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没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备受关注。肺癌是迄今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部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其总体预后仍然不佳。因此,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已成为肺癌治疗工作者的严峻任务。了解长链非编码RNA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被储存在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1〕,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但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2~4〕。先前的大部分研究仅仅发现非编码RNA(ncRNA)拥有一些结构功能,但近些年来RNA领域的一些研究开始挑战先前对ncRNA的一些认识〔3,5~11〕,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链非编码RNA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其表达紊乱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LncRNA通过信号模式、诱饵模式、指引模式及支架模式等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一些lncRNA,如ANRIL、PVT1、HI-LNC25、H19和Aim、MIAT、MEG3、Hymai等足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分子,这些lncRNA将成为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血管壁中的脂质沉积,涉及到主要功能细胞,包括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炎性和增殖性级联反应。目前,As机制的认知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治疗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但疾病死亡率以及经济负担仍然很高。长链非编码基因(lncRNA)是一种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产物,广泛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调节。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研究领域,已被作为重要的生物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被广泛研究。同时,大量证据表明在As的调节通路中lncRNAs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更全面地阐述了As发生发展机制,也为开发新型诊断标记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的健康[2]。膀胱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浸润性和浸润性膀胱癌。在新发膀胱肿瘤患者中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尽管接受了积极的手术及化学治疗,膀胱癌还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并且有10%~30%患者进一步发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能力较差,患者 5年生存率低于50%[5]。因此,  相似文献   

6.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指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质编码RNA,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极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中有多种lnc RNA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就几个常见的与肝病相关的lnc RNA的特征及其在肝病中的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器官损害中的常见类型,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遗传易感性作为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条件.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近年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与多种肿瘤、...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RNA,不能编码任何蛋白质.当前研究提示lncRNA在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水平调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层面上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今lncRNA与肺癌之间的关联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MALAT1、H19、lincRNA p21、lncRNA-SCAL1、BC200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lnc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过去认为长链非编码RNA是转录"噪音"而无实际功能,现在逐渐发现其在调控基因表达、染色质修饰、调节m RNA转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预后判断及基因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就长链非编码RNA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变,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类的身体健康。在As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对于预防和治疗A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广泛参与到多种细胞活性的调控过程中,在As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lncRNA可经由外泌体、微囊泡以及凋亡小体的包被,分泌至胞外后,进入循环系统。近些年,陆续有关于循环血lncRNA与As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血液中的lncRNA有望成为监测As病情进展的新型非介入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均为慢性多发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对策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精准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作为人体的能量工厂,具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线粒体DNA(mtDNA)。心肌作为一种高耗能组织,线粒体的正常供能至关重要,而mtD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线粒体的供能。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CV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mtD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潜在的治疗靶点、对预后的预测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文就mtDNA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指由基因突变导致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的疾病。FH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肌腱黄色素瘤或角膜弓等,也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受累,严重者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对FH进行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FH的分子病理基础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预后往往不佳。目前,有中国专家共识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分为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三型。其中,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较为深入,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现就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YP1A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科进行体检的长期口服氯吡格雷的男性患者241例,年龄均>60岁。根据是否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分为一级预防组123人和二级预防组118人。所有患者入组后静脉采血,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CYP1A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且随访至2019年4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采用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预后结局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别按照CYP1A2和CYP2C19两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分为快代谢组和中慢代谢组,各分组之间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度之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在一级预防组中,仅年龄为独立危险因素(HR=1.074,95%CI 1.003~1.150);在二级预防组中,年龄(HR=1.036,95%CI 1.000~1.075)和糖尿病(HR=1.990,95%CI 1.071~3.696)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两组中CYP2C19分型、CYP1A2分型对于预后均无影响(P>0.05)。结论CYP1A2和CYP2C19的基因分型对于稳定性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老年人群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2年内MACCE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病率及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研究显示增龄可独立于其他疾病造成心肌损伤,最终导致心衰发生.本文综述了增龄导致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表型变化,着重叙述了增龄导致心衰的机制研究进展,包括心肌细胞衰老、血管衰老、细胞外基质重塑、神经内分泌失衡及非编码RNA改变等,并介绍了几种针对增龄性心衰的新兴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链非编码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不同癌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机制,但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TUG1既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方式调控转录因子,也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方式调控转录后基因的表达。TUG1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可能与肿瘤自我更新、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染色质稳定、血肿瘤屏障及血管生成等有关。本文就TUG1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总结目前TUG1在胶质瘤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并预测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琼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6例首次实施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PCI前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及衰弱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PCI后1年,老年CHD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量表总得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独居、婚姻状态、术后吸烟、基础性疾病种类与老年CHD患者PCI后生活质量之间呈负相关(β=-0.153,-0.136,-0.173,-0.383,-0.125;P<0.05);疾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接受健康教育及体育锻炼与其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β=0.165,0.056,0.189;P<0.05),其共同解释老年CHD患者PCI后1年生活质量63.4%的变异度(F=58.484,P<0.001)。衰弱发生率为24.10%(40/166),且衰弱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11;P<0.001)。结论 老年CHD患者经PCI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不良习惯及加强运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CR)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由琼海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转诊至CR中心的2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签到资料统计患者CR活动参与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CR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R参与度高者42例(17.07%),参与度不佳者204例(82.93%)。246份调查量表中,共回收233份(94.72%),其中参与度高者41例(17.60%),参与度不佳者192例(82.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婚状态(OR=0.598,95%CI 0.385~0.92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635,95%CI 0.505~0.799)、心脏康复认识(OR=0.641,95%CI 0.416~0.988)、心脏康复需求(OR=0.600,95%CI 0.374~0.962)及心脏康复认知(OR=0.665,95%CI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19.76±12.85)分,社会支持得分为(61.83±5.42)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3.91±6.28)分。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在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缴费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呈负相关(r=-0.501;P<0.05),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57;P<0.05)。文化程度(OR=2.824,95%CI 1.343~5.935)、家庭人均月收入(OR=2.751,95%CI 1.345~5.626)、治疗缴费方式(OR=2.702,95%CI 1.379~5.292)、疾病不确定感(OR=3.111,95%CI 1.474~6.565)及社会支持(OR=2.933,95%CI 1.451~5.928)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偏低,且与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