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同样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5μg,静注,2次/d,分别在1周和2周观察疗效,并在半年后随访有无复发.结果 治疗1周两组治愈患者用卡方检验:χ2=6.509,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有效患者用卡方检验:χ2=2.656,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时治愈患者用卡方检验χ2=19.975,P<0.01,治疗有效患者用卡方检验:χ2=4.58,P<0.05,有显著差异.治愈后半年内治疗组复发5例,占治愈患者的6.4%,对照组复发13例,占26 %,用卡方检验χ2=7.947,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在老年中较为常见,伴有高黏血者,多易发生脑血管事件。通过用前列地尔治疗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α-环糊精包裹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62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30例)和丹参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α-环糊精包裹的前列地尔4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对照组予丹参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均每天1次,连续14天.另外二组病人均给于肠溶阿司匹林、抗眩定、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5).结论 α-环糊精包裹的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发生一过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其相应的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若反复发作,可导致小脑、脑干等后循环梗死;给予有效治疗,可避免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1]。笔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加西洛他唑治疗,疗程14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监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68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前列地尔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伴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15 d,对比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I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3 d显效率明显增加(P〈0.05),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老年VBI伴颈动脉斑块疗效高,并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147例,分为前列地尔组80例,对照级67例。治疗组予前列地尔100μg加生理盐水500ml,ivgtt,qd,及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每组疗程均2周。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资料,发病时间为12~72 h。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30例)、静脉溶栓组(2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治疗24 h和治疗7 d时的效果。结果 3种方法治疗24 h和治疗7 d的疗效比较,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抗凝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抗凝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各种联合治疗,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与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n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探讨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87例脑梗塞患者作颈动脉MSCSTA检查.了解颈动脉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相关分析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87例颈动脉MSCSrA检查,49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双侧血管异常20例,单侧血管异常29例.狭窄血管34支.轻度狭窄15支。中度狭窄13支,重度狭窄6支,颈内动脉闭塞8支.27支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35支颈动脉可以观察到软斑块.经统计学分析,MS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塞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MSCFA定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临床诊断脑梗塞的严重程度也越高.结论:颈动脉MSCTA检查可以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而且可以观察到管壁的钙化及软斑块.对脑梗塞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率分别为33.33%﹑55.00%,依次高于对照组的8.33%﹑23.33%;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率为48.33%,高于观察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与饮酒﹑吸烟,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表现。方法:利用彩超对5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做横向、纵向扫查,测量血管的内径、观察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设立对照组30例非脑梗死病人,二者相比较。结果:50例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9例,发生率为78.00%,对照组30例有14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46.6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超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11月~2015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2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10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74.76%)低于实验组(89.3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分别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和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3.25±3.25)分和(12.15±4.29)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较之该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10±2.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为(6.85±2.35)分(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内脂类代谢情况、粥样硬化情况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和Hey含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和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更明显(P <0.05)。结论:在 CI 患者中采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流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