(1 mmHg=0.133 kPa);DBP依次为(62.7±8.2)、(61.1±8.5)、(60.6±8.5)mmHg;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1、2、3次血压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依次为12.8%、8.7%和7.9%(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2次血压值、基于第2、3次血压均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和7.2%,P=0.039)。结论 随着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逐渐下降。基于第2次血压测量值,足以用于筛查青少年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原研他汀药和国产仿制他汀药在服药依从性、降胆固醇幅度和成本效果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提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处方他汀药的≥18岁患者处方记录,筛选出41 496条原研他汀药处方记录和60 491条国产仿制他汀药处方记录,比较首次处方后1年内的服药依从性,对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比较服药1年后两组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幅度,并采用成本-比值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国产仿制他汀药的服药依从性(28.2%)较原研药差(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服药依从性较好且1年内未更换或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中,调整个体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社区内相关性的影响后,199名一直服用国产仿制阿托伐他汀(20 mg/d)的患者1年后降低TC[降低幅度:(0.86±0.07)mmol/L vs.(0.40±0.10)mmol/L,P<0.001]和LDL-C[降低幅度:(0.67±0.07)mmol/L vs.(0.42±0.08)mmol/L,P=0.003]的幅度大于服用相同成分和剂量原研药的患者(232名),且降低相同幅度的胆固醇可以节省50%以上的医药费。结论 尽管国产仿制他汀药依从性较差,但有可能在降胆固醇效果上替代原研药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但本研究证据级别有限且缺乏不良反应数据,有必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动国产仿制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后血糖波动改善情况。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餐超短效胰岛素加睡前长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餐时口服阿卡波糖50 mg,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漂移及夜间低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糖为(9.37±1.70)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11.42±2.73) mmol/L、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54、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5.13±2.23) mmol/L、M值为(18.93±11.43)mmol/L、胰岛素用量为(42.11±14.42)U/d,上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餐后血糖漂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低血糖次数为(0.33±0.50)/d,持续时间为(43.75±43.50)min,低血糖指数(LBGI)为(0.005±0.0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可明显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漂移和夜间低血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探讨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病毒传播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要:目的 分析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2005-2013年中国大陆各区县登革热病例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Excel和Arcgis 10.0软件,开展统计及制图分析,掌握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3年中国大陆共报告8107例登革热病例;每年各省登革热本地病例(≥ 10例)纳入统计,本地病例为6 693例;输入性病例1 196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位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河南6省,病例大多集中在云南和广东。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在国内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南部区县向中部、华北区县扩张的,输入性病例数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云南边界区县;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国是由东南亚,向非洲、美洲扩张的,主要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结论 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和云南边境,疫情较严重是广东和云南;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是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病例影响登革热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评估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对流行的影响。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确诊病例信息,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性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将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E基因序列,用PhyML 3.1软件绘制基因进化树并分析。结果 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1 655例,发病率11.10/10万,本地病例1 382例,输入病例273例,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发现18个高-高聚集性街道,输入病例来源以东南亚国家(86.08%,235/273)和非洲国家(2.56%,7/273)为主。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病例血清标本749例,阳性率93.06%(697/749),分离毒株464株。同往年基因树相比,登革病毒未发现基因型的转换。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仍然是广州市的优势毒株,血清型2型主要在白云区和荔湾区流行。结论 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累及全市,范围向城乡接合部扩大和转移,应进一步重视城乡接合部的防控工作。加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国境检疫。登革病毒血清型2型的流行和聚集性暴发风险不容忽视。多种血清型在广州市同时出现,提示需预防重症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及媒介监测数据,描述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采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结果 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暴发111起,共涉及病例12 490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73.7%。暴发集中在广东(77起)、云南(14起)、浙江(8起)和福建(8起)4省份,共累及85个县(区)。暴发集中在5-11月,病例≤ 10例的小规模暴发多于30 d内终止(28/34,82.4%),较大规模暴发多持续数月,于10-11月终止。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区域。主要暴发省份病例的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登革热暴发呈地域扩散、甚至向高纬度扩散态势,不同省份暴发特征各异,总体分为口岸型、乡村型和城市型,各省份应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5-2007年中国登革热监测资料,描述中国登革热流行现状、疾病分布和特征.