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 对38例(38眼)确诊为RVO继发ME患者进行mf-ERG及OCT检查,选取同期门诊中正常人23例(23眼)作为正常对照组.OCT用于测量直径1.0 mm黄斑中心圆形区的黄斑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mf-ERG评价黄斑部视网膜功能,并分析环1~环5中P1波振幅密度及P1、N1波潜伏期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RVO组:P1波振幅密度在环2(35.95±17.04) nV·deg-2,环3(24.72±8.32)nV-deg-2,环4(19.28±6.38)nV-deg-2,环5(13.49 ±6.16)nV·deg-2显著下降(均为P <0.05);P1波潜伏期在环2(35.74±3.72)ms有明显延迟(P<0.05);N1波潜伏期在环2(18.43±4.63) ms、环3(18.67±2.86) 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VO组:P1波振幅密度在环1(81.58±43.15) nV·deg-、环2(33.71±9.81)nV·deg-2、环3(22.15 ±9.75)nV·deg-2、环4(16.65 ±6.38)nV·deg-2、环5(14.18±4.59)nV ·deg-2显著下降(均为P<0.05);P1波潜伏期在环2(37.56±5.55)ms、环3(37.31 ±5.22)ms、环4(35.71±5.63)ms、环5(37.30 ±5.37)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N1波潜伏期在环1(21.82±5.76) ms、环2(19.18 ±4.82)ms、环3(19.31±4.25) ms、环4(19.05±4.55) ms、环5(19.43±4.12)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CRVO组CMT与mf-ERG环1中P1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576,P<0.05).结论 OCT与mf-ERG相结合能更好地反映RVO继发ME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形态与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方法 时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例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一阶反应,比较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患眼与对侧眼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局限性黄斑水肿组1环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分别为:(25.17±2.45)nV·deg-2、(20.48±5.02)ms,黄斑囊样水肿组分别为(18.26±2.20)nV·deg-2、(24.07±3.49)ms,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0、P=0.035);P1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为(63.26±22.02)nV·deg-2,弥漫性黄斑水肿组为(42.03±16.25)nV·deg-1,黄斑囊样水肿组为(41.71±15.24)nV·deg-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1环、2环及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与时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环P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颞上象限N1波和P1振幅密度分别为(6.24±3.18)nV·deg-2、(15.53±7.52)nV·deg-2,N1波和P1波潜伏期分别为(22.24±1.93)ms、(40.37±3.56)ms,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上表现以中心凹处的改变最明显;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可做为敏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 mo graphy,OCT)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mretinogram.mfERG),随访观察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前后进行视力及OCT、nfERG检查,对比分析视力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黄斑区视功能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视力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厚度明显降低;中心凹处(1环)P1波振幅密度增加,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CT、mfERG随访检查,司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跟踪观察,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共同性内斜视弱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的RETI Scan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对13例20眼共同性内斜视弱视眼(研究组),10例20眼正常眼(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记录一阶反应的波形与数值,分析其5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 研究组3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环1、环2、环3的平均反应密度(75.06±22.68)nV·deg-2、(45.96±15.12)nV·deg-2、(32.24±9.49)nV·deg-2,低于正常组(136.15±29.08)nV·deg-2、(65.51±12.33)nV·deg-2、(43.15±11.02)nV·deg-2,振幅(1.12±0.41)μV、(0.89±0.27)μV、(0.89±0.38)μV、低于正常组(1.75±0.49)μV、(1.33±0.29)μV、(1.19±0.29)μV;潜伏期较正常人明显延长[研究组:(47.49±3.54)ms、(43.24±2.91)ms、(41.29±3.59)ms;对照组:(39.92±1.93)ms、(38.01±1.36)ms、(36.24±1.25)ms],2组环1、环2、环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环4、环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共同性内斜视弱视眼的视网膜损伤主要发生在黄斑区中心凹处.结论 共同性内斜视弱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密度与振幅均降低,潜伏期延长,黄斑中心凹处最为明显,说明共同性内斜视弱视的视网膜损害主要发生在黄斑区中心凹处,存在黄斑抑制,是中心视力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3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TA2 mg,观察视力、眼压、眼底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注射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比术前平均提高了0.09、0.15、0.24;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比术前平均下降了116μm、328μm、502μm;无一例眼压升高.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眼内炎发生.结论 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侯长军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46-2448
