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VDR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AA组及Aa组血清1,25(OH)2D3高于基因型aa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低于基因型aa组,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 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血清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及血压与VD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25(OH)2D3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平  蔡德鸿  黄震 《广东医学》2007,28(1):152-154
维生素D代谢物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活性形式,通过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参与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代谢调节.维生素D受体(VDR)是一种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其主要介导维生素D对靶细胞的生物效用.VDR不仅分布于与骨、钙代谢有关的小肠、肾和骨等组织,还存在于脑、肝、皮肤、牙齿等器官;同时促进其对钙、磷的吸收.1,25(OH)2D3与受体结合激活基因组时先由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将其转运到各靶器官组织,与靶器官及组织中的VDR结合,再与视黄醛X受体(RXR)形成杂二聚体,后与维生素D反应元件(VDRE)结合,对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行调控,且只调节含有VDRE的基因,进而实现其生物学功能.1,25(OH)2D3亦介导快速反应,其反应时间仅几秒钟.如肠细胞、破骨细胞、甲状旁腺组织及胰岛β细胞均有这种快速反应.它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刺激蛋白激酶C,进而使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然后刺激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引起基因效应.VDR功能本质上反映了1,25(OH)2D3的功能,其不仅存在于成骨细胞,而且也存在于破骨细胞[1].位于骨组织上的VDR作用是双向的,成骨细胞上的VDR可调节而位于破骨细胞上的VDR,可抑制其增殖亦可促进其分化.从而对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起着双向调节作用,而该双向作用的取向则取决于维生素D的含量.正常的骨再建过程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的动态平衡,而这一过程又分别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密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体内两个骨代谢指标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含量及肾脏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8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药物活性维生素D3组以及密骨胶囊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治疗3个月后全部处死,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生物力学技术评估模型的骨密度(BMD)及骨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肾组织中25(OH)D3和1,25(OH)2D3含量,用FQ-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VD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及粗隆部的BMD及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和最大压应变)均明显下降(P<0.05或P<0 01);②使用密骨胶囊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和肝脏、肾脏组织中25(OH)D3和1,25(OH)2D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活性维生素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模型组大鼠肾脏VDR mRNA的表达低于密骨胶囊治疗组部分大鼠及假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 密骨胶囊能促进体内VDR mRNA的表达,提高体内25(OH)D3和1,25(OH)2D3含量,从而激活骨代谢,增强骨质骨量.提示适当补充密骨胶囊可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er,VDR)是一种属于配体依赖的类固醇激素超家族的受体,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维生素D3(Vitamin D3)即1,25(OH)2D3,就是与VDR结合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配体。自从发现1,25(OH)2D3抑制IL-2、IFN-C、GM-CSF和IL-12的转录以及上调细胞因子IL-4以来,VDR在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5.
张晔  朱晓燕  刘宇健  卢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1076-1080
目的:构建由载体介导的抑制人维生素D3受体(VDR)表达的RNA干扰载体,并在人骨肉瘤细胞中初步研究其对VDR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线筛选设计了两段针对人VDR的RNAi序列,并与载体pSilencer-2.1-U6连接,获得了表达载体pSilencer-2.1-U6-VDR1与pSilencer-2.1-U6-VDR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细胞中,通过Western 印迹法检测其对内源性VDR蛋白表达、对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激活PKC作用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和MTT的方法检测其对1,25(OH)2D3抑制HOS-860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分别转染pSilencer-2.1-U6-VDR1/2的HOS-8603细胞中,与对照细胞比较,内源性VDR蛋白的表达、1,25(OH)2D3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1,25(OH)2D3快速诱导PKC磷酸化的作用均有显著降低.结论:构建的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VDR1与pSilencer 2.1-U6-VDR2均能在细胞水平显著抑制内源性VDR基因的表达,并能有效阻断一些由VDR介导的1,25(OH)2D3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研究VDR与维生素D3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王钧 《医学综述》2012,18(3):324-326
