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出现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2016年6月在台州市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纳入本次队列研究。使用logistic模型探索各种头痛发生和转归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本次一共纳入分析2 020人,其中有252人在接受ART前报告头痛,其报告头痛主要与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和年龄有关。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有165人头痛缓解。对于基线未报告头痛的1 768例HIV感染者,有89人在6个月内报告头痛,其主要与年龄较大、基线机会性感染以及依非韦伦(EFV)的使用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RT前头痛主要与HIV病情进展相关,多数可在ART后缓解;ART后新发生头痛与EFV的使用、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等相关,尽早启动ART治疗以及合理选择ART药物有助于减少头痛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前HIV-1耐药情况及亚型流行特点。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台州市开展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RT-PCR扩增获得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确定耐药突变位点以及HIV-1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成功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的研究对象806例,ART前HIV-1耐药率为2.9%(23/806),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9%(15/806)、0.6%(5/806)和0.0%。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依次分别为1.6%、1.8%和4.8%。NNRTIs和NRTIs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0.7%)和M184I/V(0.5%)为主。HIV-1亚型以CRF01_AE(42.7%,344/806)、CRF07_BC(28.9%,233/806)和CRF08_BC(11.2%,90/806)为主。同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53.3%,136/255)和CRF07_BC(32.2%,82/255)为主;异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37.7%,203/539)、CRF07_BC(27.5%,148/539)和CRF08_BC(16.1%,87/539)为主。结论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上升趋势,需加强对HIV-1耐药型毒株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枞阳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病毒抑制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枞阳县接受ART6个月以上HIV/AIDS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T患者病毒抑制失败影响因素。结果 211例HIV/AIDS治疗后首次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 L者15例,病毒抑制失败率为7.1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漏服药、HIV抗体确证距离治疗时间及家人支持情况组间病毒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ART成功为对照,无漏服药(OR=0.189,95%CI:0.039~0.919)是病毒抑制失败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12.252,95%CI:1.611~93.175)、家人歧视/不知情(OR=11.964,95%CI:2.520~56.799)是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无漏服药、文化程度、家人支持情况是ART患者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应加强依从性教育及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6-2019年台州市HIV/AIDS立即抗病毒治疗(ART)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ART策略与免疫学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关联。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立即ART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ART策略的免疫学效果差异,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06-2019年台州市2 971例HIV/AIDS中,立即ART组1 786例(占60.1%),其中2016-2019年立即ART的比例为77.8%(1 170/1 504)。2006-2019年立即ART组的成功率(87.4%,1 561/1 786)高于延迟ART组(84.4%,1 000/1 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立即ART的影响因素中,男性(aOR=1.28,95% CI:1.03~1.59)、已婚(aOR=1.71,95% CI:1.33~2.19)、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OR=1.60,95% CI:1.27~2.02)与立即ART呈正相关;31~40岁(aOR=0.63,95% CI:0.48~0.84)、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aOR=0.60,95% CI:0.49~0.74)、确证时间为2015年及以前(aOR=0.20,95% CI:0.17~0.23)与立即ART呈负相关。立即ART组各年份CD4/CD8比值的增幅和ART累积成功率均大于延迟ART组(P<0.05)。结论 2006-2019年台州市HIV/AIDS立即ART策略落实较好,立即ART比例超过60.0%,立即ART组的ART免疫学效果较好。针对HIV/AIDS中31~40岁、女性、未婚和异性性传播者,需加强立即ART的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ART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 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招募接受ART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7月进行队列随访,采集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糖尿病判定标准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HbA1c≥6.5%或最近1次FPG≥7.0 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分析纳入3 647例基线未患糖尿病的HIV/AIDS,平均年龄为42(36, 49)岁,男性占比51.4%,抗HCV IgG阳性率为21.5%,HIV感染确证平均时间为12.1(9.3, 14.6)年,ART平均时间为9.3(7.6, 12.2)年。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为6.0%,其中HbA1c≥6.5%发病率为2.5%,FPG≥ 7.0 mmol/L发病率为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0岁、男性、HCV合并感染、基线TG升高、基线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和基线ART药物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与糖尿病发病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德宏州HIV/AIDS糖尿病累积发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累积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定点机构(西安市第八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ART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622例,女141例,平均年龄(48.52±9.26)岁,平均ART服药时长(9.15±2.71)年。共627例服药依从性好,服药依从率为8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773)、ART服药时长(OR=0.685)、文化程度(OR=1.204)、每日服药次数(OR=0.624)、感染HIV途径(OR=1.893、1.540、1.422)、既往脱失(OR=0.561)均是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  相似文献   

