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忠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61-161
金代著名医家李呆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认为“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百病”不外乎外感时病及内伤杂病。以“从胃论治”为出发点,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痰沫致痛"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病理变化的关键《素问·举痛论》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对疼痛进行了较全面透彻的论述,指出疼痛的主要病因是“寒气”,这与《素问·痹论》所言“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相合。同时概括其致痛的机理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  相似文献   

3.
葛根汤加味治疗外感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之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将其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或汗、浴之后,感冒风寒而得之。病因多以风、寒为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古籍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基础,总结归纳中医痰病的病因、病机,指出中医痰病多与肺、脾肾、肝有关。同时通过对现代临床研究的归纳,阐明“百病皆生于痰”、“怪病由痰治”的理论。进而论述中医痰病学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突破性地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首倡"阴火论"。本文对其有关"阴火论"的涵义、证候特点、主要病因病机及治疗思想做了简要论述,强调脾胃气虚、气机郁结是"阴火"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医自古就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如元·朱丹溪云:"百病多兼有痰"。明·张介宾说"痰生百病,百病多兼有痰";明·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为百病之源"。痰之成因十分复杂,不仅有脾胃水湿的缘故,亦有其他因素在其中。火热亦是发痰主要成因之一。所以研究如何除痰对治疗某些因热痰而引起的疾病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痰浊证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浊证是指以痰浊为病因病机所致的病证,又是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是内伤顽杂疑难病的主要病因,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本证历来被认为是怪证、顽证。目前,对其病机和辨证的认识尚欠明确。基于此,我们作了痰浊证血脂水平的测定,以探讨其病理实...  相似文献   

8.
方剂本质乃基于病机、药性基础上的药物选用,病机之本本于五运六气,病机明、药性谙,则百病莫逃。黄元御认为六气之变为百病之纲,六气应人又有标、本、中气之别,故治疗宜明六气之标本中气之从化。以《四圣心源》中所载方剂为例,结合《素问》等经典论著疏明黄元御六气治法的遣方择药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文芳 《广东医学》1995,16(8):550-551
异病同治(附医案四则)兴宁市人民医院综合科(514500)刘文芳详细询问病史、究其病因、认真辩证论治非常重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宋代陈言的《三国方》[1]是中医病因学的名著,他强调指出:“医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医气化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从气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气化理论的原理、气化模型与人体生命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气化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分别进行论析。[结果]中医人体气化模型包涵了气、血、津、精等客观因素和神、魂、魄等主观因素,遵循气化之道,以五脏特异气化模型为中心来构建与运行,气化失常则导致诸项因素的改变,从而变生百病。故气化失常为诸病之根本,调畅气机,推动气化是治疗的关键。[结论]"气病为百病之先,诸病之变"、"调理气机、推动气化为百病之要",气化之道是中医学认知生命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病因学把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称为六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也称为病邪。而风邪,又是外感病邪的先导,寒、湿、燥、火等病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因而称之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详细论述了各种风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特征,阐明了"风为百病之长"的重要意义。两千多年来,为后  相似文献   

12.
痰病学浅探     
痰病学是研究痰饮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学说,痰饮既为病因又为病证的二重性特点;湿聚生痰、火盛生痰、气郁生痰的病因学特点;怪病多痰、痰生百病、易兼它邪的致病特点及停留为患、流窜为患的病理学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结合临床,参阅中医文献提出“宣肺化痰法”等治痰饮病证之十五法,并举对证之方药论治。特名痰病学浅探。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属胸痹范畴,病为在心,但历代医家确常常从脾胃论治,从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不难看出"见心之病不治心"的中医脏腑论治的整体观念。同时可看出脾胃论治在冠心病中医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根性及干性两大类,根性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干性可因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等引起~([1])。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因病机多为寒气内聚、瘀血阻络、因虚致瘀等,概而论之可谓不通则痛~([2])。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素有“百病皆因痰作崇”、“怪病责之于痰”之说。临床上由痰引起的疾病颇多 ,对痰病治则治法的探讨和研究 ,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1 治病求本《杂病源犀烛》记载 :“痰之为物 ,流动不测 ,故其为害 ,上至巅顶 ,下至涌泉 ,随气升降 ,周身内外皆到 ,五脏六腑俱有”。由痰而引起的“百病” ,治疗上要抓住一个“痰”字 ,但又不能只用祛痰之法。因痰病病因病机复杂 ,其致病之根本未必尽然相同。如有因脾虚湿聚者 ,有因于阳虚水泛之为痰者 ,又有阴虚火旺而炼液成痰者 ,故治疗之先 ,必须查明痰病根源 ,分清标本 ,抓住痰病本…  相似文献   

16.
<正> 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系统疾患。祖国医学对本病大体上包括在“历节病”及“痹证”的范畴之内。远在我国古代医书上已有了详细的记载,无论在病因,症状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丰富的论述。对病因方面历代医学家均认为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之外因所致,再加上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气血亏损之内因相合而致病的。如《素问.痹论》黄帝问:“痹之安生?”歧伯答曰:“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宋严用和曰:“痹者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湿寒气而成痹也”,又曰“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  相似文献   

17.
从经典文献及主要医籍看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中医医籍无此病名,从临床典型表现而论,当属“心痛”、“胸痹”的范筹。证见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1 病因病机 《素问》论此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张仲景进一步指出:“阳微阴弦”,当“责其虚极,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更详尽了,认为该病是胸阳虚极,阴寒之邪痹阻产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临证20余年,处治多种内科杂症,从脾胃病论治者十居二、三,且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其要者,论述于次。 1 脾胃气虚,法宗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他认为不少疾病是由脾胃  相似文献   

19.
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腹部推拿为当今推拿三大流派之一,且已在临床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并开展了多个病种的实验研究。中医认为"百病皆由气生",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则机体"阴平阳秘",气机失调、升降逆乱则病患丛生。  相似文献   

20.
1 脑病多关乎痰 中医认为痰为诸病之源,谓:“百病多由痰作崇”,又有“怪病多痰”之说,脑病多见痰邪作崇之象。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故人之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皆生于脾……而其为物,皆流通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