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 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使用VASOVIEW内镜系统采集大隐静脉手术的术中配合。提出配合护士需要熟悉和能够使用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 ,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中心8年间的1 57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内镜大隐静脉采集术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评估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内镜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计1 573例,观察并分析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室颤等与血管桥采集质量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观察下肢术后疼痛、水肿、切口感染等情况。集中选取2014年3月至5月间连续70例应用内镜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于术后1周复查64排冠状动脉CT评估术后近期血管桥通畅情况。结果应用内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大体质量满意。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共18例。其中出现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9例,死亡5例;出现术后频发室颤5例,死亡4例;出现术后脑梗死12例,死亡5例;出现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死亡。术后下肢水肿和切口疼痛明显减轻,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情况明显减少。术后近期血管桥通畅情况理想。结论长时间大样本量的应用,充分证明内镜大隐静脉采集术具有微创、减轻疼痛等优点,加快恢复进程,避免大面积瘢痕形成后导致运动不便,加之远期的美容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集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5月,对89例采用内镜下取大隐静脉行CABG(内镜组),在膝关节中部做2 cm切口,应用VasoV iew 5内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并与2003年4月~2005年3月38例采用传统切开法取大隐静脉行CABG(常规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恢复行走时间、患肢疼痛麻木感及肿胀、术后6个月通畅率。结果内镜组取大隐静脉2~3支,平均2.6支;内镜组下肢并发症(6例)与常规组(8例)相比明显减少(2χ=4.197,P=0.040);内镜组患肢疼痛、麻木感7例及肿胀9例与常规组(分别为36、30例)相比明显减少(2χ=89.740,P=0.000;2χ=59.299;P=0.000);内镜组恢复行走时间(2.3±0.9)d比常规组(3.4±1.6)d明显缩短(t=-4.952,P=0.000);内镜组术后6个月通畅率96.0%(48/50)与常规组95.3%(19/20)相比无明显差别(2χ=0.000,P=1.000)。结论CABG中应用内镜下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1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价值。方法41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136例应用内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 in harvesting,EVH),27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 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VH组下肢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4%(25/136),显著低于OVH组36.7%(101/275)(2χ=14.406,P=0.000),其中下肢浮肿、感觉异常、血肿和液化发生率EVH组均低于OVH组,分别为1.5%(2/136)vs.35.3%(97/275)(2χ=56.861,P=0.000)、7.4%(10/136)vs.33.8%(93/275)(2χ=33.937,P=0.000)、16.2%(22/136)vs.27.3%(75/275)(2χ=6.214,P=0.013)和0.7%(1/136)vs.8.7%(24/275)(2χ=10.174,P=0.001)。总手术时间EVH组为(226.3±28.5)m in,OVH组为(224.7±19.2)m 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73,P=0.502)。血管桥早期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0.000,P=1.000)。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49,P=0.002),但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危患者的切口相关并发症,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早期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1例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1 1日对一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伴小腿溃疡的病人在内镜下行左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加浅静脉分段结扎术 ,手术经过顺利 ,效果良好 ,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男 ,42岁。 4年前因胸壁部分烧伤后 ,久卧而出现下肢肿胀、麻木及胀痛 ,但无畏寒发热 ,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及对症处理后好转 ,出院后病情反复 ,时有肿胀 ,晨轻暮重 ,以久立后为甚。 2年前出现小腿色素沉着 ,胫前皮肤溃烂 ,经久不愈。曾多次就医 ,均无明显改善。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伴小腿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6.