免疫细胞存在维生素D受体(VDR),维生素D3通过其体内代谢活性产物1,25-(OH)2D3与VDR结合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25-(OH)2D3除了直接作用于T细胞外,还通过多种机制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尤其是树突状细胞。对12,5-(OH)2D3免疫调节机制的认识提示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可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2,5-(OH)2D3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袁琛  杭菲菲 《医学综述》2015,(5):778-78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通过与分布在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而发挥免疫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DR的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慢性化及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该文就VDR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慧花 《医学综述》2013,19(5):820-822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体内的维生素D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最终被转化为有较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各个靶器官发挥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维生素D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对细胞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维生素D受体(VDR)在免疫相关细胞内的表达,1,25-(OH)2D3对细胞因子生成的调控,VDR和各羟化酶缺损的转基因动物研究等。因此,除了对血钙、血磷代谢的调节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外,维生素D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也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 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1,25(OH)2 D3作用于6T-CEM。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晚期凋亡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DR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1,25(OH)2 D3作用后可促进6T-CEM 细胞的凋亡,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5)。1,25(OH)2 D3作用前后6T-CEM细胞均表达VDR蛋白,药物作用后VDR蛋白表达上调。结论1,25(OH)2 D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诱导6T-CEM细胞凋亡,使VDR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表达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2228570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特征与肺结核(TB)的易感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172例为TB组,同期健康人群138...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  郑秀 《医学综述》2009,15(1):65-68
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受体超家族成员。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它除了具有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能调节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VDR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VDR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机制及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璞  卓莉  李隽  李文歌 《北京医学》2014,36(2):92-95
目的 观察1,25(OH)2D3能否抑制高糖导致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肥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RMC分为正常对照组、等渗对照组、高糖组、单纯1,25(OH)2D3组、等渗+1,25(OH)2D3组及高糖+1,25 (OH)2D3组.1,25(OH)2D3浓度为10-2mol/L,培养48 h,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细胞数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向角光强度(FSC),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维生素D受体(VD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蛋白S6激酶(p70S6K)、延长因子4E结合蛋白(4E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1,25(OH)2D3组与高糖组比较,FSC降低(530.7±15.6 vs.509.0±35.0,P< 0.05)、总蛋白/细胞数比值降低(41.5±1.7 vs.49.9±1.1,P<0.05);Western blot半定量灰度分析显示,高糖组较正常对照组VDR下调,mTOR及p70S6K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高糖+1,25(OH)2D3组较高糖组mTOR及p70S6K的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 1,25(OH)2D3可逆转高糖导致的RMC肥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减少了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单独或联合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aminD3,1,25(OH)2D3]和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inoic acid,ATRA),研究其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 VDR)及维甲酸α受体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株HO8910在体外进行培养,培养时分别添加1,25(OH)2D3、ATRA或二者联合,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用RT-PCR检测VDR及RARαmRNA的表达。结果:结果是单独或联合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HO8910细胞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并呈时间依赖关系;能够引起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G1细胞增多(P〈0.05);能够诱导细胞产生细胞凋亡(P〈0.05);能够上调VDR及RARαmRNA的表达(P〈0.05),进而抑卵巢癌细胞增殖,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显著。结论:说明1,25-二羟维生素D3和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生长;诱导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同时产生细胞凋亡作用;通过上调VDR及RAR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当1,25-二羟维生素D3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用药时,能够对HO8910细胞生长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无优势手臂骨密度与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量分析系统(QUS)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无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BMD)以诊断骨质疏松,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ELISA检测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妇女血清中1,25-(OH)2D3,25-OHD3水平。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妇女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分别为(26.97±6.78)pg/ml和(34.75±12.62)nmol/L,骨量正常组分别为(34.75±12.62)pg/ml和(42.03±12.63)nmol/L,骨质疏松妇女血清1,25-(OH)2D3、25-OHD3含量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1)。绝经后妇女无优势前臂骨密度与血清1,25-(OH)2D3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7,P=0.001),25-OHD3含量与前臂骨密度也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1,25-(OH)2D3水平与无优势前臂骨密度明显相关,是绝经后妇女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鲍健  刘合波  鲍扬漪  孙峰  刘柳 《安徽医学》2013,34(12):1733-1736
