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涪陵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2010—2021年新报告现住址为重庆市涪陵区、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为506例,男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51.38%),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居多,分别占48.07%和45.86%;各年龄组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0~24岁年龄组占91.18%,25~49岁年龄组占52.24%,≥50岁年龄组占41.85%;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未婚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4.95%、54.26%和65.00%;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0.74%、50.91%、43.75%、60.00%和69.57%;地区分布中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重庆市涪陵区户籍占50....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方式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深圳市2016—2018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深圳市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共2 935例,平均年龄(38.1±12.7)岁,男性病例占79.5%,未婚占46.7%,流动人口占83.7%。异性性传播方式中非商业非婚性传播占61.8%,商业性传播占30.7%。不同性别、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深圳市异性性传播方式以非商业非婚性传播为主。今后应重点关注非商业非婚性传播,扩大艾滋病宣传教育范围,并对不同特征的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HIV经异性性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报告HIV/AIDS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性伴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浙江省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新报告HIV/AIDS在确证HIV感染前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类型和行为特征。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与性伴类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40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非婚非商性传播)HIV/AIDS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 ≥ 18岁HIV/AIDS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报告HIV/AIDS的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 ≥ 18岁HIV/AIDS 35 497例,异性性传播32 648例(占92.0%),非婚非商性传播10 500例,占新报告HIV/AIDS的29.6%(10 500/35 497),占异性性传播的32.2%(10 500/32 648),男性占53.5%(5 617/10 500),男女性别比为1.2:1(5 617:4 883),已婚/有固定性伴占55.9%(5 873/10 500)。男性的商业性传播占64.4%(16 516/25 633),而女性的非婚非商性传播占49.5%(4 883/9 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性传播的HIV感染风险:女性是男性的3.98倍(95%CI:3.78~4.20),<50、50~59岁组分别是 ≥ 60岁组的1.35倍(95%CI:1.27~1.44)、1.13倍(95%CI:1.05~1.21),未婚/离异/丧偶是已婚/有固定性伴的1.53倍(95%CI:1.45~1.61),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分别是小学及以下的1.22倍(95%CI:1.16~1.29)、1.18倍(95%CI:1.10~1.27)。结论 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中,非婚非商性传播的构成比接近30.0%,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60岁、未婚/离异/丧偶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应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近年来经异性性传播艾滋病人群分布特征和行为特征.方法 调查分析湖北省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HIV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暴露史、异性性行为方式.结果 调查符合纳入标准并知情同意的HIV/AIDS共412例,其中经固定性伴传播占23.55%,经临时性伴传播占28.88%,经商业性伴传播占47.57%.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62.89%、36.14%、2.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81.45%),临时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身边没有安全套(36.13%),商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本人不愿使用安全套(65.82%),比较3者不使用安全套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商业性伴传播是湖北省HIV异性性传播的主要方式;根据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社会人口学特点,加强安全套使用干预是今后湖北省HIV异性性传播的人群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 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 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χ2=81.880,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F=5.184,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69.888,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P25,P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18.961,P<0.01)。结论 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方式和分布特征.方法结合常规病例随访工作,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异性性传播表现方式及性行为特征等.结果男性有多性伴行为的比例(90.30%)高于女性(29.59%);男性认为感染来源于商业性性伴为73.47%,女性认为感染来源于固定性伴为64.08%;男性与女性均有一定比例的临时性伴性行为,男性为29.85%,女性为38.78%,经婚外非商业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为25.20%.结论所调查地区的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男性以经商业性性伴传播为主,女性以经固定性伴传播为主,经临时性伴传播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中部地区艾滋病病毒 (HIV)异性性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现况研究 :在中国河南、河北等省农村寻找至少一方HIV阳性、有稳定婚姻、年龄 2 0~ 50岁的夫妻 ,由专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访谈 ,并采集夫妻双方抗凝全血样本 2 0ml,检测病毒载量、CD4 CD8细胞计数 ;(2 )病例对照研究 :以一方HIV阳性 ,通过性生活导致对方HIV感染的夫妻为病例 ,以一方HIV阳性、双方有正常的性生活 ,但对方未感染HIV的夫妻为对照 ,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共收集到 87对至少一方HIV阳性的夫妻 ,其中病例夫妻 7对 ,对照夫妻 56对 ,发生HIV性传播的夫妻占全部有性传播危险夫妻的 11.1% ;(2 )在对照夫妻中 ,男方HIV阳性的 14对 ,占 2 5.0 % ,女方HIV阳性的 42对 ,占 75.0 % ;(3 )病例组性生活次数≥ 4次 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Fisher’s检验 ,P =0 .0 47,OR =8.0 )。病例组病毒载量≥ 10 5 拷贝 ml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Fisher’s检验 ,P =0 .0 16,OR =2 2 .0 )。病例组先感染一方的HI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一方 (t=3 .591,P <0 .0 1)、而CD4细胞计数和CD4 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感染一方 (t=2 .767,P <0 .0 5;t =6.0 6,P <0 .0 5)。