8.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最有效的方法.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共有2804个治疗机构开展抗病毒治疗(ART);全国累计133 524例成年患者接受ART,正在治疗106 593例;累计治疗儿童2563例,正在治疗2104例.ART覆盖率由2009年的62.0%上升至2011年9月底的73.5%[1].由于接受ART使患者生命得以延长,目前HIV感染者的数量多于以往,而因为更多HIV/AIDS获得治疗,其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在过去5年中下降超过10%[2].本文从HAART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耐药性及其影响,以及HAART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苏州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收集苏州市2012年前纳入治疗的57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评价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576例接受ART者中,治疗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4.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完全抑制率上升(χ2趋势=10.331,P=0.00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中位数为220/μL(QR:213/μL),免疫学失败率为10.2%,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加数越大(F=48.475,P0.01)。治疗6个月后,79.3%的HIV/AIDS病毒学和免疫学均应答,5.4%的均失败。结论苏州市接受ART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重视失访和死亡者的分析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AR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HIV/AIDS人群的ART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5-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ART情况及社会支持与歧视等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HAA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HIV/AIDS 276例,以依从性支持评价中心的依从性指数为评价标准,调查发现总体依从性良好252例,占91.3%。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提醒服药(OR=0.13,95%CI:0.04~0.37)、年龄较大者(OR=0.52,95%CI:0.31~0.89)服药依从性较好;而存在ART副作用(OR=4.11,95%CI:1.35~12.56)、WHO分期较诊断时降低(OR=3.56,95%CI:1.37~9.21)和吸烟(OR=5.38,95%CI:2.00~14.45)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市HIV/AIDS人群ART依从性整体情况较好,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对存在ART副作用、无提醒服药、吸烟、年龄较小、病情减轻的患者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赵啸  陈婧  周枫  徐敏  卢红艳 《中国公共卫生》2019,39(12):1608-16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0 — 2015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10 — 2015年首次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基本情况、治疗的免疫学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 705例,性别比17.92 : 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3岁,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1.82 %)。68.1 % 的患者基线CD4+T细胞计数(CD4)< 350个/μL。治疗6个月时,患者CD4由基线的271个/μL提升至394个/μL(为基线值1.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42.242,P < 0.05)。基线CD4 < 200个/μL的患者,在治疗后第1年后增长最多(年平均增长65.00个/μ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婚姻状况、基线CD4水平、基线CD4/CD8比值、初始治疗方案、病毒是否有效抑制及患者依从性是免疫学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共1 385例患者(14.27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过不良反应,平均每位患者出现2.74种不同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  结论  2010 — 2015年北京市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治疗效果良好,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感染免疫科住院治疗的48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SLE合并肺部感染组,另101例SLE未合并感染患者纳入SLE未合并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T淋巴细胞、NK细胞及不同疾病活动状态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NK细胞对SLE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SLE未合并感染组和SLE合并感染组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NK细胞计数分别为(1 210.36±474.25)个/μl、(485.27±110.69)个/μl、(464.27±180.61)个/μl、(1.16±0.61)、(39.82±10.64)个/μl和(642.48±498.22)个/μl、(173.58±96.42)个/μl、(265.48±110.37)个/μl、(0.92±0.60)、(26.57±4.88)个/μl,低于对照组,且SLE合并感染组以上指标低于SLE未合并感染组(P<0.05);SLE稳定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和SLE活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NK细胞计数低于SLE稳定无肺部感染患者、SLE活动无肺部感染患者(P<0.05);T淋巴细胞、NK细胞预测SLE肺部感染时,以CD4+计数的AUC值最高,cut-off为331.69个/μl,其预测SLE肺部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3.75%、96.04%。结论较单纯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偏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SLE肺部感染发挥一定预测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HIV-1感染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者体内免疫学、血清学指标变化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HIV感染者和56例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抗体、吸光度A值、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CD4+(P<0.0001)、CD4+/CD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DS患者组中CD4+与CD8+(P=0.0051,r=0.369)呈正相关关系。HIV感染者CD4+与CD8+(P=0.239,r=0.153)无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病期的HIV感染者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明显不同,该项指标检测可为HIV感染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境内16岁以上缅甸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评估患者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应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作统计学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学应答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7±8.5)岁,男性占27.3%,女性占72.7%,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38.2±230.4)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525.0±283.3)个/mm3,平均增长186.8个/mm3。对各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值进行比较,不同性别、治疗时间、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静脉注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缓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长逐渐增加。抗病毒治疗后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的441例患者中,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的比例为81.0%。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时间等因素均与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无关(P>0.05)。结论 对德宏州境内缅甸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傅洁  岳清  程华  庄鸣华  宁镇 《上海预防医学》2015,27(12):732-735