为新生儿采集静脉血标本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为达到快速有效采集静脉血标本,减少患儿痛苦,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传统采集静脉血标本方法进行了改进,获得理想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人住新生儿科需行大隐静脉采集血标本的20例新生儿,其中男14例、女6例,胎龄37~42周,体质量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脐炎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传统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pen saphenous vein harvest,OVH)与内窥镜辅助采集大隐静脉(endoscopic saphenous vein harvest,EVH)两种术式评价EVH的应用效果和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观察两种术式:(1)获取大隐静脉手术时间;(2)采集大隐静脉总手术时间;(3)修补血管次数;(4)术后并发症;(5)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评估术后4d和第4周下肢切口疼痛.结果 EVH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0.7%,OVH组为36.7%,两组对比EVH组有明显减少(P<0.01);切口疼痛VAS评分,EVH组术后第4天、第4周分别为(2.4±0.6)和(1.0±0.6),OVH分别为(3.2±0.8)和(1.6±0.8),术后第4天疼痛EVH组明显轻(P<0.01),术后第4周疼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手术时间:采集大隐静脉手术总时间EVH组(39.7±4.2)min,OVH组(40.3±5.3)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获取大隐静脉手术时间EVH组(36.3±3.9)min,OVH组(29.0±5.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H组修补血管次数(1.7±0.7),OVH组(1.1±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EVH和OVH相比显著减少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和疼痛,不延长总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9月,检索语种不受限制,收集有关GABG术中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1510例,其中内镜组857例,切开组653例。meta分析显示:与切开组比较,内镜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OR=0.24,95%CI:0.16—0.36,P〈0.0001),术后疼痛发生率低(OR=-1.06,95%CI:-1.26--0.86,P〈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8,95%C1:0.19—0.42,P〈0.0001);2组住院时间(WMD=0.17,95%CI:-0.22~0.56,P=0.40)、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30~2.64,P=0.82)。结论CABG中应用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下降,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对67例(81条患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内镜下行小腿交通静脉断离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失血极少。67例(81条患肢)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掌握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一个传统经典手术 ,疗效比较满意 ,并发症少。但传统手术因大腿及小腿近端静脉剥出道中较多的淤血而引起病人术后发热等症状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们自 1999年 1月至今对 2 9例患者采用改进术式 ,取得良好效果 ,与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显示改进术式的病人术后情况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5 5例。随机分为两组 ,改进组 2 9例 ,36条患肢。其中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35~ 62岁 ,平均 45岁 ,病程 13~ 36年。合并有内踝部溃疡 3例 ,血栓性浅静脉炎2例。 2 9例临床检查均为深静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宅天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有显性差异(P<0.01,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隐静脉剥脱术术式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对67例(81条患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内镜下行小腿交通静脉断离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失血极少.67例(81条患肢)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掌握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全程置管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新方法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内踝处大隐静脉穿刺,由导丝交换置入4F造影导管,送至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交界处,注入造影剂了解深静脉情况。结果:136例高位置管造影均获得成功,根据造影返流程度,0级31例、Ⅰ级71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结论:大隐静脉全程置管下肢深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在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36例,42条肢体,均行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同时行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6条.38条肢体随访,时间1~12个月,随访率90.4%。结果全组42条肢体中合并有小腿或内踝区溃疡的30条,痊愈28条,时间8~92d,痊愈率93.3%,4条下肢轻度水肿,全组无皮瓣坏死。5条肢体有疼痛:结论对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2-6 EpAsdpPr的病人,应用SEPS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合并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严重返流Kistner 3~4级以上的病人应当加用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代腱鞘在手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手掌部屈指肌腱Ⅱ区鞘内屈指肌腱损伤的缝合,或后期游离肌腱的移植术,肌腱的粘连一直是一个尚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作者自1992年以来,用自体大隐静脉代腱鞘游离掌长肌腱移植,重建屈指肌腱的功能,手术7例8例,经术后6至26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手指屈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静脉腔内激光手术(EVLT)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41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采用EVLT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8.11±8.14)min、术中出血量(14.36±4.17)m L、住院时间(3.71±1.03)d;并发症发生率9.76%,复发率为4.88%。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VLT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微创电视内镜下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212例患者接受CABG,按照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分为两组:内镜组72例,传统组1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内镜组获取静脉的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9.
大隐静脉岛状皮瓣的手术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对1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结果术后住院7~16d,平均12.0d。术后患者随访均达半年以上,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饱满,富有弹性,耐磨损。提出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术中护理,采取合理措施,防止血管痉挛,减少血栓形成机会,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可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