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电图、脑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临床疑似病例MRI分析: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病原学检查技术的限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而大都由临床表现,脑脊液(CSF)、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MRI)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MRI对组织的分辨率高,能够很好显示灰质和白质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病毒性脑炎在早期诊断中使用脑电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病毒性脑炎300例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均予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阳性检出率87.00%、阴性检出率23.00%;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率97.67%、阴性检出率2.33%;磁共振成像的阳性检出率82.67%、阴性检出率17.33%;多层螺旋CT的阳性检出率79.33%、阴性检出率20.37%。脑电图检查结果准确度高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P <0.05)。结论 脑电图有着可重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尽早将儿童病毒性脑炎高峰期脑功能状况反映出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并探讨常规与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151例常规与动态脑电图监测资料,比较两种脑电图检测异常率以及异常程度与预后关系。结果患者常规脑电图监测总异常例数为93例,监测异常率为61.6%;而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总异常例数为143例,监测异常率为94.7%;动态脑电图组监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监测重度异常者致死、致残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脑电图监测正常者致残率明显高于动态脑电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脑电图监测相比,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且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更为准确,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及评估预后首选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病毒性脑炎常伴有脑电图的异常,本文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5例患者轻症组26例,中症组19例,重症组10例,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入院时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脑电图异常及异常程度的分布情况,分析脑电图异常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共48例(87.27%)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病情越重。脑电图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预后越差。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5例患者(125条韧带损伤)中骨质改变23条,半月板损伤68条,关节腔积液36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关节镜、手术得以证实。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I确诊率较高,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既能精确反映膝关节损伤部位及其病理变化,还能有效反映病变程度,诊断结果优于X射线、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MRA)表现及相关MRI改变对中、重度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诊断价值及依达拉奉的治疗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脑脊液常规,脑电图,颅脑CT等检查临床怀疑的中、重度HSE患者进行MRI及增强MRA检查,48例确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依达拉奉配合传统抗病毒等治疗,对照组22例行传统抗病毒等治疗。结果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4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正常。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应用增强MRA技术对怀疑HSE的患者进行确诊,依达拉奉对治疗HSE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选择病毒性脑炎患者80例,分别进行CT、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的评定分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脑电图.结果 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为80.0%,脑脊液检查的异常率为65.0%,CT检查的异常率为60.0%.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显箸高于脑脊液检查和CT(P<0.05).脑电图与脑脊液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脑电图与CT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6,P<0.05).轻型病毒性脑炎组脑电图的异常率是75.4%,重型病毒性脑炎组异常率是91.3%,轻型与重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有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海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9):83-8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 cTnT)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患儿96例设为观察组,伴有意识障碍的患儿29例,无意识障碍的患儿19例;伴有惊厥者26例,无惊厥者2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患儿9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HITACHI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TnT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TnT及心肌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意识障碍患儿cTnT及心肌酶阳性率高于无意识障碍患儿(P<0.05)。观察组惊厥患儿cTnT及心肌酶阳性率与无惊厥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检测cTnT有较高的检测价值、特异性,cTnT灵敏度较心肌酶高,且阳性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229例,根据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分为癫痫发作组85例和无癫痫发作组144例。分析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对比观察癫痫发作患者与无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磁共振成像(MRI)及预后情况。结果229例患者在起病0—14d共有85例(37.1%)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组与无癫痫发作组EEG及VEEG异常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Hc=22.789,P=0.000和χ^2=5.847,P〈0.05);2组头颅MRI异常率分别为70.4%和39.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8,P〈0.005);2组皮层病灶发生率分别为53.5%和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P〈0.05);2组病死率分别为24.7%(21/85)和8.3%(12/144),自动出院及院内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结论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以强直阵挛性发作最常见,EEG及VEEG改变明显,MRI早期病灶及皮层病灶易于继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1):33-35
小儿病毒性脑炎根据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儿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甚至短期内死亡。因此,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后遗症、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产前行MRI检查,10例为产后。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同期行增强扫描,总结其MRI征象。结果 16例手术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MRI诊断15例(15/16,93.75%),6例产前MR示胎盘形态欠规则,与子宫交界面不清;10例产后MR表现为胎盘植入呈不均匀长T1、长或混杂T2信号,内见点、条状短T2信号;与邻近正常子宫壁分界不清;子宫浆膜层信号中断;子宫壁或宫旁血管增多;病灶内伴短T1出血信号;2例增强后胎盘明显强化。结论 MRI对胎盘植入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彩超和MRI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疑诊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分别进行彩超和MRI检查,与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0例患者中凶险型前置胎盘共8例。彩超组误诊1例,漏诊3例,符合率为87.54%;MRI组误诊1例,漏诊1例,符合率为88.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超、MRI都是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适宜方法,但MRI在对合并后壁胎盘植入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在彩超诊断不明确患者,可联合MRI检查,有望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区肿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I与MRCP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5例,门静脉受侵4例。结论 MRI一系列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定性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部位隐性骨折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08~2008-01行MR检查的62例临床高度怀疑隐性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膝关节周围32例,脊柱18例,髋关节4例,胫骨中下段4例,踝关节周围3例,眼眶1例。MRI主要表现为在SE序列T1WI上,均呈片状广泛或局限的不规则的低信号,在FFE序列或TSE序列T2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其范围和程度不如T1WI所显示,在STIR上,均呈明显的片状高信号。隐性创伤性骨折,尚能显示一条或多条线样异常信号,代表骨小梁断裂交错形成的骨折线。线样异常信号多呈低信号,亦可以表现为高低混杂的异常信号带。常伴有韧带、软骨等损伤。结论MRI能够准确发现和早期诊断各类隐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中,乳腺导管癌41例,乳腺小叶癌7例,隐匿性癌3例,炎性乳腺癌1例,乳头状癌2例;胸肌转移13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7例(11例单发,6例多发).结论 MRI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膝关节损伤患者54例,对其中经临床或关节镜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的37例行MRI征象分析。结果半月板(角)损伤共83个:Ⅰ级损伤17个,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球状或椭圆状高信号;Ⅱ级27个,表现为水平线状高信号,可延伸至关节囊缘(内侧),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39个,表现为半月板内高信号达关节面,多发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关节镜结果比较,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为90.4%。结论 MRI是可靠的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