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近年来,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大量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肥胖毋庸置疑,并且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也发现,反映肥胖、体脂分布的体表测量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亦密切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MI)[1]比较,腰围可能是评价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更好的体表测量指标[2]。本研究通过对腰围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分析,以探讨腰围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639例正常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用于计算体表面积,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多项指标,将体表面积与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体表面积与各项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体表面积是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体表面积将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标准化,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表指标(AI)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指标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450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测量各项体表指标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T2DM患者体表指标与MS的各项指标以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MS危险因素的增多,体表指标均显著升高。2)2型糖尿病伴MS者与不伴MS者相比,体表指标明显升高。3)偏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表指标与HOMA-IR显著相关,与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T)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仍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2)2型糖尿病人群的AI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晔芬  施仲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26-1828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78%的男性高血压及64%的女性高血压与超重及肥胖相关,最近的数据更指出,超过85%的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有关。因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对这一类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那琦  吴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28-29,3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病理特征为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海马锥体细胞变性和神经元缺失。临床起病隐袭、进行性智能衰退伴人格改变。至今引起该疾病的病因不详,但多种危险因素与AD的发生相关。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中的聚积,是治疗和预防AD的措施之一。多项研究证明肥胖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肥胖、缓解认知功能的损害,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增高,肥胖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肥胖还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特别是睡眠呼吸疾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本文总结了肥胖与这三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 thickness,TS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等身体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85例确诊为AD的患者为病例组及来自同一地区、年龄、性别匹配的8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使用韩国百斯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状况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女性比较,AD女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较明显,BMI、WHR、TST、WC和肥胖度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男性比较,AD男性患者的身体状况指标中WHR、TST和肥胖度均较低(P〈0.05)。结论 AD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身体状况的变化,采取合理临床营养措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芳  卢美萍  黄邀 《浙江医学》2009,31(2):206-208
有证据表明,过去30年间发达国家的体质指数(BMI)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因素,儿童肥胖已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BMI增高可能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但是目前的研究在不同的研究指标上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人种、年龄、增长率、筛选的标准等因素都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我们通过研究哮喘患儿BMI分布情况与肺功能指标、不同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探讨BMI与患儿哮喘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张楠楠  高超  邱渝杰 《医学综述》2014,(8):1401-1403
肥胖患病率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肥胖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体质量指数作为最常用的肥胖替代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肥胖癌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历年研究显示,对于肥胖与癌症关系的各临床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趋于一致。肥胖作为大多数常见癌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尚不明晰,从肥胖到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干扰因素非常多,临床研究应根据需要适当选用,通过更有力的证据找出两者的关系,以期减少癌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癌症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体体成分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组成规律、组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外界因素影响下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二组分模型是体成分研究常用模型之一,由Behoke于1942年建立,即以脂肪组织为核心,将人体分为FM(fat mass,FM)和FFM(fat free mass,FFM)两部分[1].体脂百分比是体成分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脂肪组织的重量占全身重量的比重.随着肥胖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多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日益明显,不断有学者开始探讨体脂百分比和身体各组分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 WHO 公布为目前人 类面临的最大全球公共卫生事项之一。临床主要症状是学习记忆能力渐进性减退。其神经病理学改变包括 β- 样淀粉蛋白(amyloid β protein,Aβ)聚集在神经细胞外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 聚集在神经细胞内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神经元丢失变性和突触减少等,特别是神经 发生异常改变,也是 AD 神经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神经发生是成年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新生神 经细胞的过程,增加成年神经发生对补偿神经元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有促进等作用,维持了脑内的可塑性和相关 性功能。因此,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可能有利于 AD 的治疗。该文就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与 AD 的关系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肥胖行列。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现代疾病,并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问题。针刺结合其它疗法治疗肥胖病的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疗法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必将成为未来减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Alzheimer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刺治疗AD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fMRI作为日趋成熟的脑功能成像手段,为研究针刺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能够将针刺治疗的机制及疗效客观化,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严重,阿尔兹海默病(AD)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然而,目前尚无药物能够治愈AD,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延缓该疾病的发展。在众多的AD辅助诊断工具中,神经影像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对基于神经影像的AD智能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从基于单模态影像的智能AD诊断和多模态融合的智能AD诊断两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利于为AD的诊断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该病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突出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血管性痴呆有所增高,因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尚缺乏根治的办法。关于痴呆的病变特征,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论述,当代临床各家采用不同治法分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化学成分、历代经典方剂或自拟方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为单纯西医西药治疗该病的瓶颈突破发挥了不可或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该病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突出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血管性痴呆有所增高,因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尚缺乏根治的办法。关于痴呆的病变特征,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论述,当代临床各家采用不同治法分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化学成分、历代经典方剂或自拟方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为单纯西医西药治疗该病的瓶颈突破发挥了不可或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琦 《医学综述》2013,19(11):1921-1923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可引起突触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AD神经退行性变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界对Aβ和tau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与其他相关因素(如PI3K、GSK等酶类)的研究也日趋增多。研究两者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对AD的治疗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经心理学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丹  姜红燕 《医学综述》2013,19(10):1829-183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是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心理学评估用于AD诊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全面的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不仅有利于筛查AD,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对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进行早期干预。但是关于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至今还存在很多争议。该文就常用的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在AD诊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