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论述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对15例脑动静脉畸莆均做了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同时利用时间虎法(TOF法)和相位对比法(PC法)。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与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果表明,MRA能够显示脑内AVM的部位、形态,大致显示出供血动脉有无扩张和引流静脉的多少。提示MRA所显示的AVM与脑血管造影比较,大致相似,但不如后者清晰,MRA是无创检查,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择93例AVM患者中同时行3DCBMRA、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的38例AVM患者,比较3DCE—MRA和3DTOF—MRA在显示AVM输入动脉支数和流出静脉支数问的优劣。结果3DTOF—MRA和3DCE.MRA共显示了84例AVM的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3DCE—MRA在显示AVM输入动脉支数与流出静脉支数上优于3DTOF—MRA(P〈0.01)。结论3DCE—MRA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冉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14-115,12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头皮巨大血管畸形患者,分析其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确诊,平扫后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然后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RP)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 4例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同时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CT平扫结果显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增强扫描显示:蚯蚓状或条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两例还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一例出现左侧横窦微小变异。结论通过CTA重建,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及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能够被充分显示,能够代替常规的DSA检查,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AVM患者的VCTDSA和3D-DSA资料,比较二者的病变检出、部位、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颅内盗血现象及合并病灶,以3D-DSA为金标准评价VCTDSA诊断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39例AVM患者均为单发病灶,VCTDSA和3D-DSA均检出36个AVM.VCTDSA误诊1例小型AVM,漏诊2例微小AVM(直径小于1 cm);VCTDSA对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20%.VCTDSA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还可同时显示27例3D-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且仅需一次扫描即可显示合并的动脉瘤,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不敏感.结论 VCTDSA是一种无创的可替代3D-DSA作为AVM常规筛查、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述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对14例脑动静脉畸形均做了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同时利用时间飞越法(TOF法)和相位对比法(PC法)。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与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果表明,MRA能够显示脑内AVM的部位、形态,大致显示出供血动脉有无扩张和引流静脉的多少。提示MRA所显示的AVM与脑血管造影比较,大致相仿,但不如后者清晰;MRA是无创检查,对危重病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经肘前静脉以3.5mi/s注入100mL对比剂.延迟18~20s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2.0mm,重建间隔1.0mm,Pitch0.875;后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显示(VR)、透明技术和切割技术.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8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90%),14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70%),5例病人为亚急性出血(25%),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1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5例经CTA确诊的头皮巨大血管畸形的影像资料,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PR)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3例,合并动静脉瘘1例,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CT平扫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CTA可见条状或蚯蚓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及引流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等)。1例除显示头皮畸形血管外,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1例存左侧横窦发育细小的变异。结论 CTA三维重组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及与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可替代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Ⅷ)的MRA诊断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51例AVM患者,男30例,女21例,年龄9—66岁,均进行MR平扫及3D—TOFMRA或3D—PCMRA扫描。结果MRI能清晰显示瘤巢及AVM的继发改变,MRA可基本显示AVM的全貌。结论MRA是诊断AVM的有效方法,但常需结合DSA。  相似文献   

10.
李成杰  张紫寅  姚尉  杨静 《海南医学》2013,24(11):1619-162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原始数据图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及多层面重建技术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情况。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或数字血管减影(DSA)结果对比,评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畸形血管团的CTA显示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畸形血管团位于颞叶21例、枕叶17例、顶叶13例、小脑22例。73例中单支动脉供血者19例,双支动脉供血者37例,三支及以上动脉供血者16例。所有病例引流静脉均显示清楚,显影时相较正常引流静脉明显提前,单支引流静脉23例,双支引流静脉27例,三支及以上静脉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AVM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增强后分两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7-9s和21-23s。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MIP。结果全部病例均清楚的显示了瘤体形态、大小、走向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能够对肺动静脉畸形做出明确诊断。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成为PAVMs的基本构筑。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是诊断PAVMs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胼胝体动脉脉畸形(AVM)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治疗8例胼胝体AVM的结果。结果:7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1例行术中AVM栓塞加手术切除。全切5例,次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1例扭绝手术,半年后死于再出血。随访5例,平均随访26月,均恢复良好。绫:胼胝体AV-经诊断明确,应积极行显微手术切除。对难以全切者可行栓塞治疗或栓塞后切除。对深部术后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手术疗效,对临床疑似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患者探寻手术的效果。方法我科对11例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患者,均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在显微镜下行畸形血管手术切除。结果全组11例均在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分级评价: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患者,在清除血肿的同时于显微镜下行畸形血管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为脑血管病变的诊治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住院脑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解剖关系。结果 8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有29例动脉瘤患者,25例动静脉畸形患者,11例脑血管狭窄患者,20例胚胎性大脑后脉瘤(先天性发育异常)患者;3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到动脉瘤的具体位置的大小形态;经过影像学检查之后不难发现8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阳性例数为81例,阳性率为95.29%(假阳性例数为4例,假阳性率为4.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率较高,能够对脑血管病变进行确诊,错误率极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期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CVA)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5例CVA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3~47岁,平均35岁.4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1例无明显症状、体征.根据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 及多平面重组(MPR)等对脑内主要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CTA显示病变位于幕上4例,幕下1例,均可见典型的"水母头"样异常血管影.结论 脑静脉性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A对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有特异性,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 2种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 (AVMs)及海绵状血管瘤 (CMs)的标本、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血管网状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4种血管结构基质蛋白 (LM、FN、Ⅳc、αSMA)的表达。结果 :LM和FN在AVMs与CMs中的表达不同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Ⅳc及αSMA在所有血管中均有表达。结果提示 :AVMs血管发育较为成熟 ,而CMs具有未成熟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头颈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患者完成CTA、CTP检查后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天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尝试以"CBV-TTP不匹配,且delay TTP>6s"方法来判断半暗带,以CBV不变或轻度升高,TTP明显延迟及CTA判断侧支循环。结果 TP-CBV诊断半暗带敏感度95%,特异性69%;CTP诊断侧支循环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76%,特异性81%。结论 CBV-TTP不匹配,且delay TTP>6s"方法诊断半暗带准确性较高,CTP诊断侧支循环准确性较高。脑CTP联合头颈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是生理学模型,检测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吻合口近尾端的颈总动脉,测定吻合前后及模型动物饲养16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右侧颈外静脉压力、颈总动脉压力、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大鼠静脉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右侧颈外静脉压增加、颈总动脉压降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6周后,局部脑血流量较动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199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者17例(68.0%),非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者4例(16%),顽固性头痛、头晕者4例(16%)。25例患者中有4例行多种治疗方案,累计治疗共30次。选择保守治疗者7例,其中有4例(57.1%)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出血或再出血;选择进行放射治疗者共7例,其中3例(42.9%)随访过程中出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选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者共5例,2例为完全栓塞,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另外3例部分栓塞;选择进行手术治疗者共11例,其中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8例,11例患者手术患者中死亡2例(18.2%),其余9例患者中,2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分别出现不全混合性失语和癫痫发作,7例择期手术患者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缺失,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老年患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多见于男性,有较高出血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老年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和有效的方法,高龄不是手术切除脑动脉畸形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