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撤机指标对COPD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机械通气48h以上且已达到撤机标准的17例COPD患者,采用T型管方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2h,在自主呼吸试验进行30min时检测气道闭合压(P0.1)、最大吸气压(Pimax)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值,探讨它们在预测COPD患者撤机中的价值。结果lO例COPD患者撤机成功,7例失败。成功组患者的P0.1,和RSBI值明显小于失败组,而Pimax值则明显大于失败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预测COPD患者撤机的价值明显优于Pimax和RSBI,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Pimax和RSBI,它们分别为89%、75%和82%。结论P0.1、Pimax和RSBI对COPD患者的撤机均具有指导意义,其中P0.1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方法: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通气后撤机拔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观察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再插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后与对照组比较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两组再插管率为9%和30%(P〈0.05),住院天数为(32±10)d和(38±15)d(P〈0.05),住院病死率为6.2%和23.3%(P〈0.05)。结论:撤机拔管后立即开始应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再插管率下降,住院天数减少及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危险因素。方法需要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前瞻性观察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及其动态变化(用两者差值表示)。根据撤机后48h是否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分为失败组(9例)和成功组(29例)。结果①38例患者中29例成功撤机,9例失败,撤机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成功组,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亦高于成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呼吸相关指标比较中,呼吸频率、RSBI和氧合指数等指标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以及每组通气前和撤机前的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前与通气前的差值比较中,PaCO2、氧合指数和RSBI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血常规和生化相关指标比较中,GCS评分、ALT等指标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以及每组通气前和撤机前的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前与通气前的差值比较中GCS、体温、血小板等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机械通气前后RSBI和GCS的差值,两者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6.8%。结论动态监测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浅快呼吸指数有助于对撤机时机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有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h后,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21例患者(成功组)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成功,总有效率为84.0%(21/25);4例患者(失败组)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3例死亡,病死率为12.0%(3/25),1例撤机失败转外科。成功组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和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较失败组明显改善。2组间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的有效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间断撤机治疗脑干出血呼吸衰竭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如何成功撤离呼吸机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45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首次撤机成功或者失败时的各种指标.结果 15例(33.3%)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首次撤机成功;30例(66.7%)撤机失败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加强营养、间断撤机等治疗3~7 d后成功撤机.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6~35 d.结论 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首次撤机的成功率低,间断脱机治疗可以用来帮助患者成功撤机.此外,加强营养的摄入、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23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接受了23次(4.4%)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13例(59.1%),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13.6%),肝细胞性肝癌复发5例(22.7%),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4.5%)。结论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肝内广泛胆汁淤积、小胆管增生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开展计划性肝穿刺,对各种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并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避免对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撤机失败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次撤机失败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医疗费用、撤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序贯治疗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序贯通气治疗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缩短了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病死率。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首次撤机失败时,采用序贯通气治疗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 index,RSBI)作为COPD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20例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均通过了1h的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记录两个时期的RS-BI:SBT前、SBT1h。同时记录年龄、性别、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评分、撤机前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6例COPD患者成功撤机,4例患者撤机失败。在成功和失败两组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aCO2(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有明显差异(P〈0.05)。以RSBI≤105bpm/L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SBT前RSBI93.8%、10%;SBT1h的RSBI93.8%、45.5%。SBT1h的RSBI与PaCO2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8%。结论 SBT1h的RSBI预测COPD患者成功撤机的准确性高于SBT前,其与PaCO2联合评价将提高预测撤机成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肺指数(IPI)对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ICU住院,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9例,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0)和撤机失败组(n=29)。比较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IPI、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及两者联合对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根据IPI将患者分为IPI<4分组(n=35)和IPI≥4分组(n=74),比较IPI<4分组和IPI≥4分组治疗时间及气管切开率。结果撤机成功组入ICU时APACHE Ⅱ评分低于撤机失败组,呼吸频率(RR)、脉率(PR)慢于撤机失败组,血氧饱和度(Pet CO2)、IPI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ICU时APACHE Ⅱ评分、IPI为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与无刨序贯性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41例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22例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19例。A组按常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无创呼吸机。结果: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5.7±6.2d.明显长于B组的10.2±4.6d(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6±8.5d,明显长于B组的16.3±7.2d(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5.5%,明显高于B组的15.8%(P〈0.05);A组患者的一次脱机成功率为54.5%,明显低于B组的84.2%(P〈0.05);A组存活率为95.5%;B组存活率为94.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21例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予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9例采用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治疗初基础情况和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序贯组较传统组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控制好转,痰液性状改善情况下停有创,序贯无创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108例,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106例患者成功脱机、拔管,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 采取恰当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有较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依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372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2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依赖组91例。年龄≥70岁、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功能≥NYHAⅢ级、脑血管意外并吸入性肺炎、脓毒症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体质量指数<18.5kg/m2、运动神经元病与呼吸机依赖关系密切。结论对于≥70岁患者,既往有COPD病史患者应尽早脱机,根据病情行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另外积极改善心功能,加强肺部及全身感染的控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MODS的发生是减少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eas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6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撤机前后的pH值、PaO2、PaCO2的改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血pH值及PaO2均有升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G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2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2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例(5%)和8例(40%)(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4±2.5)d和(15.3±3.2)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6.2±2.8)d和(25.8±4.2)d(P〈0.01)。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vs 8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别;治疗后72 h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H及PaO2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无创通气治疗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引起Ⅱ型呼吸衰竭而出现昏迷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引起昏迷的患者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2小时及上机后10小时的神志、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成功脱机率,有创通气上机率。结果47例中38例(81%)进行无创通气后2、10h,神志、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均有显著性改善,并成功避免了有创通气,这其中包括3例肥胖患者(BMI≥30)。9例(19%)加重患者。结论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无创通气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伴有肥胖的患者选择无创通气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