方法 对2005-2007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病例资料及国家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623例,死亡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356例,临床诊断267例.输入性病例15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本地感染病例1472例.全国仅广东和福建省的9个地市报告本地感染疫情,其他省区均为输入性病例,输入地区主要为东南亚国家.夏季南方省份的蚊媒密度仍然较高,有84.6%的布雷图指数(BI)>5,约72.2% BI≥10.监测点未从蚊媒中分离到登革病毒,但广东省曾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 国内本土持续性登革热流行尚未有效建立,但输入病例的威胁逐年增加.媒介伊蚊的广泛分布和较高的伊蚊密度、健康人群较低的抗体阳性率以及难以避免的登革热输入威胁使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具备了发生登革热本地爆发性流行的潜在条件,有必要在重点地区建立蚊媒综合监测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3-2016年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包括传染病病种、输入我国省份、感染来源地、来源国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境外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中国CDC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境外输入传染病病例信息,应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我国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共报告境外输入传染病16 206例,以疟疾为主(13 471例,占83.12%),其次为登革热(2 628例,占16.22%)。境外输入传染病以男性为主(14 522例,占89.61%),病例多为20~50岁青壮年。除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以春节前后输入病例稍多外,其余大部分病例以夏秋季多发。输入省份因传染病种类而有所不同,主要为中国云南、江苏、广西、广东等省份。输出国家因病种有所不同,主要为缅甸等亚洲地区的国家和加纳、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地区的国家。结论 根据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种类及其来源国家等流行病学特征的不同,建议对出国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国前健康教育;节假日前后要加强自疫区归国人员健康筛查和追踪、随访;建立健全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等,以减少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发病水平及引起本地传播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广州市报告登革热的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时间、空间与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2011—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380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35.37/10万。本地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至12月,输入病例一年四季发生。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排名前4的行政区分别为白云区(27.50%)、海珠区(13.93%)、越秀区(11.16%)和荔湾区(10.38%)。境外输入来源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38.56%),境内输入来源以广东省内其它城市为主(49.78%)。本地病例中女性占比高于输入病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20~39岁的青壮年,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占比本地大于输入;本地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占比高于本地。 结论 2011—2013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2015年大幅下降,随后发病频率与流行强度明显增加,2019年再次出现登革热流行高峰。广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近年来呈现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趋势,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需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加强广州市蚊媒监测系统,提高边境检疫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在登革热疫情初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昌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2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7例,本地病例61例,平均发病率0.026 8/10万;除湾里区没有病例报告外,其它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个县区报告本地病例;除1、2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高峰时间为6—10月,占所有病例数的91.41%;病例输入的高峰为6月和8月,占所有输入性病例数的83.58%;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月,占所有本地病例的78.33%;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中位数39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9.53%;男性75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最多,达48例(37.50%);其次为农民22例(17.19%),商业服务10例(7.81%),工人8例(6.25%)等;境外输入病例70.18%来自柬埔寨。血清型主要以登革I型为主(97.37%),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南昌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以东南亚输入并引起本地暴发流行;加强来自东南亚疫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本地区媒介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对控制登革热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13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3年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全国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进行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 ArcGIS 10.0软件制作图表。结果 201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为473.87/10万,较近3年平均值下降3%;总死亡率为1.23/10万,较近3年平均值上升2%。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为38.4%。其中,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肝炎、肺结核和梅毒,报告死亡的病种主要为艾滋病、肺结核和狂犬病。按传播途径分析,肠道传染病占本年度报告发病总数的49%,其次分别是经血与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按病原分析,病毒类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68%,高于细菌类和寄生虫类传染病。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麻疹、登革热、布鲁氏菌病等疫情上升明显,肺结核、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水平呈现下降。海南、广西、广东、新疆和浙江等地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排在全国前5位。结论 2013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仍较低。西部省份和部分东南部省份的传染病发病水平较高,死亡水平较高的为西部省份。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局部地区的麻疹、登革热、布鲁氏菌病的高发与流行受到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