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化停搏液用于离体大鼠心脏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极化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和Neely灌注模型,搏动稳定后,灌注30min后停搏.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7℃保存5h后重新灌注心脏30min.观察各组心脏保存前后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和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心肌酶漏出量、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恢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去极化组(P<0.01),CPK和LDH漏出量(P<0.05)明显低于去极化组,ATP含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极化停搏心脏保存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去极化停搏液,在长时间供体心脏保存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含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停搏液在离体大鼠心脏保存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和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0min后,分别用St.Thomas和TTX极化停搏液2ml经主动脉插管注入,使心脏停搏。随后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10℃保存7h后重新灌注心脏30min。观察两组心脏保存前后在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恢复率、心肌酶漏出、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Ⅰ组(P<0.05),AT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 在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过程中TTX极化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优于STH液。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体免心灌注模型,术前静脉输入极化液(即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术中用充氧停搏液灌注,观察谷草转氨酶、心肌含水量,心肌收缩力恢复比值及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极化液──充氧停搏液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冷钾停搏液组(P<0.01)。说明极化液──充氧停搏液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益于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T组)和实验组(HST组),每组24只,分别采用St.ThomasⅡ液和St.ThomasⅡ液+H2S为停搏液及保存液,保存心脏4 h,6 h,8 h。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装置进行心脏保存前及保存后再灌注30 min心功能测定,比较心功能恢复率、心肌含水量、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以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保存4 h、6 h后,HST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含水量与ST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心肌酶漏出量明显减少;保存8 h后HST组所测各指标均优于ST组。结论 加入H2S的St.ThomasⅡ液可以提高大鼠离体心脏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尼可地尔(Nicoradil)超极化心脏停搏心肌保护的有效性,并与高钾心肌麻痹液去极化心脏停搏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分3组,即对照组、去极化心脏停搏组、超极化心脏停搏组。10ml4℃心肌麻痹液诱停离体鼠心,每30min重复灌注心肌麻痹液5ml,在(15±1)℃下心脏停搏120min,再灌注后离体心工作30min。记录心脏机械停搏时间、再灌注后心脏复跳情况、心功能指标恢复(左室发展压、主动脉流量及左室压力微分)、冠状循环灌注平均流量、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超极化心脏停搏组对心功能恢复、冠状循环灌注平均流量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保护效果优于去极化心脏停搏组(P<0.05),心肌MDA含量低于去极化心脏停搏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超极化心肌麻痹液(100μmol/L)心肌保护效果优于高钾去极化心肌麻痹液  相似文献   

6.
维拉帕米、美托洛尔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种停搏液的保护心肌效果,并对共效应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应用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装置,分别灌注三种冷停搏液,St ThomasⅡ号停搏液(Ⅰ组)、STⅡ号+维 1mg/L(Ⅱ组),STⅡ号+美托洛尔0.1mg/L(Ⅲ组),比较三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 Ⅱ组、Ⅲ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含水率、心 主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Ⅰ组,冠脉流量恢复率明显高于Ⅰ组。结论 维拉帕米、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血浆停搏液对离体幼兔心脏冠脉流出液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幼兔28只,离体心脏复跳后灌注不同的停搏液。对照组灌注托马斯(Thomas)停搏液,实验组灌注冷血浆停搏液(血浆与Thomas停搏液按4:1比例配制)。停跳30min重新复跳后,测定冠脉流出液LDH、CPK及ATP含量。结果:实验组冠脉流出液LDH、CPK及AT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冷血浆停搏液可使未成熟心肌的心肌酶和ATP漏出减少。对未成熟心肌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朝坤  杨双强 《四川医学》2011,32(11):1679-1682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成熟大鼠心肌细胞[Na+]i、[Ca2+]i的影响,探讨其对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成熟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对照组)和TTX组(实验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 II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Na+]i和[Ca2+]i。