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回肠肛管贮存袋手术 ( IAP)已广泛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 ,作者观察 IAP加作或不加作转流性回肠造口的远期效果 ,患者均于 1989~ 1996年住入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炎性肠道疾病中心 ,共施行 IAP 130例 ,计男 66例 ,女 64例 ,12 7例为溃疡性结肠炎 ( UC) ,3例为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FAP)。 10 4例接受激素治疗 ,平均 2 2 0 mg氢化考的松 ,其中 6例还用了巯嘌呤。平均年龄 34 .1± 11.9岁( 13~ 70岁 ) ,平均随访 75± 2 0个月 ( 4 3~ 119个月 )。10 2例未加做转流性回肠造口 ( DI) ,余 2 8例因不适宜一期手术而加…  相似文献   

2.
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息肉病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有许多重建手术,1985年Nicholls介绍了W型回肠贮存袋方法,以后采用了J型贮存袋的优点进行了改良并放置在肛管部位。作者对109例上述W型回肠袋—肛管吻合术(WIPAA)进行了长期随访,平均为2.8±0.2年。全组中,89例为溃疡性结肠炎,19例为家族性息肉病,1例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男性60例,女性49例,平均32.4岁(11~67岁)。手术步骤包括肛提肌上方数cm处横断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法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吻合器法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治疗1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5±1.7)h(2.5~6.0 h),出血量(470±120)ml(200~800 ml),住院时间(16±5.9)d(14~27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3±5.7)个月(6~42个月)。随访期内肛门功能恢复满意;主要并发症包括切口相关并发症5例,腹痛伴间断便血4例,储袋炎4例,肠梗阻3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双吻合法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和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 ( UC)的首选手术方法 ,但这一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 ,有的需再次手术。有时需作一无功能回肠造口 ,作者分析 154例 IPAA中施行无功能回肠造口的指征及其后果。英国伯明翰依丽莎白皇后医院于 1983年~ 1993年曾施行 154例IPAA手术 ,采用 2个 S型贮存袋和肛管内粘膜切除以及手法吻合 ,1个 S型贮存袋用吻合器吻合 ,13个W型贮存袋 ,138个 J型贮存袋 ,均切除肛管内粘膜 ,其中 94个全用吻合器操作。分析后来加作无功能回肠造口的结果。2 8例需作后期无功能性回肠造口 …  相似文献   

5.
全结直肠切除并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1984~1998年间进行的9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S”形储袋6例,“J”形储袋3例。9例均存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非手术冶疗后缓解;1例发生储袋瘘导致盆腔感染,最终切除储袋,行回肠造瘘:伤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1~13年。排便次数中位数为5次/24小时(4~10次/24小时)对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的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6.
直肠结肠切除并以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首选手术 ,由于报道的病例不多 ,很难评估不同年龄组病例的IPAA功能结果和生活质量。作者收集OhioCleveland临床基金会结肠直肠外科于 1 983~ 1 999年收治的1 895例IPAA手术 ,至少经 6个月随访 ,按术时 <45岁、46~ 5 5岁、5 6~ 65岁和 >65岁分组进行分析 ,观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后者用Cleveland生活全面质量(CGQL)评分评估。手术满意度以 1~ 1 0分计 ,1 0分者指完全满意。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时多数超过 65岁 ,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多…  相似文献   

7.