结论 中国中部地区有稳定婚姻的夫妻中HIV异性性传播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禹州市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禹州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报告的感染途径判断为"异性传播"的病人和感染者,进行社会人口学、传播方式和性行为特征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异性传播病例148例,核实后异性传播病例120例,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一致率为81.10%(120/148)。异性传播病例中经商业性伴传播占58.30%(70/120);经固定性伴传播占36.70%(44a20);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占5.00%(6/120)。在经商业性伴传播中,男性占84.30%;40-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1.40%,大于60岁年龄组占24.30%,月收入小于2000元者居多占60.00%。经固定性伴感染艾滋病中女性的比例达68.20%。结论禹州市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以经商业性伴传播为主,但经固定性伴传播及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艾滋病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杭州市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新报告HIV感染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报告HIV感染者,且现住址为杭州市、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采用SPSS.2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相关因素。结果 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非婚异性性传播占38.03%(1 393/3 663),其中,非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50.83%(708/1 393),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49.17%(685/1 393)。男女性别比为3.51:1(1 084/309)。男性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61.81%,670/1 084),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95.1%,294/3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女性(aOR=48.25,95% CI:26.94~88.44)、年龄<30岁组(aOR=2.43,95% CI:1.31~4.51)、30~岁组(aOR=1.92,95% CI:1.11~3.33)、40~岁组(aOR=1.80,95% CI:1.08~3.00)、已婚和未婚(与离异或丧偶相比,aOR=1.57,95% CI:1.10~2.24;aOR=1.78,95% CI:1.15~2.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aOR=1.82,95% CI:1.18~2.80)、职业为干部/职员(与农民相比,aOR=2.03,95% CI:1.04~1.91)、非婚性伴数<5个(与非婚性伴数≥ 5个相比,aOR=10.65,95% CI:6.41~17.42)。结论 2015-2017年杭州市非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比例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HIV感染者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风险上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主要感染方式及不同感染方式的人群特征。方法 以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六安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异性传播方式。结果 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HIV/AIDS 340例,其中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占59.4%(202/340),经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占18.8%(64/340),非商业性临时性伴占21.8%(74/34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异性传播方式的影响因素。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非商业性临时性伴传播比例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呈下降趋势,在3个传播方式中水平最低。结论 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以经商业性性行为感染方式为主,但不同人群异性传播方式差异较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 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 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 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 564/3 087)升至2018年的98.8%(5 839/5 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 387/3 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 885/5 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 087)升至2018年的33.1% (1 954/5 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 387)升至2018年的91.7%(3 562/3 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 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 561/4 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 907/6 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 ≥ 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 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格尔木市艾滋病(AIDS)疫情进行分析,了解格尔木市AIDS流行特点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0—2010年AIDS疫情、哨点和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自2000年3月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6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现,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2009年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干预以来,累计检测MSM人群129人次,发现HIV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率5.4%。2010年在国家级暗娼人群哨点监测中,首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结论应加强既往有偿采供血和住院输血患者HIV抗体检测,大力普及无偿献血和AIDS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AIDS知识知晓率,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AIDS经性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浙江省义乌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感染来源及特征,为当地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义乌市新报告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调查问卷面对面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感染途径及感染来源等相关信息。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招募HIV/AIDS共393人,完成调查320人,主要以男性(268,83.8%)、未婚(141,44.1%)、外省户籍(217,67.8%)、初中文化程度(128,40.0%)和年龄25~44岁(166,51.9%)为主。新感染病例数占可判断感染时间研究对象的35.1%(107/305),本地感染病例占可判断感染地点研究对象的74.9%(200/267)。新感染病例以男男性行为感染、最近1年有临时性伴、主动检测发现为主;义乌市户籍的病例更有可能经在义乌本地发生的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结论 2015-2016年义乌市新报告HIV/AIDS主要以既往感染和本地感染为主。外省户籍、男男性行为感染、临时性行为对义乌市HIV的传播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