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秋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鼻焦咽痒,皮肤干瘪,毛发不荣,小便减少,大便干结,干咳无痰或少痰,有的人甚至咳血、鼻衄。中医对上述症候称之为“秋燥”。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秋季宜多吃一些清燥润肺的食品,  相似文献   

3.
饮食解秋燥     
秋冬季节,空气中水分减少,人易出现鼻燥咽干、口唇皱裂、口渴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秋燥”症状。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燥易伤津”。故饮食原则能润燥者为宜,伤津增燥者忌。润燥首先要润肺,多饮水,多吃水果,多饮牛奶、藕汁、蜂蜜等;肺燥常伴肠燥便秘,宜多进汤水,尤其是清晨饮温开水1杯,血压不高者,饮淡盐开水,可使粪便变得松软;  相似文献   

4.
药膳防秋燥     
立秋以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在这个季节里。人体的津液易伤,可出现一系列干燥的症状,如口干舌燥,鼻腔有干燥感,嘴唇干裂出血,干咳,咽喉干痛,便秘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秋燥症患者采用食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有“秋燥症”的人除应及时进行医治外,科学地进行食疗也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历9月8日左右为白露。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65度,照射北半球地面的强度已经有所减弱,秋老虎随即逝去,天气开始转凉。此时昼夜温差扩大,早晚凉而中午热,故民间谚云:“过了白露节,两头冷,中间热”。由于夜晚气温较低,水蒸气容易在草木上形成白色而凝重的露珠,故称之为白露。  相似文献   

7.
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该如何克服"秋燥症",中医教你。早睡早起由于秋季天气较凉,风声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相似文献   

8.
夏去秋来,转眼又到了秋燥症多发的季节。立秋之后,早秋天气虽然仍十分炎热,但气温会逐渐转凉,气候也慢慢变得干燥起来。中医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就是说人的健康也是受到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而变化的。感受了炎热夏季的高温之后,人体损失了很多津液,五脏六腑都会感到水分不足。  相似文献   

9.
秋季养生药膳好食材秋季进补药膳,药材可用西洋参、沙参、玉竹、虫草、石斛、淮山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滋阴润燥养肺.如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除了药店的干玉竹片,地里新鲜的玉竹也是药膳的好食材,鲜、脆、甜、香,更时令、更自然的味道可给药膳除煲汤以外更多的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秋燥时节,人们往往感觉口舌干燥,身体发痒,或者出现咳嗽、皮肤粗糙等状况。而秋天正是梨子上市的季节,多食梨对防治秋燥症大有好处。下面,本文就教您用雪梨烹制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1.
立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易伤,往往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感到鼻干咽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称之为“秋燥”。对于秋燥,家庭食养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可收到不医而愈的效果。现将常用的食疗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2.
9月22日,是今年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秋分是秋天过半的意思,按农历,秋分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秋高气爽,气候干燥。白天、夜晚温差会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3.
秋季来临,人们常见所谓"秋燥"和"秋燥证",都是中医学的概念,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称"秋燥",发展为疾病状态时称为"秋燥证"。  相似文献   

14.
立秋以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秋燥”症。  相似文献   

15.
时欣 《长寿》2012,(9):54
秋季易伤津液,要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柑橘、香蕉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功效的食物。暮秋时节,人的精力开始封藏,进食滋补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功能,增强人体素质,故此时可根  相似文献   

16.
尹晓蕊 《时尚育儿》2011,(10):120+122+124
秋风送爽,受够了炎夏暑热之苦的宝宝正待一舒身心,却又出现了新的麻烦:皮肤、口舌干燥,大便干结,鼻子出血,燥咳等。下面就让我们分别针对宝宝秋燥的五大症状加以详解吧。PART1皮肤干燥饮食调理要点气候干燥容易使宝宝的皮肤干燥、起皮,甚至干裂。家长们除了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外,  相似文献   

17.
贾佩琰 《长寿》2010,(8):15-15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石室秘录》介绍一种"先秋养生法",适用于秋季养生锻炼,其基本方法就是呑咽津液?咛遄鞣ㄊ牵骸皻?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俟气定,再如前咽津,送至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说明本法有良好的祛除秋令燥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秋季是“阳消阴长”由热转寒的过渡季节,时至秋令,雨水逐渐减少,地气清肃,金风送爽,天气转燥,所以,气候干燥是秋季气候的基本特点之一,机体也最容易引发各种燥症。主要表现为,汗液蒸发快,皮肤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干咳痰稠、口唇干裂,双眼干涩,毛发脱落增加,大便容易秘结等。  相似文献   

19.
钟竹意 《现代养生》2013,(19):10-10
秋冬季,雨雪偏少,天气变得干燥,随着气候渐渐变冷,“冬燥”往往比“秋燥”更厉害。尽管此时不少人会使用加湿器,但这时不仅皮肤需要加湿。人的五脏也需要“加湿”。因此,仅用加湿器,“冬燥”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此时,多服用一些养阴生津的药粥。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  相似文献   

20.
入秋,天气渐凉,但小王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连喝水吃饭都困难……中医老先生告诉他这些症状都是秋燥症的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中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