Lin JJ  Song ZF  Xu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61-863
目的 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5~ 2 0 0 2年间共对 6 1例患者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其中UC 2 5例、FAP 34例、其他 2例 ,应用S袋 2 5例、S J袋 13例、J袋 17例以及W袋 6例 ,术后随诊 1~ 18年、平均 8年 ,比较分析术后控便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 ( 10 / 6 1) ,其中UC患者 ( 2 4 % ,6 / 2 5 )高于FAP患者 ( 12 % ,4 / 34) ,W袋高于其他各袋 ,手法吻合 ( 2 0 % ,8/ 4 1)高于吻合器吻合 ( 10 % ,2 / 2 0 )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2 4h大便次数平均为 4 2次。日间 84 % ( 4 3/ 5 1)、夜间 75 % ( 38/ 5 1)的患者排便能自控 ,6 % ( 3/ 5 1)的患者有明显的大便失禁。大部分患者对目前的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结论 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可维持UC与FAP患者肛管自控功能和可接受的大便次数 ,术后并发症较少 ,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溃疡性结肠炎手术多采用全直肠结肠切除和回肠造瘘、全结肠切除和回肠直肠吻合术等 ,近期又兴起贮存袋的重建手术。传统在粘膜切除后作手工缝合和不切除粘膜而用双吻合器缝合两种 ,对这两种方法有争论。高床位数中心报道了数千例手术经验 ,声称其中某一种方法较好 ,而低床位数中心对此则无研究。附表 术后并发症粘膜切除组( 2 2例 )双吻合器组( 2 2例 )早期 :盆腔脓肿 8   2  伤口感染 43 腹内出血 1 0 肺功能不全 1 0 暂时腓神经麻痹 1 1 下消化道出血 0 1 死亡率 1 1后期 :吻合口狭窄 42 贮存袋炎 1 3 肠梗组 1 3 瘘 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0月,对13例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3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施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其中2例合并下段直肠癌。前9例分离顺序为乙状结肠、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后7例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小肠"J"贮袋肛管吻合术10例,直肠癌根治回肠造口术2例,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540min,平均269min。出血量50~5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12~48h。住院时间14~20d。无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内脏血管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全组随访4~38个月,除2例回肠造口外,余14例出院后3个月内大便6~15次/d,半年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d。1例回直肠吻合者术后8个月复查直肠息肉复发,电切后随访2年未再发。2例直肠癌无切口种植转移,其中1例直肠癌术后8个月肝、肺转移死亡,另1例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结肠切除和回肠J形贮存袋 肛管吻合术后 (IPAA)的胃肠运行功能 ,并分析后者与每日排便次数的相关性。取日本东京Nihon大学医学院第一外科收治的 40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行IPAA患者进行分析 ,计男 2 6例、女 1 4例 ,平均年龄3 9.5岁 ( 1 5~ 5 9岁 ) ,分成排便功能良好的A组 (指每日排便不超过 6次 )和功能不佳的B组 (指每日排便≥ 7次 )。在回肠造口封闭后 96.3个月 ( 4 8~ 1 2 0小时 )进行检查 ,该时患者已能进食如常 ,研究前停药 48小时。术后询问排便次数。还服用由凝胶丸包含的 2 0个放射不透光的聚乙烯…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息肉病主要系粘膜病变,切除结肠及直肠粘膜可予治愈.单纯直肠内回肠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不满意,未能广泛采用.本文报道作者近12年来应用带顺蠕动回肠袋的直肠内回肠拖出术治疗上述两种病变的经验.全组溃疡性结肠炎49例,多发性息肉4例,其中8例不伴回肠贮存袋者不予统计在内,故供分析的仅45例,计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19.4岁(8~55岁).均无直肠瘘管或脓肿,小肠X线检查结果正常.手术分二期进行,术前48小时起给清流汁,静脉给予妥布霉素及林可霉素,1年内原用强的松者给予激素静脉注射.Ⅰ期手术45例,除9例外,直肠切除平面均低于腹膜返折下2cm.直肠肌层作环形切断,用蘸有肾上腺素溶液的海棉钝性分离直肠粘膜至齿状线上3~4cm处,于肛隐窝平面切断.游离回肠系  相似文献   

12.
