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1.3)mm,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2.2±0.9)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3.7±0.3)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6.1±0.6)mm,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体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8):771-772
目的探究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中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所能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6-10期间于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为患者分组:接受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3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磨牙位置为(3.50±0.06)mm,上中切牙倾角为(29.01±2.56)°,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72±0.78)mm,不良反应率为2.86%;对照组则分别为磨牙位置(6.52±0.31)mm、上中切牙倾角(9.77±1.98)°、上中切牙凸距差(2.12±0.13)mm、不良反应率为28.5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疗法,为存在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治疗效果,患者口腔空间解剖关系将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8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列矫正情况、磨牙位移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倾角、尖牙宽度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磨牙位移距离相比于对照组更少[(3.84±1.31)vs(5.6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vs 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其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中具有种植成功率高、稳定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非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2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前移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突距差、上中切牙轴倾角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少,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将微型种植体应用到青少年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实施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给予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26.7%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结构与口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齿结构变化、口腔炎症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磨牙移位较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离差较大(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可改善牙齿结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齿结构相关指标水平、舒适度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舒适度评分,改善牙齿结构相关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传统支抗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口腔正畸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予以方丝弓加强支抗法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磨牙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突距差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44.12%),P0.05。结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行口腔正畸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侯玉 《中外医疗》2013,(28):80-80,8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架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口腔正畸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专用的微型种植体进行支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而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水肿现象,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和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磨牙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11.
张玉峰 《当代医学》2009,15(36):11-12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患者应用种植支抗作为强支抗的不良反应(切牙牙根的吸收)。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本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26例病例资料。其中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微螺钉种植体辅助正畸治疗,非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矫治。两组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每侧以相同的力值滑动关闭间隙,内收上下前牙。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切牙的全长。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有牙根吸收(P〈0.05)。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明显大于非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P〈0.01)。测量结果还显示上颌中切牙及下颌中切牙的根吸收更为明显,根吸收量均大于侧切牙。结论双颌前突拔牙病例,应用种植支抗矫治后,切牙牙根吸收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牙周膜牵张( PDLD)和牙槽骨牵张( DAD)在加快正畸牙移动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比格犬6只,下颌两侧随机分组进行自身配对实验,一侧建立PDLD模型,另一侧建立DAD模型,双侧同时牵张2周。在术前、加力1、2周时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位置,行X线检查。结果:PDLD移动牙2周内移动(3.90±0.56)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1.74±0.30)mm、(2.16±0.27)mm。 DAD移动牙2周内移动(4.23±0.59)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2.14±0.22)mm、(2.09±0.38)mm。 PDL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66±0.09)mm;DA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45±0.08)mm。 PDL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LD和DAD移动牙在第一、二周及总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DLD和DAD支抗牙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X线示PDLD组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DAD组牙齿以整体移动为主,未发现牙根吸收。病理示PDLD和DAD牙周膜及牙髓组织未发生可逆性改变,牵张处牙槽骨有新骨生成。结论:PDLD和DAD两种方法均能实现牙齿快速远中移动。  相似文献   

13.
赵艳飞 《医学综述》2014,20(21):4011-401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湘潭县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0例RMPP患儿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2.16±0.74)d vs(4.54±0.97)d],咳嗽消失时间[(7.78±2.86)d vs(11.16±3.9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64±1.75)d vs(9.03±1.86)d]及住院时间[(8.67±1.79)d vs(17.03±3.8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CD3+[(47.86±6.39)%vs(35.64±4.85)%]CD4+[(31.86±9.49)%vs(28.76±8.86)%]和CD4+/CD8+[(1.88±0.97)%vs(1.34±0.5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17.63±7.86)%vs(29.62±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RMPP,可有效调节RMPP紊乱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是治疗小儿RMPP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孙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94-96,10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合计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SBP)[(135.34±8.79)mmHgl、对照组的SBP[(145.65±8.58)mmHg]与实验组舒张压(DBP)[(75.43±5.79)mmHg]、对照组DBP[(86.54±6.87)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与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BUN[(5.83±0.97)mmol/L]、Cr[(102.34±18.67)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6.68±1.04)mmol/L]和Cr[(115.79±21.35)±mol/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UN和C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ey浓度[(11.26±2.87)±mol/L]低于对照组[(14.19±2.53)μmol/L1,实验组治疗后叶酸[(13.87±1.43)nmol/L]、维生素B12[(685.43±143.21)nmol/L]高于对照组叶酸[(7.43±0.97)mmol/L]、维生素B,2[(396.58±98.