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李忠义 《现代保健》2010,(35):68-69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手术治疗100例,非手术治疗26例。治愈119例(94.4%),死亡7例。死亡病例均为ISS≥25分的患者。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病急且病情复杂,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其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早期交通伤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急诊处理。方法7年急救交通伤伴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均行剖腹手术,腹内主要脏器损伤依次:脾、肝、小肠、十二指肠、胰腺、结肠、肾脏、膀胱、下腔静脉、膈肌及卵巢。结论交通伤致腹部闭合性损伤伴有多发伤,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处理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多脏器伤处理应抗休克和外科处理同时进行。除非伤情严重,一般顸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罗秋娥 《现代保健》2012,(21):55-56
目的:总结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经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实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9例术后引流通畅,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住院10-21d。结论: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各种引流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的综合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高腹部创伤诊治水平。方法对127例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经治疗后,治愈58例,好转37例,死亡32例。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诊疗,要合理的安排整个救治过程,采取综合治疗,防止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生,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2月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126例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及早期观察要点。结果 闭合性单纯腹腔脏器损伤87例,伴发腹外脏器损伤39例,非手术治疗106例,手术治疗20例。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1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护理观察有无伴发内脏损伤及腹外脏器损伤,为医生及时动态地提供有效的观察结果,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5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58例均手术。治愈54例,死亡4例。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程度重,复合伤多见,积极的围手术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救治策略,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及时救治,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诊治的2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救治策略。结果26例患者早期诊断正确,给予及时救治均获治愈。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早期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时晓红 《现代保健》2009,(25):103-104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5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经细致的观察护理,53例患者中48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建春 《现代医院》2008,8(9):53-5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6例均治愈,未及手术死亡5例。118例手术患者术中死亡2例,另1例死于重型脑外伤合并后腹膜血肿,肾蒂撕裂伤,1例死于脾蒂撕裂腹腔大出血,失血量达4 500 ml术后9 d死亡l例。治114例,l例二期手术后治愈。结论维持生命体征,快速综合评估伤情,及时急诊手术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龚长平 《中国保健》2006,14(2):28-28
经剖腹证实的8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情况,结合文献提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时相性".强调对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观察和重复使用特殊检查的必要性,提出不宜把腹穿阳性作为剖腹探查的绝对指征,总结腹部脏器各种闭合性损伤的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抢救措施及预后状况。结果32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87例(57.01%),中残23例(7.01%),重残10例(3.05%),植物生存状态5例(1.52%),死亡103例(31.40%)。结论在处理重型颅脑外伤时,应仔细检查全身的每一个部位,决定手术时,应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注意多科配合抢救,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疑似并发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疑似并发真菌感染的有27例,确诊的有5例,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有26例感染治愈,1例死亡.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疑似真菌感染,应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用药、用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内压监测在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洁明  冯丹 《现代医院》2005,5(11):54-55
目的探讨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可能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病人进行腹腔内压测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根据腹腔内压测定结果可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间隙综合征以多脏器功能损伤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腹腔间隙综合征一经诊断需及时腹腔减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胸外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以往我院诊治的重度胸外伤病例36例.结果:死亡2例,其他34例均治愈,病死率6%.结论:准确及时的治疗方案是提高重度胸外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军事训练伤多功能治疗康复仪的原理和组成、技术指标和功能。该治疗康复仪主要用部队官兵在军事训练、执勤和运动中发生的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无创无副作用、实用多功能、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治疗军事训练伤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策略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命质量 ,不仅给儿童和家庭带来身心痛苦 ,也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儿童伤害的有效干预和控制过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协作、多部门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积极提倡和推行社区干预是一个有效、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想选择。结合对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的统计分析 ,对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的原则、策略的选择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02年9月~2004年9月急诊室就诊的239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6~12岁学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意外伤害类型及排位在0~14岁儿童中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职业性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aCE)中毒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三氯乙烯中毒预防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1993~2003年诊断的三氯乙烯中毒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工龄、累积时间加权浓度、行业等构成特征。结果:TCE中毒病人共83例,其中14人死亡,病死率16.9%。TCE职业中毒病例临床表现有如下共同特征:1、发热;2、皮肤损害,以弥漫性斑丘疹最为常见,严重者发展为表皮坏死松解症;3、化学性肝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等指标显著增高;4、潜伏期为30d左右;5、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年龄构成差异;6、有明确的接触TCE职业史,但无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7、尿三氯乙酸与中毒无明确对应关系,中毒患者三氯乙酸浓度不一定超标,超标者也不一定有临床表现。结论:TCE引起的职业损伤是本区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其所引起的病症与传统的毒理学描述不同。应加强TCE作业工人的就业前筛检与就业中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局部降温的新方法与仪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对人脑组织进行局部降温的新方法及仪器,使用制冷器件对脑血液循环系统进行降温,而对人躯体部分实施保温或升温,从而实现脑部局部降温目的。它将为临床脑保护提供一种切实有效和安全方便的方法与仪器,可广泛应用于脑损伤病人的救护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