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 ( IRA)是一常见手术 ,已有报道该手术死亡率低 ,功能效果满意 ,本文对此做一回顾性研究。  方法 :1 990~ 1 999年圣 .马克医院对 2 1 5例病人施行 IRA、女 1 1 8例 ,男 97例 ,平均年龄 33岁( 2 5~ 47岁 )平均随访时间为 2年 9个月 ( 1~ 5年 )并对临床病历记录、术后病程、肠道功能和远期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指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 5 2 .1 % )、克罗因病 ( 1 4% )、功能性肠道失调( 1 4.4% )、溃疡性结肠炎 ( 84% )、结肠癌 ( 4 .7% )。30 d内总死亡率、并发症分别为 0 .9%和 2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的价值。方法1994年9月至2004年9月对18例全结肠切除患者应用三环形回肠贮袋加选择性截流术,其中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14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结果18例获12月~5年随访,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6.7%),贮袋阴道瘘、早期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各1例,均治愈。术后平均排便频率:术后2周内4.9次/d,1个月3.8次/d,6个月3.1次/d,1年1.8次/d。至6个月时都能控制干便,其中控制正常者15例(83.3%),控制欠佳者3例(16.7%),无大便失禁。但稀便控制能力较差,至1年时仍有1例(5.6%)患者稀便失禁。无一例须插管排空。结论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排便功能好,是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以来,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已用直肠全结肠切除和回肠袋肛管吻合(IPAA)治疗,其回肠装有两肠襻(J)、三肠襻(S)或四肠襻(W)型之分,而以1型回肠袋最为常用.近期对手术已作了改进,在某些病例省略了暂时性回肠造口术,缩短了住院日期.IPAA术后肛管排便功能如何和回肠袋有什么并发症,均是临床上关注的问题.美俄亥俄州Cleveland临床基金会肛肠外科自1983~1993年共施行直肠全结肠切除和IPAA手术1005例,其中455例为女性.术前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858例(85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62例(6.2%)、病因尚未确定的结肠炎75例(7.5%),其余有TNM2期结肠直肠癌4例、幼年型息肉瘤4例以及结肠直肠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和巨结肠各1例.平均随访35个月(1~125个月).术后病理学诊断确定术前诊断的46例溃疡性结肠炎和21例诊断未定的病例均为克隆病.分析手术指征计内科治疗失败422例、组织发育不良104例、癌肿23例、中毒症21例、出血29例、失禁或便急40例、预防癌变18例、结肠直肠狭窄11例和便秘1例.另296例在完全切除了直肠后仍有结肠病变.349例原已施行各种结肠等手术,如结肠切除和回肠直肠吻合术,部分结肠切除和回肠造口术(达280例)、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口术、直接回肠肛管吻合和IPAA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次/全结-直肠切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1月。行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8例。年龄33—65岁,中位数44岁,包括结一直肠多发肿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慢传输性便秘2例。行回肠储袋一肛管吻合3例、回肠储袋一直肠吻合3例、盲肠一直肠吻合2例。预防性回肠造瘘5例。结果8例均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5—7.5h,中位数6h。术中出血量150—400ml,中位数200ml,无术中、术后输血。术后48h进食。8例随访4~31个月,中位数25个月。腹腔内残余感染1例(溃疡性结肠炎),吻合口狭窄1例(家族性息肉病)。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能够安全、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术式,但就实行该手术的年轻患者的长期效果的随访资料却很少。为了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年轻患者在接受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的远期效果(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形象、性功能等),vanBalkomKA等人对1992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行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26例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年龄10~24岁,术后至少随访1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施行回肠袋-肛门吻合术(IPAA)的并发症和危机因素。分别进行了生化测定、胆道造影、内窥镜检查以及肝活检等。手术原因计症状难治10例、癌前期或癌病灶28例、中毒性巨结肠和结肠穿孔各1例,分两期进行IPAA。全组中位值年龄为33.5岁(15~53岁),男女之比为1.5:1。除4例外,病人的AKP均增高,4例血清胆红素增高,9例血清白蛋白低下,3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2例做了胆道造影,发现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8例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以改善排便控制功能,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1984 ~1998 年间进行的9 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S”形储袋6 例,“J”形储袋3 例。9 例均存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 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1 例发生储袋瘘导致盆腔感染,最终切除储袋,行回肠造瘘;伤口感染1 例;切口疝1 例。随访8 例,随访时间1 ~13 年。排便次数中位数为5 次/24 小时(4~10 次/24 小时) 。对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20.
自 1978年以来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术 (RP)和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IPAA)是治疗粘膜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手术方法 ,但有门静脉栓塞 (PVT)的发生。 Cleve-land临床基金会结肠直肠外科于 1997~ 2 0 0 0年共行IPPA手术 70 2例 ,在术后 10周内行腹部 CT扫描。按检查结果分析下列 4组 :PVT伴脓毒性并发症 (A组 )或不伴脓毒性并发症 (B组 ) ,无 PVT伴脓毒性并发症(C组 )或不伴脓毒性并发症 (D组 )。分析病人一般统计学、症状和临床过程。结果 在 70 2例中 ,94例在 IPAA术后曾行 CT扫描 (平均术后 2 0天 ) ,计男 4 8例、女 4 6例 ,PVT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