目的:比较普通治疗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共75例,患者被分成普通治疗组(血塞通、葛根素静点2wk+山莨蓉碱、地塞米松球后注射1wk+出院后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12wk)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血栓通、葛通素静点2wk+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d+玻璃腔注射TA+出院后口服活血化瘀药物12wk)。普通治疗组31例,玻璃体腔注射TA组44例,两组在术前年龄,病程,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治疗后4,12wk眼压,BCVA,CMT,的改变。结果:普通治疗组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在治疗后12wk均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玻璃体腔注射TA组较普通治疗组效果显著。4,12wk均能改善视力,组间无显著差别。玻璃体腔注射TA组术后4wk眼压升高(>5mmHg),组间显著差异,12wk眼压回落,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治疗组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均能明显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改善视力,但是术后眼压升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6/2019-05于我院眼科确诊的BRVO-ME患者25例25眼,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第3次玻璃体腔注射1mo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OCTA)技术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估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通过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分析一环和二环(中央凹)的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323±0.086 vs 0.773±0.304,P<0.05);CMT显著降低(239.385±33.175μm vs 489.346±137.453μm,P<0.05),而VLD、VPD、FAZ均无明显变化(P>0.05);一环和二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显著降低,且P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BCVA、VLD、VPD、FAZ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可显著降低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年龄、基线BCVA、黄斑区微结构参数可作为评估视力改善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伟  程扬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7):1406-1407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患者17例17眼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2mgTA,随访1a,监测患者视力、黄斑厚度。结果:随访发现,15眼(88%)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从术前0.114±0.068增加到术后的0.184±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央黄斑区的厚度从术前的514.0±67.4μm减少到术后的442.0±6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患者出现短期眼压升高,并无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内炎的发生。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能长期有效减缓RVO引起的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明确诊断为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病例共56例(64只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注射液,联合散瞳药物等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后节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T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0.001),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明显变薄,由术前的平均(568±94)μm降至约(238±41)μm(P<0.001),黄斑水肿减轻,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可安全、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水肿的消退以及视力的维持和提高作用较明显,明视负向反应(PhNR)可以反映视网膜内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的功能,两者间是否存在联系是尚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比较分析CRVO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TA前后视网膜电图(ERG)的PhNR的变化,探讨PhNR作为治疗过程中监测视网膜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比较CRVO伴黄斑水肿者12例13眼,于玻璃体腔内注射TA(0.1ml,4mg)前1d及注射后4周分别用标准小数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德国Roland RETI scan3.15系统检查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PhNR。结果接受TA玻璃体腔注射后4周,12例患者13眼中有12眼视力提高,1眼视力不变。与玻璃体腔注射TA前比较,玻璃体腔注射TA后4周OCT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细胞层水肿明显减轻,厚度减小;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显示PhNR在玻璃体腔注射TA后波形明显改善。玻璃体腔注射前后患眼的视力分别为0.32±0.12和0.4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0);玻璃体腔注射后患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与注射前比较明显下降[(459.46±131.31)μmvs(297.54±43.3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1,P=0.000),玻璃体腔注射前后患眼的PhNR平均振幅值分别为(61.28±20.16)μV和(80.23±22.9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8,P=0.001)。玻璃体腔注射TA前后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与PhNR振幅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注射前:r=0.587,P=0.035;注射后:r=一0.011,P=0.971)。结论CRVO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穗蚀日奉内沣射TA后,PhNR可以做为监测患者内层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方建华  吴鸥 《实用防盲技术》2011,6(3):117-118,120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泪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民众欠缺相关知识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致使我国ROP的防治处于初级阶段,亟待ROP知识的普及以及专业防治的开展."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登记网"(http://www.chinarop.com)的建设,旨在加强ROP的科普宣传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建立国内的ROP病历注册登记制度及ROP数据库,为国内的ROP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20.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