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实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检查结果,并总结检查临床意义。方法输血前患者2000例,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两种辅助检查,分析结果以及研究性别、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查阳性率为0.2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阳性率为1.05%;既往输血史或者妊娠史是影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输血,避免溶血反应,临床上对患者安全以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输血前临床使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周口市儿童医院申请输血治疗的2 9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 900例。常规组接受试管间接球蛋白法,观察组接受微柱凝胶间接球蛋白法,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组抗体阳性率(0.55%)与观察组(0.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漏检(15.8%)高于观察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为避免不规则抗体造成不良反应,可选择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筛选,其准确度高,漏检率低。  相似文献   

3.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杨彦杰  孙泳 《北京医学》2007,29(12):750-750
不规则抗体指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抗体筛查是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输血前的抗体筛查有利于早发现和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获得充足时间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年12月采用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1],对术前备血的12 264例患者常规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对孕产妇及需要反复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定期的抗体筛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祥萍  文军  杜涓 《新疆医学》2012,42(10):102-103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只有通过输血、注射、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或血液制品的免疫刺激及一些无觉察的刺激,才会产生不规则抗体。它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早发现和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便有充足时间选择相合的血液,避免输血反应,确保临床安全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共3 215例输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3 113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统计输血反应不良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阳性率0.40%,女性阳性率(0.60%,10/1500)为男性(0.17%,3/1715)的3.5倍;女性阳性患者中,孕产妇阳性率(1.14%,8/701)是非孕产妇(0.25%,2/799)的4.5倍;肝胆外科、普外科、肾内科共10例(76.92%,10/13),其他科室3例(23.0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0.93%,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3例,发生率为0.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9,P<0.05)。结论:具输血、妊娠病史患者为高危人群,肝胆外科、普外科、肾内科为高危科室,在严格执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过程后,临床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 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 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 1例,抗-JKa 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 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送检的高胆红素症新生儿血液样本216例,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探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16例送检血样中,...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06-208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51例DAT阳性患者的DAT阳性强度、DAT分型及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鉴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中,W+(弱凝集)者16例(31.4%),1+者15例(29.4%),2+者19例(37.3%),3+者1例(1.9%)。单Ig G者15例(29.4%),单C3d者10例(19.6%),Ig G+C3d者26例(51.0%)。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42例,阴性9例。经16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在盐水介质下检测抗体阳性22例,其中无特异性18例,有特异性4例;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抗体阳性31例,其中无特异性16例,有特异性15例。结论 DAT阳性患者应进行DAT分型试验和同种抗体鉴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微柱凝胶技术筛检输血相关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加用凝聚胺法、传统试管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做比较.结果:阳性结果35例,阳性率为0.7%,其中温自身抗体8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7例.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试验漏检2例II缶床意义抗体,凝聚胺法漏检特异性抗体4例.结论: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进行输血前抗体筛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可取代传统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选择与受者相容的血液成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筛查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结果116594例血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54例,阳性率为0.304%,其中慢性贫血患者(主要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32%,非慢性贫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63%。在35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有孕产史者288例(288/354),占81.36%,无孕产史者66例,占18.64%。结论输血前检测ABO系统以外的血型抗体,是安全输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配血过程中的影响,从而确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9年至2010年2年期间10645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确定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以及对2009年至2010年2年期间13301例无偿献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以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该市中心医院接受预输血的患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筛查,计算检测阳性率,分析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及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之间的关系,在我市中心血站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阳性率为0.44%.其中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特异性同种抗体、非特异自身抗体分别占65.91%(29/44)、27.27%(12/44),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82%(3/44),以特异性同种抗体为主,特异性同种抗体中又以抗-D所占比例最高,为50.00%(22/44).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筛选,不仅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郭博  刘杨  管政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12-1013
目的 探讨国产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不规则抗体筛检卡(以下简称:筛检卡)对血清(浆)中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效能。方法 用筛检卡与凝聚胺法同时筛检IgG类抗C、抗c、抗D、抗E4种标准抗血清,并比较结果;取334份有免疫史或怀疑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血清(浆),同时用两法筛检,结果用统计学处理。结果两法对IgG类4种标准抗血清的筛检结果(阴性、阳性)完全一致;但两法阳性凝集强度有部分不同。334份血清(浆)筛检卡检出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凝聚胺法检出7例。两法不规则抗体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法共同检出的7例中,有2例筛检卡凝集强度高于凝聚胺法。结论国产筛检卡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可常规应用,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筛检。  相似文献   

14.
刘卫永  雷爱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80-128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拟输血病人其输血前状况,强调设立相关感染性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方法:检测1424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1424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9.6%,抗-HCV阳性率为0.9%,梅毒阳性率为0.7%,抗HⅣ阳性率为0.2%。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几率,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安全输血监控、明确疾病传播责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输血病案,更好的规范输血病案的书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临床输血终末病案随机检查及时干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80份输血病案中,干预前病案640份,合格病案438份,干预后病案640份,合格病案544份。输血病案合格率从68.44%提高到85.00%。干预前后输血病案有明显差异,两者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输血病案存在不同程度缺陷,输血指证不明确,医院应持续加强医务人员的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科学合理用血宣传培训力度,规范临床病案书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对受血前患者的相关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抗-HCV)、艾滋抗体(抗-HIV)、梅毒(TPP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对3600个病例进行检测,丙肝(HCV)阳性有35例,占0.97%;梅毒(TPPA)阳性有68例,占1.89%;艾滋病(HIV)阳性有2例,占0.06%;乙型肝炎(HBV)阳性有520例,占14.44%。结论:通过对受血患者输血前做受血4项的检测,明确病人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部分献血者中不规则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近六年来检测的献血者免疫血液学试验标本,对上海地区献血者人群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方法:对5088例Rh阴性献血者进行了抗体筛选,方法主要应用ABO反定型细胞,通过盐水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其鉴定确认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731例(不包括ABO系统抗体).其中,抗M为387例,抗HI为93例,抗P163例,抗D55例.结论:本研究为是否进行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结果提示对于Rh阴性献血员有必要进行抗体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