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UAE[(109.43±34.12)±gmin]、血清Cysc[(1.73±0.45)mgL]低于对照组的UAE[(226.49±78.95)μg/min]、血清CysC[(3.58±1.09)mgL],eGFn[(76.49±38.67)mL/min]高于对照组eGFR[(63.58±24.6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的损伤,更有效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坦索罗辛0.4 mg和0.2 mg对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口服坦索罗辛0.4 mg/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d,研究时间为8周。分别于基线第2、4、6、8周采集患者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比较不同剂量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8例患者,最终试验组29例、对照组2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结石排出率均随时间不断提高,从第4周起试验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比36%,P〈0.05)。对不同直径结石的分层分析显示,〈5 mm直径的结石,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83%),5~10 mm直径的结石,试验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 mm:71%比45%;8~10 mm:57%比25%)(P〈0.05)。整体上试验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0.34±6.23)d比(17.73±9.30)d](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5 mm结石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2±4.55)d比(16.73±2.49)d],5~10 mm结石的排出时间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5~〈8 mm:(14.39±6.31)d比(19.25±10.33)d;8~10 mm:(18.92±8.91)d比(27.67±13.52)d](P〈0.01)。本研究中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治疗输尿管结石,坦索罗辛0.4 mg疗效优于0.2 mg,能明显增加5~10 mm直径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缩短其排出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黄勇  闫骏  马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3-15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LNCaP细胞系建立前列腺癌异种移植体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HDAC抑制剂组,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HDAC抑制剂组采用0.4%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饮用水连续饮用35 d.免疫组化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p21WAF1/CIP1、p2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雄激素受体(AR)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DAC抑制剂组乙酰化组蛋白H3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升高[(0.63±0.12)比(0.75±0.11),P<0.05],p21 WAF1/CIP1[(0.27 ±0.06)比(0.79±0.10),P<0.05]和p27KIP1 [(0.31 ±0.08)比(1.09±0.18),P<0.05]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素D1的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减少[(0.69±0.09)比(0.58±0.08),P< 0.05],AR阳性染色MOD值显著降低[(0.62±0.10)比(0.53±0.07),P<0.05].结论 HDAC参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并与AR过表达有关,HDACI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及下调AR表达水平等机制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移植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术前放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旭  周少英 《医学综述》2014,(14):2629-2631
目的比较术前是否放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1月鸡泽县医院普外科由同一手术治疗组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治疗(非放化疗组)和59例行术前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放化疗组)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的短期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放化疗组比非放化疗组的手术时间长[(295.1±71.4)min vs(261.0±58.2)min](P<0.05),非放化疗组比放化疗组切除的肿瘤大[(4.1±1.5)cm vs(2.8±1.7)cm]、非放化疗组比放化疗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多[(12.9±6.5)个vs(8.8±6.7)个](P<0.05),两组手术类型、肿瘤位置、并发症发病率、预防性造口术、组织学病理分期、两组之间距下切缘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在有术前放化疗条件的医院可以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式,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方法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单用rPA进行常规溶血栓治疗(rPA组,n=20),一组在rPA溶血栓治疗基础上联用GSH(rPA+GSH组,n=20)。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再通率、心肌酶谱的变化、心功能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心肌酶谱指标CK、AST、SOD、CK—MB、cTnT和cTnI在溶栓后较前均显著增高,但rPA+GSH组增高幅度显著低于rPA单用纽(P〈0.05);而SOD增高幅度显著高于rPA单用组(P〈0.05);②与rPA单用组比较,GSH组LVEDd(53±5mm)比(58+6mm)、LVESd(41±5mm)比(47±5mm)明显减小,EF(61±7%)明显高于(55±5%)(P〈0.05);③GSH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例(25%),显著低于rPA组8例(40%)(P〈0.05)。结论:rPA常规溶栓联合GSH,能显著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的再通率、改善心室结构和功能、减少再通后并发症,对STEMI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吸人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吸人性肺炎患者4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pH值、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共20例,无效或进展者3例,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共15例,无效或进展者4例,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比较[(7.10±1.64)mmHg比(6.97±1.92)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CO2水平[(5.76±1.06)mmHg]低于对照组[(6.78±1.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O2比较[(8.10±1.52)mmHg比(8.21±1.23)mmH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O2水平[(9.51±1.63)mmHg]高于对照组[(8.32±1.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值[(5.72±1.02)mmoUL比(5.63±1.3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d、1周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吸人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MIS)与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年龄20—30(23.1±2.5)岁。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行MIS的19例患者为A组,行单纯后路矫形术的2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侧凸矫正率、腰顶椎偏距(AVT)和冠状面平衡情况。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A组分别为(4.9±2.2)h和(10±7)d,B组分别为(6.9±1.3)h和(25±17)d,B组均明显长于A组(P〈0.05)。出血量A组为(314±57)ml,B组为(412±61)ml,B组明显多于A组(P〈0.05)。术后侧凸矫正率A组为(69.5±12.6)%,B组为(53.3±11.7)%,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胸椎后凸角A组为(22.6±8.5)°,B组为(21.4±7.6)°;躯干偏移距离A组为(14.2±7.5)mm,B组为(14.0±7.9)mm;腰顶椎偏距(AVT)A组为(14.5±12.4)mm,B组为(14.6±12.1)mm。两组患者胸椎后凸角、躯干偏移距离和AVT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事件有6例,A组1例,B组5例,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MIS技术可以很好地矫正患者的脊柱畸形,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率等方面MIS均优于单纯后路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