目的 研究1,25二羟维生素[1,25(OH)2D3]联合塞来昔布对裸鼠人乳腺癌模型中肿瘤细胞增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54只裸鼠人乳腺癌模型(HS578T)随机分成9组,A组:生理盐水组(0.2 ml/只);B组:阿霉素组(1.75 mg/kg,5 d);C组:塞莱昔布组(30 mg/kg);D组:低剂量1,25(OH)2D3组(0.4 μg/kg);E组:中等剂量1,25(OH)2D3组(0.8 μg/kg);F组:高剂量1,25(OH)2D3组(1.6 μg/kg).G组:塞莱昔布(30 mg/kg)联合低剂量1,25(OH)2D3(0.4 μg/kg)组;H组:塞莱昔布(30 mg/kg)联合中等剂量1,25(OH)2D3(0.8 μg/kg)组;I组:塞莱昔布(30 mg/kg)联合高剂量1,25(OH)2D3(1.6 μg/kg).观察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环氧化酶-2(COX-2)、维生素受体(VDR).结果 1,25(OH)2D3、塞莱昔布均能抑制裸鼠乳腺癌转移瘤肿瘤生长,两者联合显著提高对裸鼠转移瘤的抑制率.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I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 756.52±254.80)、(563.63±100.65)、(1 000.10±180.07)、(1 175.47±91.27)、(1 107.63±209.18)、(980.74±163.22)、(927.27±172.54)、(881.81±127.22)和(636.36±109.42)mm3.各组瘤体抑瘤率分别为69.52%、44.80%、36.04%、39.71%、46.62%、49.51%、53.23%和65.32%,各剂量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组较两药各自单药组均明显提高抑瘤作用.1,25(OH)2D3对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VDR的表达也有上调作用(P〈0.05);塞莱昔布对VEGF、COX-2表达明显抑制(P〈0.05);两药联合明显抑制VEGF、COX-2的表达(P〈0.05),且抑制作用较单药得以增强,两药联合可以明显上调VDR的表达(P〈0.05).结论 1,25(OH)2D3可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耐性,联合塞莱昔布可增强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增加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1,25(OH)2D3联合塞来昔布的协同作用可能意味着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5-(OH)2D3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 mg/kg STZ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连续5 d建立T1DM模型,5μg/kg 1,25-(OH)2D3隔日腹腔注射,监测血糖、体质量、饮水及饲料消耗,分析各脏器的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 1,25-(OH)2D3治疗14 d后,T1DM小鼠的血糖、饮食、饮水量显著下降(均P〈0.05);1,25-(OH)2D3可减轻胰岛炎症状及各脏器的超微结构病变,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并在胰腺中可见典型自噬现象。结论 1,25-(OH)2D3可诱导胰腺细胞的自噬,同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减轻T1DM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降钙素受体(CTR)、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1)按骨密度结果分组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例),T2DM伴骨质疏松组(65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CTR和VDR基因型,比较3组患者以下指标间的差异:CTR和VD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脂、血尿酸(UA)、维生素D浓度、雌激素、睾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0 h、2 h血糖,0 h、2 h胰岛素(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比较CTR联合VDR不同基因型组合间骨密度的差异; (3)将CTR联合VDR基因型组合及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组患者比较,CTR联合VDR不同基因型组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CTR联合VDR 3种基因型组合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可进入回归方程,而CTR联合VDR基因型组合未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1)年龄是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2) CTR联合VDR基因型与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1)按骨密度结果分组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例),T2DM伴骨质疏松组(65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VDR基因型,比较3组患者以下指标间的差异:VD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脂、血尿酸(UA)、维生素D浓度、雌激素、睾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0 h、2 h血糖,0 h、2 h胰岛素(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比较VDR不同基因型间骨密度的差异;(3)将VDR基因型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昆明地区T2DM患者,VDR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77.6%;(2)3组患者比较,VD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VDR 3种基因型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可进入回归方程,而VDR基因型未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1)昆明地区T2DM患者,VDR基因型以Bb型为主;(2)年龄,吸烟是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VDR(Bsm I)基因型与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稳定转染维生素D受体反义c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维生素D受体(VDR)反义c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方法:构建VDR反义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源性VDR蛋白折表达情况,采用瞬时转染报告基因技术从靶基因水平检测VDRas3细胞内VDR的转录激活功能,结果“筛选出6株抗G418细胞克隆(VDRas1-6),其中VDRas3细胞内源性VDR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细胞,激素作用72h后,对照组细胞的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转录活性增加约3.5倍,而VDRas3细胞CAT的转录基本不受激素诱导。结论:获得了稳定转染VDR反义cDNA的细胞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1,25(OH)2D3及其类似物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