目的 对上海市2004-2014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4-2014年在上海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 93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939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90.2%,平均年龄为(38.4±12.5)岁,抗病毒治疗方案以依非韦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为主(占35.8%)。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199.2±142.9)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457.2±211.9)个/mm3,平均增长258.0个/m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治疗时间较长、异性性传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增长相对较多。3 93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中,93.5%达到病毒完全抑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病毒完全抑制率呈增加趋势。经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时间2年及以上且小于5年组及 ≥ 5年组与<2年组分别比较,病毒完全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04-2014年上海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结核菌(HIV/TB)感染患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发生危险因素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HIV合并TB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期间是否发生IRIS分为IRIS组23例及非IRIS组9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合并TB感染患者发生IRIS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HAART当天、开始后12周、24周HIV RNA载量、CD4+T绝对计数水平,分析两组及IRIS组治疗后不同转归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HAART时CD4+T细胞计数<50个/μl、有机会性感染史、存在淋巴结受累是HIV合并TB感染患者发生IR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基线、治疗12周、治疗24周HIV 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IS组CD4+T绝对计数低于非IRI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S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表达水平高于非IRIS组,IFN-γ、TGF-β表达水平低于非IRIS组P<0.05);治疗好转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表达水平低于无效组,IFN-γ、TGF-β表达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开始HAART时CD4+T细胞计数水平、有机会性感染史、存在淋巴结受累是HIV合并TB感染者发生IR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进行针对性预防,Th17/Treg失衡与IRIS的发展及治疗效果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成都市2008 — 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 — 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9 945例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为4.45/1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基线CD4 + 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0~、50~、200~349个/μL组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CD4 ≥ 500个/μL组的11.908(95 % CI = 9.838~14.412)、2.824(95 % CI = 2.484~3.212)和1.586(95 % CI = 1.420~1.771)倍。确证到治疗间隔 ≤ 30 d、31~365 d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 ≥ 366 d组的0.829(95 % CI = 0.734~0.935)和0.840(95 % CI = 0.755~0.934)倍。男性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女性的1.216(95 % CI = 1.090~1.356)倍,含齐多夫定初始治疗方案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含替诺福韦治疗方案组的1.272(95 % CI = 1.153~1.402)倍。  结论  成都市HIV/AIDS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基线CD4水平较低,确证后启动ART时间间隔较长、男性、含齐多夫定的初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 以2004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德宏州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暗娼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变化。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评估研究对象总体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参加抗病毒治疗者61例,平均年龄(26.2±8.7)岁,未婚者26例,占42.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占78.7%,平均值为(264.2±190.2)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48.4±331.9)个/mm3,两者差值均数为(284.2±281.4)个/mm3。同基线相比,治疗1、2、3及3年以上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且不同治疗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07)。56例HIV病毒载量得到完全抑制,抑制成功率达91.8%。不同治疗时间组病毒学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3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学抑制成功率逐渐增加(趋势χ2=6.273,P=0.012)。对5例患者进行了耐药监测,其中1例出现耐药,对其进行药物更换后病毒载量一直保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 德宏州对暗娼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s the most incriminated fungal pathogen causing meningitis i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atients, and is known to constitute a major cause of deaths in AIDS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sero-prevalence and effect of CD4 count on seropositivity for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ntigen (crag) in antiretroviral- na?ve (ART-na?ve) AIDS patients. This study included 150 (61 males and 89 females) ART-na?ve AIDS patients attending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clinic of the University of Benin teaching hospital, Benin City, Nigeria within the period February 2011- July 2011. 40 (18 males and 22 females) HIV positive outpatients with CD4 counts >200 cells/μl who are ART-naive were recruited and used as controls. The prevalence of crag i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cryptococcal antigen latex agglutination system (CALAS) (Meridian Bioscience, Europe) and CD4 counts were measured using flow cytometry (Partec flow cytometer, Germany). Of 150 ART-na?ve AIDS patients with CD4 counts ≤ 200 cells/μL, 19 (12.7%) were positive for serum Cryptococcal antigen. ART-na?ve AIDS patients with CD4 count ≤50 cells/μl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serum crag. Lower CD4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sitivity for serum crag (P<0.001). Age and Sex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ro-positivity for serum crag. 1 (2.5%) of the control was sero-positive for crag. Serum cra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IDS but not with HIV (P<0.001). This study uncovers a high prevalence of crag in ART-na?ve AIDS patients in Benin Cit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early and routine screening for crag in ART-na?ve AIDS patients for prompt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 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 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 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 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 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