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MRI不同序列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颅脑MRI TSE T_1WI、T_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序列及DWI四种不同序列扫描,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对颅脑MRI影像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常规MRI表现:颅内异常病灶患儿32例,11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检测阳性率为74.41%,阳性患儿中病灶一般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单发病灶10例(31.25%),多发病灶22例(68.75%),影像显示主要病灶位于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区,部分累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呈大片或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43例患儿37例进行增强扫描,其中9例见轻度斑片状强化,其余未见强化灶。FLAIR序列表现:43例患儿在FLAIR序列中全部表现为高或略高信号,阳性率为100%,单发病灶17例(39.53%),多发病灶26例(60.47%),其病灶及数目、分布、累及范围清晰可见。DWI表现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值:DWI序列中呈等或稍高信号患儿15例,均匀高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2例。病毒性脑炎的ADC值[(0.82±0.18)×10~(-3)mm~2/s]较对侧正常脑白质[(0.71±0.21)×10~(-3)mm~2/s]升高,二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中,常规TSE T_1WI敏感度较低,早期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与DWI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患儿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统计患儿MRI诊断结果,计算小儿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统计漏诊、误诊情况,同时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特征。结果:MRI检出小儿病毒性脑炎脑内病灶67例,检出率为83.75%(67/80),其中12例(15.00%)患儿漏诊,1例(1.25%)患儿误诊。MRI影像特征:可见脑内病灶及异常信号(T1W1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病灶形态呈斑片状、大片状及脑回状,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少量患者范围或大小不对称。结论:MRI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存在影像学表现特征,可为该病临床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筛选临床诊治 38例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学资料 ,均加做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检查 ,其中 2 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脑内有多发病灶 2 8例 ,单发病灶 10例 ,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MRI上呈长T1长T2 信号 ,增强扫描中 13例呈不规则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及类环形强化。结论 头颅MRI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MRI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35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扫描。结果:35例中发现51个病灶,其中额叶18个,颞叶9个,顶叶10个,枕叶7个,小脑5个,丘脑2个;T1W1 19个病灶呈等信号,29个病灶呈低信号,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1 38个病例呈高信号、13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35例病灶中5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10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6例,14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WI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幕下,4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共17个病灶,位于小脑蚓部3个,小脑半球9个,桥小脑角区1个,小脑幕旁2个,延髓背侧2个,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等或稍低信号,3例可见明显灶周水肿,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 b=1000,病灶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单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表现缺乏特征性,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头颅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MRI T1加权血管成像(T1WI)序列、MRI T2加权血管成像(T2WI)序列相比较显示病灶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经MRI检查确诊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38例MRI资料,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3~88岁,平均68.5岁。结果 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7例、略高信号1例,阳性率约97%;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3例、等信号2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约89%;T1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28例、等信号9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阳性率约73%;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月84%。结论与FLAIR序列、T1WI序列、T2WI序列相比较,DWI序列对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显示率高,具有更加稳定、清晰、早期显示病灶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肝癌MRI平扫、LAVA多期增强及DW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3例(38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MRI扫描资料,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 23例小肝癌患者中,共有38个病灶。平扫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5个,等信号3个;T1WI呈均匀低信号20个,不均匀低信号5个,高信号10个,等信号3个。DWI高信号36个,2个病灶显示不清。LAVA增强扫描,病灶呈速升速降29个;缓升速降5个;持续强化3个;无强化1个。延期见包膜强化18个。结论 MRI平扫、LAVA增强扫描和DWI成像的结合,绝大多数小肝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MRI平扫T2WI、DWI呈明显高信号,T1WI低信号,FLAIR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无强化.6例信号不均匀,T1WI、T2 WI及FLAIR呈高信号、混杂信号,DWI呈等、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脂肪抑制示多发低信号;增强边缘或局部轻、中度强化.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多样,信号复杂,综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42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 42例中发现156个病灶,其中额叶37个,颞叶27个,顶叶39个,枕叶22个,小脑21个,丘脑10个;T1WI 58个病灶呈等信号,80个病灶呈低信号,1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I 76个病灶呈高信号、36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痛灶中6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9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7例,16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 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殷敏敏  徐丽艳  余永强 《安徽医药》2017,21(7):1220-122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术前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其中1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结果 17例血管外皮瘤中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脑内多发病灶,病灶边界清晰,14例病灶呈分叶或浅分叶状.MR平扫T1WI:8例呈混杂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0例呈混杂信号,4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FLAIR: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行DWI扫描6例病灶中5例实质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不均质明显强化,8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7例瘤体内可见出血信号,15例肿瘤体内或边缘可见散在小囊状或多发迂曲的流空血管影.14例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信号.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急性脑干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均已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其中超急性期(<6h)1例,急性期(6~24h)6例,亚急性期(24~72h)43例,均行FLAIR T1WI、FLAIR T2WI、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扫描。测定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做对照分析。结果①50例患者的DWI均能快速、敏感得显示位于脑干的急性梗死灶,明显优于常规FSLAIR T1WI、FLAIR T2WI序列。②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灶的ADC值均下降,各期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及ADC值在发现急性脑干梗死灶较常规MRI扫描及CT具有更高敏感性,能快速、准确诊断脑干急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3.
垂体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总结了32例垂丛肿瘤的MRI表现。方法:C地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中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上累及视交叉(71%)及向两侧侵袭海绵窦。  相似文献   

14.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 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 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脑部病变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脑部MRI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方法对9例临床疑似艾滋病患者经验血予以证实的脑部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脑内病变中均为多发、多部位、多种形态并存的"三多"征象,在艾滋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病灶位于大脑半球额、顶叶脑灰白质交界区(8例),1例并发脑干病变,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病变大多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呈环状强化;7例并发脑萎缩。结论MRI在诊断艾滋病患者脑部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季鹏  袁晓毅  王全帮 《安徽医药》2012,16(2):204-20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2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3例,急性期19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DWI有助于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DWI表现,并探讨全身DWI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怀疑或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3.0T磁共振全身DWI扫描,扫描结果经3D MIP重建,黑白反转,形成类PET影像,并测量病变区域的ADC值。结果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实性成份在DWI图像上均显示为明显的高亮信号,病变区域的ADC值较低,囊变及坏死部分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对比度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序列,较常规序列可以检出更多更小的病灶。结论磁共振全身DWI具有检查速度快,无需注射造影剂及接受辐射,可以用于肿瘤患者的检测及分期,及肿瘤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10例经临床证实RPLS病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8例,男性2例,10例常规行T1WI、T2WI、FLAIR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6例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 10例患者MRI检查均发现脑白质水肿,7例为双侧对称性分布,3例不完全对称;病变累及顶枕叶居多,少数累及基底节区、颞叶、额叶。病灶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明显高信号,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MRV脑静脉、静脉窦未发现异常。10例治疗好转后复查,5例病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消失,2例部份消失。结论 MRI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以FLAIR序列最为敏感;MRI是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