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代谢组学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通过研究小分子代谢产物而了解机体代谢的改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然而在营养学领域却刚刚起步.研究的最终目的虽是一样的,但营养代谢组学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小分子物质数据库的建立、许多干扰因素对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筛选的影响等.即便如此,由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虽滞后,但研究者们对营养代谢组学的发展仍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在临床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策略发生了巨大改变,新的技术可以分析大量的基因产物,这使得人们有可能全面了解生物体系内的分子调节机制。代谢组学的研究目的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器官及生物样品中特定状态下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及外源性复合物对人体所有代谢产物的影响。体液或组织的代谢谱可以作为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的生物标志物。在饮食或营养干预下机体的代谢变化可用代谢组学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会对健康提供更个体化的信息。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在临床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1儿童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深入发展,表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脑发育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都为胎儿和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对远期健康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人们的营养学观念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对儿童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新的认识。营养不仅仅只为满足胎儿、婴幼儿体格发育增长的单纯需求,实际上营养素已超越营养的作用:良好的营养可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在胎儿形成-出生-儿童发育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食物组学为近几年出现的新兴学科,借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研究食物和营养领域问题,解决现代食物科学和营养研究中有关食物安全性、溯源性、质量、新食物、转基因食物、功能性食物、营养制品等有关问题。本文综述了食物组学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C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代谢调控异常,且相关代谢产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日趋成熟,并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该文就CD患者多系统的代谢变化、代谢组学在CD诊疗中的应...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里已经开展了对癌症、代谢性疾病、肥胖和营养学的应用研究,成功地找到了具有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促进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就从代谢组学及其简史、代谢组学方法学的基本指向、儿科代谢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的哲学指向等四个方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完善,它们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病因研究、机制研究、诊断方法研究、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营养学研究中科学地应用这些组学平台有助于将营养学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主要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分析策略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代谢综合征是以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共同聚集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识别早期代谢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还可以识别高危人群。本研究将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探索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确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各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频数匹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浆的代谢谱,并对谱图的积分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辨识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高,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磷脂酰胆碱、乳酸/苏氨酸及丙氨酸水平较低。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脂代谢异常和氨基酸代谢异常,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为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组学”分析策略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完善,它们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病因研究、机制研究、诊断方法研究、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营养学研究中科学地应用这些组学平台有助于将营养学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主要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分析策略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以质谱、核磁共振等高通量、高灵敏度技术为检测平台,以生物体系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能够准确反应外界干预下机体代谢应答的变化。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生物活性成分作用机制、膳食干预、营养流行病学及营养相关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营养学报,2021,43 (6):609-614]  相似文献   

11.
探索疾病病因是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暴露组等组学技术的进步, 肿瘤病因学研究进入系统流行病学研究阶段。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发掘肿瘤遗传易感位点及其致病机制。暴露组学研究探索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及其致病效应。而代谢组处于生物调控网络的下游, 反映了基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总效应, 有助于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介绍基因组学、暴露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结多组学和系统流行病学在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仅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辐射防护研究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从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模型的代谢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的临床研究等方面,综述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在辐射损伤中的诊断和机制研究,以及在辐射防护药物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营养、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0引言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领域能像临床营养这样取得如此巨大和有价值的进展[1].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分子学及细胞内传导系统的研究,我们对营养素、激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细胞代谢的作用,以及细胞代谢的调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完成,生命科学从此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因此,人们也十分关注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科学如何影响营养支持的研究及营养支持研究如何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蛋白质组学的进展,谈一谈后基因组时代营养支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大鼠血浆小分子物质代谢组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利用代谢绀学方法检测能反应营养小良大鼠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探讨代谢组学在营养小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实验分为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大鼠自由进食、饮水,营养不良组自由进水,每大给予该体质苗大鼠所需食物的60%.造模成功后,收集大鼠血浆,用液质分析(LC-MS)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皿浆小分子物质.结果:营养不良组大鼠与对照绀相比,血浆中肉毒碱和色氨酸碎片含量增加,而甜菜碱、棕榈酰肉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化生四烯酸等含量均降低. 结论:用LC-MS方法检测得到的小分子物质与大鼠营养不良相关.代谢组学可作为营养小良指标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病因未明,且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寻找早期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对于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近年来国际上在骨关节病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进展,综述了大骨节病既往在代谢方面的研究以及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寻找生物标志和进行病因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一环,已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它在营养学中的应用将逐步实现个性化的膳食搭配,在食品安全领域能促进分子毒理学的发展,在食品溯源和成分评价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仪器手段的创新以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它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入,而多种组学数据库的建立和整合也将推动系统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肝脏在营养调控中起到核心作用,终末期肝病患者常由于代谢异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的营养评估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饮食摄入并不能满足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需求,近些年,肠内外营养制剂的使用已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但仍缺乏一个“金标准”。如何制订适宜的营养支持方案是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相关问题加以阐述,旨在为终末期肝病患者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内源代谢物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代谢组学方法源于毒理学研究,并促进了毒理学的研究进程。代谢组学不仅能为毒性的筛选提供快速和准确的方法,也为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动态的研究技术,还为毒性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简要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矽肺大鼠血浆脂质组学, 筛选矽肺模型中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途径。方法于2021年5月,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矽肺1周(S1W)组、矽肺2周(S2W)组和矽肺4周(S4W)组, 每组5只。通过气管灌注1 ml二氧化硅(SiO2)50 mg/ml混悬液或生理盐水构建大鼠矽肺模型, 分别于1、2和4周处死大鼠, 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情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IMS-QTOF)对血浆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 筛选出矽肺模型中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脂质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S1W组大鼠肺组织有结节的形成, S2W组和S4W组中结节逐渐增大, 肺泡结构逐渐被破坏。代谢组学筛选出S1W、S2W、S4W组中分别有14、24、28个差异代谢物, 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 脂肪酸降解,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的生物合成和脂肪酸伸长等代谢途径。结论矽肺大鼠模型中血浆脂质代谢物存在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一环,已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它在营养学中的应用将逐步实现个性化的膳食搭配,在食品安全领域能促进分子毒理学的发展,在食品溯源和成分评价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仪器手段的创新以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它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入,而多种组学数据库的建立和整合也将推动系统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