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起搏在术后胃动力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术后胃轻瘫占胃轻瘫病因的 10 %。大部分腹部手术均对胃动力学产生影响 ,其中一些无法避免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式(如近端胃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 )及一些对胃肠解剖、生理功能改变较大的术式 (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极易发生严重胃轻瘫 ;而术前患糖尿病、硬皮病、其他胶原性疾病及胃出口梗阻的患者 ,术后也常发生严重胃轻瘫。现阶段术后胃轻瘫的治疗主要采用西沙必利、红霉素等促胃动力药物 ,但这些药物由于耐药性等原因通常作用有限 ,且对部分严重胃动力障碍患者疗效不佳。一、术…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4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占整个胃瘫综合征发病率的19%。由于胃瘫发生后,通常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逐渐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以前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胃潴留”等。近年来也有作者提出以“胃麻痹”冠名或按照英文字面翻译成“胃轻瘫”。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在程度上与腹部手术引起的胃瘫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人胃排空检查和普瑞博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珩  刘云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7):360-361
本文采用标准试验餐加固体小钡条作胃排空检查以观察糖尿病人胃排空状态及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普瑞博思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糖尿病人胃排空障碍发生率38.8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x^2值为10.93);(2)糖尿病伴胃轻瘫组与糖尿病无胃轻瘫组相比,具有病程长、血糖水平高的特点;(3)普瑞博思10mg,3次/日治疗两周后,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胃轻瘫症状  相似文献   

4.
胃轻瘫伴便秘30例药物治疗分析天津市滨江医院胃镜室(天津300022)及来荣胃肠动力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此方面的研究报道和争议很多。胃轻瘫临床上也称胃排空迟缓或胃排空障碍。本文就西沙比利《cisapride普瑞博思)治疗胃轻...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患者不需手术均基本恢复。治疗时间7-59d,平均24.2d。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胃轻瘫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因此,须引起腹部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诱因颇多,现仅就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浅谈其预防与处理方法。一、腹部手术后胃瘫胃术后胃瘫也称胃术后胃无张力症(或称胃轻瘫)。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此病的发生率也较高犤1犦。胃瘫也可发生在胰腺等其他腹部手术和妇科手术后,甚至可发生于心肺移植术后犤2…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治疗特发性和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20例特发性及糖尿病性胃轻瘫病人静滴和口服红霉素的治疗价值。静滴红毒素后固体食物胃内潴留2小时的百分率从开始的85%±12%降至19%±27%,口服红霉素4周后为45%±20%;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红霉素对于特发性及糖尿病性胃轻瘫有明显的恢复动力效果,可做为一新的胃动力药。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胃瘫的发生与精神一神经因素、胃手术创伤、麻醉因素、禁食、高龄及术前幽门梗阻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压迫感,呕吐含胆汁胃液等。预防措施主要有胃瘫综合征、血糖及电解质、肺部并发症的监测与防范。护理措施主要有管道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建议临床工作者将更多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预防手术患者发生胃瘫和为胃瘫患者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补气健脾和胃理气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 2016 年 8 月—2018 年 7 月我院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在基础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及中药治疗,4 周后评价临床主症评分、胃排空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早饱、上腹疼痛、脘腹胀满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ET1/2 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 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 66.7%(20/30)(P<0.05),复发率 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 16.7%(5/30)(P<0.05)。结论:补气健脾和胃理气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10.
胃术后胃轻瘫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艺 《临床外科杂志》2001,9(6):354-355
胃术后胃轻瘫是指胃各种手术后残胃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有人也称胃术后胃瘫综合征。尽管人们目前对胃术后胃轻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大多数单位都能获得良好效果 ,但对此病的认识尤其是发病机理的理解和研究仍存在很多疑点 ,本文就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给予综合论述。发病机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术后胃轻瘫综合征仍是多因素诱发或者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原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而引起发病。一、精神 -神经因素 :许多资料表明 ,胃术后轻瘫综合征多发生在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群体。情绪紧张、意志较脆弱者、术前思虑过多、恐惧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外科手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是结肠癌获得治愈机会的重要措施。然而, 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 也会带来术后胃瘫的风险。由于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较低, 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故往往被临床忽视。然而, 术后胃瘫可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延迟术后抗肿瘤治疗, 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 本文主要就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临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结肠癌术后胃瘫的足够重视, 从外科角度通过优化手术策略, 降低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胃瘫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常发生于胃肠道、腹腔术后病人。也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许多重度颅脑外伤病人也有较高的胃瘫发生率,且与颅脑外伤类型及昏迷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θ������θ̱6���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寻找正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2~2001年6例非胃手术后胃瘫病人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非胃手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问长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胃造影和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而且对胃蠕动的恢复有促进作用。非连续性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可以促进胃动力的恢复。结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可发生胃瘫。胃造影、胃镜的机械刺激作用和短暂中断TPN作为辅助刺激对胃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于创伤大、时间长的腹部非胃手术,预防性营养性空肠造口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并对胃瘫综合征的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10~2009-10 22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造影、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其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细致轻柔的操作及早期保持胃管通畅等措施可预防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以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我们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施行胃大部切除467例,其中23例术后发生胃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2001年期间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见吻合口通畅。31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以及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均得以缓解。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廊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不应盲目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为特点,胃流出道非机械梗阻的功能性疾病,通常发病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的手术.近年来,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了解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有助于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愈率,笔者就此对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胃瘫2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 d以上。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40 d恢复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凤林 《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指在手术后出现、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根据发病时间PGS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常见。急性PGS发生在术后开始进食1~2d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时,病人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0.
胃起搏对术后胃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起搏在术后胃轻瘫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术后急性胃轻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应用胃起搏和静脉注射红霉素 (1mg/kg) ,观察胃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结果 胃起搏组和红霉素组胃窦压及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基础压 (P<0 .0 1 ) ;胃起搏组胃窦压及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差又高于红霉素组 (P<0 .0 5) ,但两组十二指肠内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胃起搏 2h的胃排空率为 (66 .37± 7.2 1 ) % ,高于静脉注射红霉素 2h的胃排空率〔(49.92± 9.2 7) % ,P<0 .0 1〕。结论 高频胃起搏能明显改善胃动力学指标 ,可用于术后胃轻瘫的治疗 ,且疗效优于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