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时促凝血活动依然存在并会引起血管再通延迟和血栓再形成。抗凝血酶Ⅲ的肝素对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抑制作用很小,而新型抗凝血剂通过与凝血酶活性位点或阴离子外位点结合以及干扰组织因子-因子ⅤⅢa 复合物形成等(与抗凝血酶Ⅲ无关的机制)在加速溶栓速度和预防血栓再形成等方面比肝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源图像得到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血栓信号密度与血管再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内动脉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采用CTA源图像测量血栓密度(CD),根据2次TIMI评估的差值定义血管再通与否,分为再通组12例和未再通组32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血栓密度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与未再通组比较,再通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和颅内段再通比例明显降低,颅外段再通、CD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CD绝对值是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0);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高和颈动脉颅内段闭塞的患者血管不易再通(P=0.032,P=0.042);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闭塞后血管容易再通(P=0.011)。结论 CTA源图像测出的血栓密度值与血管再通有相关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动脉内血栓溶解术对血管再通有效,成功率达50%~90%,但尚无导管穿入血凝块的研究。本文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血栓内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观察导管穿入血凝块对血管再通的作用及侧支血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非急性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亚急性和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出院前影像学检查示,完全再通4例,达到ⅡB型再通15例,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并继续置管溶栓,实现完全再通4例;其余2例为ⅡA型再通。结论 亚急性期甚至慢性期的血栓是可以溶解的,不能完全再通的病例,常存在血管狭窄或压迫,尤其是髂静脉,需结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但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的血管再通率较低.以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能有效使缺血性卒中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改善转归.文章对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微量电刺激法建立家犬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比较静脉输注尿激酶、去纤酶的作用,并设立了对照组.(1)尿激酶和去纤酶对形成30分钟后的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均有显著的溶解作用,两用药组12条犬均获得闭塞血管的再通。用药后至血管再通的时间、血栓湿重、梗塞面积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对照组均未获闭塞血管再通.血栓湿重、梗塞面积均显著大于两用药组(P<0.01);(3)两种制剂均导致血浆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显著下降,仅尿激酶组动物术野出血严重.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血栓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改变都有一定的促肝纤维化作用。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改变、凝血与抗凝血因子异常、纤溶系统改变等参与血栓形成过程的诸多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联合用药对老年多处静脉血栓闭塞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彩超检查颈内静脉和下肢多处静脉血栓闭塞的入院患者及部分未住院的老年患者16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 氯吡格雷(75 mg,1次/d) 蚓激酶(2粒,3次/d),3个月一疗程,测定治疗前后的凝血四项、血小板、彩超血管检查。并且同时设对照组,单用阿斯匹林(100 mg,1次/d),3个月一疗程.两组均有治疗前后静脉系统彩超。结果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甚至出现血栓消失、静脉再通(P<0.01)、血栓及血小板聚集度改善明显(P<0.01),但血小板计数无改变(P>0.05)。单用阿司匹林组效果不明显,静脉再通(P>0.05),血栓及血小板聚集度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联合用药可以使静脉内血栓斑块消失、再通,对治疗静脉系统的血栓闭塞症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血栓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改变都有一定的促肝纤维化作用。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改变、凝血与抗凝血因子异常、纤溶系统改变等参与血栓形成过程的诸多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16例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从血栓栓塞至溶栓开始平均为3.1±2.7小时。溶栓治疗后5小时症状、体征基本缓解或消失,1~3天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再通率100%。未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及重度出血等并发症。认为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较选择性动脉溶栓及其他栓子摘除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再通治疗可以再通闭塞血管,实现血流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首选治疗方法。Bush等~([1])对5个随机对照试验的1287例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血管内治疗组的良好转归率是对照组的2.22倍。机械碎栓术是通过微导丝、微圈套器或球囊,对血栓进行机械性破坏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2])。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机械血栓切除术对成年AIS有效,且见效快~([3])。但可能会带来治疗风险,如医源性血栓形成、颅内血肿、肺栓塞等,常常是灾难性的~([4])。因此,如何避免治疗风险,就成为继续开展血管再通治疗的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取+抽的血栓长度3 cm,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良好,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另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左侧椎动脉造影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完全再通,TICI 3级。结论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技术,初步显示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远端栓塞事件。  相似文献   

13.
血栓调节蛋白(TM)是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在辅助 C 蛋白的凝血酶催化活性中起重要作用。TM 能抑制凝血酶的促凝血活性,例如抑制纤维蛋白形成,抑制 V、Xa 因子和血小板活性使凝血酶的促凝血作用转化为抗凝血物质,以调节血管内的凝血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微量白蛋白尿常是广泛血管病变的预报。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浆 TM 浓度与白蛋白尿、血管疾病的关系。病人和方法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67例,年龄30~69(平均57±10)岁,平均病程12±6(范围1~28)年,男性39例、女性28例,伴不同程度的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入34名为对照组,年龄55±10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常由妊娠、感染、创伤和凝血性疾病等引起。若不早期确诊治疗,可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缺血及出血性梗死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溶栓术的成败,现将护理配合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声血管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血管成形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经皮动脉再通技术。将低频高能超声经导管传送到栓子局部而选择性地破坏血栓。该技术对血管壁损伤较小,对慢性完全性阻塞和钙化血栓同样有效,并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竣挛的作用,与球囊扩张联合应用可降低需压力、提高再通效果,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管壁平滑肌损伤较小,管壁光滑,可降低远期再栓塞的发生率。体内、外试验及小病例临床应用都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6.
<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60%80%〔1〕。大多数的ICVD是由动脉血管内血栓阻塞血管所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溶栓治疗可在有效的时间窗内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的部分损伤脑组织,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佳方案〔2〕。但溶栓后血流再通及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微血管基底膜模糊、断裂、水肿,出现节段性溶解、脱落、缺损,微血管结构完整性受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实践中,部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在机械再灌注前,梗死动脉发生自发性再通,这部分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更轻微,临床预后更好。国外有研究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统计,发现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自发再通比率可达28.3%[1]。早期冠脉血管堵塞后再通,其机制可能为:冠脉痉挛缓解、血栓内源性裂解或两种情况并存。另外血栓的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血管舒缩张力都可能影响冠脉自发再通的发生。我们报道初始表现为下壁心梗病例1例,其冠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明确冠脉内状况,还原病情发展过程,从而指导予以患者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颅内或颈部动脉急性闭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血管造影或超声显像的研究提示,有71%-8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3h内出现颅内血管的闭塞。血管闭塞后自发再通的发生率很低,且通常在疾病后期出现,不利于神经元的存活。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急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超声血栓溶解则是血管再通的新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超声波作用可加快血栓溶解。这些研究采用不同的能量(0.2~2.0W/cm^2)和频率(0.02-2MHz)。  相似文献   

19.
文献报道冠状动脉内滴注溶血栓药物能使进展期心肌梗塞患者阻塞的籍状动脉再通。本组23例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的疗效却不够理想。在存活的20例中,12例引起梗塞的阻塞血管再通。无一例直接死于这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对16例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本组从血栓栓塞至溶栓开始平均时间为3.1±2.7小时,溶栓治疗后5小时症状、体征、基本缓解或消矢,1~3天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再通率为100%。全部16例均痊愈出院,无肢体缺血性坏死或后遗症发生,也无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故认为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较之选择性动脉溶栓及其它栓子摘除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