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具星爱  刘滋康  郭子宽  李占全 《中外医疗》2012,31(4):29+117-29,117
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经过腺病毒介导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后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hMSC,取第三代hMSC转染Ad-HGF。比较转染前后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hMSC/Ad-HGF的表面标志物,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的HGF浓度。结果 HGF基因修饰前后,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流式测定hMSC/Ad-HGF与hMSC细胞表型一致;ELISA测得hMSC/Ad-HGF的培养液上清HGF浓度显著高于hMSC(P〈0.001)。结论经HGF基因修饰的hMSC,维持了原有的细胞形态及特异性细胞表型,且高表达HGF。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进行表面抗原表达及分化鉴定。使用Dunn chamber装置研究BMSCs的定向迁移。并且研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HGF诱导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BMSCs呈CD29、CD90、CD106阳性表达,CD34、CD45阴性表达,BMSCs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Dunn chamber迁移实验显示,外槽加入不同浓度的HGF,BMSCs迁移速率没有变化,迁移效率随着H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ng/ml与100ng/mlHGF均显著提高了细胞迁移效率;内外槽同时加入50ng/mlHGF,迁移速率与迁移效率均没有变化;经30μmol/LLY294002预处理1h后,HGF诱导的BMSCs的定向迁移受到抑制。结论 HGF能够趋化BMSCs的定向迁移,PI3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低免疫源性等优势.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因肝源短缺及免疫排斥等缺陷,其临床运用严重受限.BMSCs经过不同的诱导方法可以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应用于晚期肝病的治疗,是目前治疗肝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将近年来BMSCs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4.
陆德云  赵连三 《四川医学》2005,26(10):1171-1173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多向或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具备全能分化的潜力,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受社会伦理学的制约,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致瘤性的问题。于是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成体干细胞的研究,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最初发现于肝组织中,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拥有促血管生成、促细胞分裂等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研究[1]表明,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诱导因素诱导MSCs分化为肝细胞的效果,以探讨大鼠骨髓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最佳诱导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干细胞因子(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和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以及不同量的肝细胞提取液,诱导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以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观察诱导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且应用生化检测诱导培养液上清中白蛋白和尿素的产生量,免疫组化检测分化后细胞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并观察分化后细胞吲哚靛青绿(ICG)的摄入情况.结果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类似肝细胞形态.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培养细胞仍旧呈长梭形.不同用量的单一SCF、HGF和FGF-4、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以及不同用量的肝细胞提取液均能诱导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但肝细胞提取液(1.0 mg/mL)组的诱导效果最佳.各诱导培养上清液中均有不同量的白蛋白和尿素的产生,诱导分化后细胞均见不同程度CK18的表达,并见分化后细胞不同程度的摄入ICG.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未见白蛋白和尿素产生,细胞不表达CK18,同时不能摄入ICG.结论细胞因子(SCF、HGF、FGF-4)和肝细胞提取液均能诱导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其中肝细胞提取液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为肝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对种植于基底膜基质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AFP、Alb的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及靛青绿的摄取与排泌试验。结果:该条件下诱导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肝细胞样细胞,阳性表达肝细胞特有表面标志AFP、Alb,并具备肝细胞特有的摄取与排泌靛青绿的活性功能。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及基底膜基质可能在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含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获得高表达hHGF的MSCs.方法: 构建含hHGF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DC316-HGF-IRES-EGFP.同源重组法获得含hHGF的重组腺病毒Ad-HGF.以仅表达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为对照,体外分别以Ad-GFP, Ad-HGF感染MSCs.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检测受染细胞的基因表达效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转导细胞培养上清中hHGF表达的浓度和持续时间.结果: 腺病毒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后有2.2 kb的hHGF目的基因片段和5.2 kb的线性化载体片段;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hHGF cDNA序列一致.病毒液Ad-HGF纯化后滴度可以达到8.02×1010 pfu/ml.FACS检测HGF/MSCs的GFP阳性率达95.19%.HGF/MSCs细胞培养上清中hHGF能持续表达至少14 d;最高浓度达到99 ng/ml.结论: 本实验中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液Ad-HGF滴度高;转导后在MSCs中获得高效、稳定和持续表达的hHGF.该载体达到实验设计要求,为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氧通路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载体Ad-Cre对转基因鼠MSCs的VHL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组),设立对照组(感染腺病毒载体Ad-GPF的转基因鼠MSCs),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H IF-1αmRNA表达。两组MSCs分别经成脂肪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14 d,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1 d;其中基因敲除组MSCs于5%O2条件下培养,对照组MSCs于20%O2条件下培养。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标志物Ⅱ型胶原(ColⅡ)、脂肪细胞标志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成骨细胞标志物骨钙素(OC)和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表达;ColⅡ染色和ALP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ColⅡ和ALP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基因敲除组H 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O2条件下培养的基因敲除组ColⅡ、PPARγ、OC、AL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20%O2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敲除组ColⅡ染色和ALP染色阳性细胞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TGF、IL-6、bFGF、HGF和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组和低氧组细胞上清中的VEGF、TGF、IL-6、bFGF和HGF的浓度。结果:低氧组的营养因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早期可能通过高表达营养因子而发挥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益文 《医学综述》2012,18(11):1656-1660
低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着肿瘤的进展和预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在实体肿瘤中呈普遍高表达,肿瘤细胞在HIF-1的转录调控下适应低氧环境。HIF-1通过激活靶基因使其在肿瘤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肿瘤常规治疗预后较差。因此,研究HIF-1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HIF-1的概况、靶基因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侵袭转移、生存增生和凋亡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非造血组织的多能干细胞,但是其靶向组织器官归巢率偏低,影响了其作为干细胞疗法的效果。许多研究发现,MSCs归巢过程的机制(包括参与的分子,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与白细胞向炎性组织的归巢过程十分相似。随之,根据上述机制,通过MSCs移植前预处理,MSCs归巢率有所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SCs疗法的效果。进一步深入研究MSCs归巢过程的相关机制可能是从根本上改善MSCs疗法疗效的切入点,进而扩展其治疗谱。  相似文献   

13.
