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插管法,治疗组采用改进胃管插管法进行胃肠减压,并在其出现不适症后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1d、不适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不适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5d相较于术后1d不适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不适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后进行对症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在胃管的顶端进行2%复方利多卡因的涂抹和增加胃管插管的长度均可降低不适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护理措施。留置胃管前完善物品、环境准备,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情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留置胃管时操作应轻快、准确,规范,操作完毕后,对患者给予鼓励,并告知胃肠减压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如何保护胃管。留置胃管后,注意观察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的不适感受,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一次留置胃管成功113例,脱出4例,自行拔出胃管3例。94%的患者主诉能较舒适地度过胃肠减压期。结论舒适护理是“以人文本”的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在胃肠减压中的不适感,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夏霭玲  黄涛  谭倩妍  苏嘉千 《医学信息》2010,23(14):2420-2421
目的确保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供给,或者通过胃管以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 ,故选择一种良好、有效的胶布材料,固定留置胃管防止胃管脱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同时维护患者的个人形象。方法重症医学科通过评估危重症患者全面情况,在临床护理中选择2种不同材料固定胃管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危重症患者发生胃管脱出率1%,保持局部皮肤完整性,外观整洁,可视性高,患者感觉舒适。结论危重症患者使用良好、有效的胶布材料固定胃管,避免了胃管脱出而造成的护理不安全隐患,确保危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和维护患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保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供给,或者通过胃管以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 ,故选择一种良好、有效的胶布材料,固定留置胃管防止胃管脱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同时维护患者的个人形象.方法 重症医学科通过评估危重症患者全面情况,在临床护理中选择2种不同材料固定胃管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 危重症患者发生胃管脱出率1%,保持局部皮肤完整性,外观整洁,可视性高,患者感觉舒适.结论 危重症患者使用良好、有效的胶布材料固定胃管,避免了胃管脱出而造成的护理不安全隐患,确保危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和维护患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插胃管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可用做鼻饲、洗胃、胃肠减压等,通常我们插胃管长度为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约45~55cm.在护理实践当中,由于插入胃管的目的不同及病人的性别、身高、年龄等的差异,此插管长度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本人通过多年对插管长度的临床效果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舒适度、口腔清洁湿润情况、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操作用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口腔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护士操作用时,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评价心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按时服药、心理状态、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因人而宜的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法预防老年患者鼻饲并发症.方法 将26名老年卧床住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改良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改良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 置管,均给予相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呛咳、食物反流、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的患者鼻饲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留置胃管法的患者.结论 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 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科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外同时给予非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等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胃癌化疗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胃癌化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有效,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胃癌化疗患者160例并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采用SCL-90量表及SAS、SDS量化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说明此心理护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肿瘤外科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外科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150例,随机选取其中的75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剩余7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中焦虑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60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心理护理,测定其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焦虑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焦虑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有效率90%。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断指再植患者术中焦虑及主动配合手术等方面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适应性心理护理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高血压心脏病治疗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给予抗高血压心脏病治疗同时采取适应性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1]。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33.23±15.34)分与SDS(37.45±12.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53.34±28.25)分与SDS(55.23±15.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适应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本院门诊输液治疗室收治的500例输液治疗的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本护理措施;实验组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护理、转移患儿注意力、给予暗示与激励疗法、给予微笑服务、做到勤巡视以及构建温馨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由于脱针导致重新注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减低静脉输液时由于脱针导致的重注率。  相似文献   

15.
周弘丽 《医学信息》2019,(7):180-182
目的 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实验组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惠者的术前心理状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术前实验组患者焦虑、恐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心理干预前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是一种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际应用中妇科手术前灌肠的最佳体位和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需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使用改良方法,即头低臀部抬高20~30cm,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18~20cm,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即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7~10cm,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一次性耐受灌肠入液量(以下简称灌肠液量)、腹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灌肠入液量及腹部疼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增加肠道清洁度、易于患者一次性接受较多灌肠液、减轻甚至消除患者腹部疼痛,且操作方便、简易、安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围手术期结肠癌住院患者46例,将他们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23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初次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导尿管及胃管留置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节省了费用,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姜佰  杨静萍 《医学信息》2010,23(5):1272-127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的恢复效果影响.方法 将12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从饮食,心理,功能恢复三个方面加强指导.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实验组患者在运动评定量表(MAS)和焦虑抑郁量表(HAD)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中风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功能恢复、心理疏导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能显著加强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