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程阳  张斌  李岚  付劲松 《江西医药》2010,45(12):1225-1227
目的 评估氪离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氪离子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等.结果 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前眼压在43~70mmHg,平均为(56.46±8.68)mmHg,术后3h眼压下降到(23.81±5.57)mmHg,下降57.82%;术后1d,眼压为18.37±5.52mmHg,下降67.46%.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012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4例,其中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9例,继发性青光眼(均为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15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39例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41眼),间歇期7例(10眼),慢性期4例(6眼);继发性青光眼23眼,共80眼。结果①虹膜切除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为88.8%;②术后眼压:76眼与术前无变化,占95.0%;③视力:23眼视力提高。2例视力下降0.2,其余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变化;④房角变化:术后3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除房角色素减少外,房角宽度与术后一周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⑤合并症:出现虹膜出血、房水混浊、角膜损失等少量合并症,并且经过措施均治愈。结论利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选择适应的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激光/Nd:YAG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氩激光/Nd:YAG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31例(35眼)。对其激光参数,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疗效确切,100%透切成功。术后眼压平均下降(4±4)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控制率97%。虹膜孔洞大小易控制,孔洞边缘更圆滑、垂直。并发症如虹膜出血、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生率低,未诱发急性青光眼发作,前色素膜炎也较轻。结论氩激光/Nd:YAG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效果确切,更为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3例63眼,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38例48眼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房角粘连关闭≤180°12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20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房角粘连关闭〉270°16眼,采用超乳、房角分离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低于0.4者,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 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6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8-2.0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好,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术后眼压12眼控制正常范围,3眼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1.0-1.5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控制眼压良好。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情况:行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左健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947-948
目的 :探讨用联合激光手术立即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 :1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一次急性发作时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结果 :联合激光手术前眼压力36~64mmHg,平均 (48 4±10 2)mmHg,术后眼压为11~27mmHg,平均 (14 2±9 8)mmHg,9眼不用药物眼压≤21mmHg,4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结论 :立即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43例(48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5眼在24 h内形成前房,3眼在24~48 h内形成前房;7眼出现不同程度浅前房;术后2周末,无需配合药物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者42眼(87.5%);视力提高28眼,视力恢复不明显者19眼,视力下降者1眼;角膜反应发生率41.67%,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14.58%,前房出血10.42%。结论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7.
任予斌  李丹 《医药世界》2010,(10):1299-1299,13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共48例(48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4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对患者采用经超乳隧道切口的三联术,术后随访8~12个月,分别对术眼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36眼(占75%)视力≥0.3;非接触眼压计测48眼眼压范围为14.7~25.4mmHg,其中40眼(占83%)眼压低于21mmHg;术后12个月有14眼(占30%)滤过泡消失;术后早期轻度角膜水肿者8眼(占16%),前房炎性反应、房水浑浊、瞳孔区有渗出者10眼(占20%),无前房浅、前房出血及角膜失代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恢复良好,并可有效的控制眼压,该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3例(3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良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结果 35只眼顺利完成手术,后1周时32只眼(91.4%)视力提高,2只眼(5.71%)视力不变;后1周30只眼(85.7%)眼压控制≤21mmHg,只眼(14.3%)眼压≥22mmHg,用降眼压药物眼压能控制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31只眼(88.6%),29只眼(82.9%)眼压≤21mmHg。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其应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治疗,以防治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次发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1者47眼(90.39%),≥0.5者29眼(55.77%)。术后6月眼压为11~26mmHg(1mmHg≈0.133kPa),平均眼压为(14.56±4.12)mmHg。48眼(92.31%)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4眼需要联合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正常眼压水平。结论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周艳  裴重刚  刘新华 《江西医药》2008,43(7):698-700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用多种方法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患者,在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个月,36眼中有32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1.21T,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31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为(14.37±5.38)mmHg,较术前降低10.82mmHg。术后矫正视力≥0.4者78眼,占84.78%。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占89.13%,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0.87%。结论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36-43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52例5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5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52例患者术后共有50例52眼眼压明显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23.34±2.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56±2.29)mmHg,并且48例50眼术后前房平均深度(3.89±0.34)mm,术前前房平均深度为(2.46±0.19)mm。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从而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103眼)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类型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通过对所有患者3~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87例患者(87眼)没有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在6~21mmHg之间,属正常;9例患者(11眼)眼压在21mmHg以上,4例患者(5眼)眼压在6mmHg以下;有5例患者(6眼)视力下降或丧失,95例患者(97眼)的视力和手术之前相同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有6例患者(7眼)眼出血,1例患者(1眼)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具有极为复杂的临床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对不同病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控制眼压、血糖等措施后采取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针对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来决定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并对3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患者(35眼)术后当日高眼压的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术后6个月,35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5.8±7.2)m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53.3±9.7)mmHg比较,眼压显著降低(P〈0.01);功能性滤过泡约占88.6%;29例患者(29眼)视力较术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提高。35例患者(35眼)均保持良好的前房深度;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约占31.4%,消退在50%以上约占48.6%,消退在50%以下约占20.0%。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重建房水循环路径,使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80度)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3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37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白内障摘除术,监测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术后1周、1月、3月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B两组眼压较术前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0眼,占总数的76.9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3眼,占总数的89.2%,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明显虹膜损伤6例,占总数的15.38%,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2例,占总数的5.41%,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可控制眼压,但术后1个月后超声乳化组t:LtJ,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视力好、虹膜损伤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32眼)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及视野等.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眼压、视力、眼房深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23眼(71.88%)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6眼(26.09%)行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完成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的形态。结果术后随访3~3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7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散光(术后3mo)0.83±0.89,术中虹膜损伤8眼,前房积血1眼,术后角膜水肿30眼,前房闪辉(+)78眼,前房闪辉(++)16眼,前房闪辉(+++)9眼,术后葡萄膜炎者8眼,经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良好,术中对角膜内皮、功能性滤过泡的保护,防止虹膜损伤,术后加强抗炎治疗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0.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64眼),按照眼压的大小分为两组,A组(≤30mmHg)40眼采用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0mmHg)24眼采用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矫正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