郝刚  孙天胜 《医学综述》2012,18(4):501-504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胎儿、成人骨髓、脂肪等不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且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MSC介导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2,发挥对各型免疫细胞非特异性的抗增殖及功能抑制效应。目前,对MSC免疫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地诺前列酮、一氧化氮等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靶细胞。现就MSC免疫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纪伟 《医学综述》2011,17(5):644-646
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根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与RA有相似的病理表现,是广泛用于研究RA的模型。尽管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调节有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有效,但也有体内研究得出相反结论。关于MSCs应用于RA患者的研究很少,仅有个案报道有效。除以上争议外,MSCs应用于RA的安全性也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5.
林长贵  张志坚 《医学综述》2008,14(5):691-693
间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它有多种来源,最主要来源于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大量表面标志物,但至今没有一个是非常特异的,它在体内外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成为细胞组织工程理想种子,因此它可以被应用于治疗血液病、淋巴瘤和一些免疫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近年来对间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及其应用研究较多,就间质干细胞神经分化潜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脂肪组织中存在丰富的成体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获取简便,扩增速度快、遗传稳定、抗原性低,为疾病治疗尤其是临床中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带来了新希望。本文综述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冉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舟  张双双 《医学综述》2012,18(16):2555-2557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有可能在抗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最有应用潜能的工具细胞。目前MSCs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机制依然不明了,途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直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类胰岛细胞;二是通过利用MSCs的免疫调节途径,阻止T1DM自身免疫的发展。现仅针对MSCs治疗T1DM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BMSC。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N组)、博莱霉素组(B组)、间充质干细胞组(M组)及IGF-1处理组(I组)。N组经气管注入1 mL生理盐水,B、M及I组均经气管注入1 mL博莱霉素(5 mg/kg)。在造模2 d后,B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M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CM-D il标记的BMSC 0.5 mL(细胞数2×106),I组注入经IGF-1培育48 h的相同数量的标记BMSC。在造模第7、14及28 d批量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冰冻切片观察肺组织内细胞定植情况,消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结果 M组和I组肺组织在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BMSC,I组不同时间点的累积光密度值均高于M组(P〈0.05),且M组和I组的荧光在28 d时均有所衰减。M组和I组的炎症在实验早期便轻于B组(P〈0.05),其中I组更明显(P〈0.05),至28 d时M组和I组炎症评分与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M组和I组肺纤维化评分在博莱霉素注入14 d时均明显高于N组(P〈0.05),28 d时M组和I组的肺纤维化程度轻于B组(P〈0.05),但M组与I组之间的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B组HYP含量在整个实验阶段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而I组HYP含量始终与N组无显著差异;M组HYP含量在早期大于I组和N组,至28 d降至与N组间无显著差异。N组和B组的HGF mRNA表达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M组和I组H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第7 d时无显著差异,均高于N组和B组(P〈0.01),至第14 d时I组开始高于M组(P〈0.05),28 d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IGF-1可以促进BMSC异体定植从而对肺损伤进行更有效的修复,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BMSC分泌HGF。  相似文献   

19.
张杰  肖玉周 《医学综述》2014,(23):4255-4257
通过查阅文献,从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利与弊、间充质干细胞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关系、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很常见,目前无较好的解决办法,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而来的类施万细胞有望成为其种子细胞。周围神经损伤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多成绩,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施万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0.
胡军  舒钧 《医学综述》2009,15(12):1773-177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许多成熟骨组织中的原始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鉴于MSCs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长期表达等优点,已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器官移植等领域。本文对MSCs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