结果 TTX组和STH2组成熟心肌细胞复搏后[Na+]i、[Ca2+]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P〈0.01)。结论极化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成熟心肌细胞Na+、Ca2+超载,对成熟心肌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极化液——充氧停搏液用于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采离体兔心灌注模型,术前静脉输入极化液(即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术中用充氧停搏液灌注,观察谷草转氨酶,心肌含水量,心肌收缩力恢复比值及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极化液-充氧停搏液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冷钾停搏液线(P〈0.01),说明极化液-充氧停搏液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益于休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α肌动蛋白(α-acti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2停博组(STH-2组),TTX)(停博组(TTX组),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和Neely灌注模型,搏动稳定后,灌注30min后停搏60min,冉灌注60min,观察各组心脏停搏前后的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AF)、左心室收缩未期压力(LVESP)和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钙蛋白酶(Calpain),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α-actin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恢复灌注后,TTX)(停搏组的各项心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STH-2组(P<0.01,P<0.05),STH-2组的calpain分布紊乱,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α-actin分布紊乱,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以TTX阻断Na 通道为特点的心脏停搏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时的α-actin 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STH-2停搏液,其机制町能足直接或者间接的减少激活calpain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褪黑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褪黑素增补于停搏液中对缺血再灌注离体鼠心的影响,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组和对照组.离体鼠心在改良的Langendorff-Neely灌注模型上30 min预灌注,120 min停搏、30 min再灌注.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CPK,LDH),再灌注30 min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再灌注后发现,褪黑素组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CPK,LDH)和L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褪黑素增补于停搏液中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桥粒蛋白(desmoplakin)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t.Thomas-2停搏液灌注组(STH-2组,n=10)和TTX停搏液灌注组(TTX组,n=10),分别应用相应的停搏液停搏,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Neely灌注模型;待搏动稳定,灌注30 min后停搏60 min,再灌注60 min,观察各组心脏停搏前后的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AF)、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和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桥粒蛋白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恢复灌注后,与TTX组比较,STH-2组心肌桥粒蛋白分布紊乱,表达明显减少(P<0.01),心功能指标(HR、CAF、LVESP和±dp/dt)的恢复率也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河豚毒素停搏液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经典的STH-2停搏液,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心肌桥粒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钾浓度尼可地尔灌注液致心脏停搏作用及其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幼兔(3周龄~4周龄)离体工作心模型,分别以St.Thom as Ⅱ液、冷血停搏液及尼可地尔停搏液(依次为Ⅰ,Ⅱ,Ⅲ组)经主动脉灌注使心脏停搏,在缺血前及缺血后记录心电活动情况、心功能、心肌肌浆网Ca2+ -ATPase 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①尼可地尔灌注液(1.6 m m ol/L)可致未成熟心肌电-机械活动静止,复灌后有满意复跳. ②Ⅲ组心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Ⅰ,Ⅱ组(P< 0.05). ③Ⅲ组心肌酶CPK活性明显小于Ⅰ组(P< 0.05). ④Ⅱ,Ⅲ组心肌肌浆网Ca2+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Ⅰ组(P< 0.01). ⑤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显示Ⅲ组优于Ⅰ,Ⅱ组. 结论: 尼可地尔(1.6 m m ol/L)灌注液可致未成熟心肌电-机械活动静止,其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St. Thom as Ⅱ冷停搏液,与冷血停搏法相比有更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匹那地尔 (Pinacidil)冷超极化停搏液对大鼠缺血心肌的能量保存作用 ,并与传统高钾去极化停搏液(St.Thom as液 )进行比较 ,在改良 L angendorff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基础上进行低温缺血再灌注实验。把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S1组停搏液为 4℃ St.Thomas液 ,停搏时间为 1h;P1组为 4℃含匹那地尔的超极化停搏液 ,停搏时间为 1h;S2组停搏液同 S1组 ,停搏时间为 2 h;P2组停搏液同 P1组 ,停搏时间为 2 h。再灌注转为工作心 30 min后 ,取心肌标本置入液氮罐中 ,用荧光素酶法分别测定心肌 ATP含量。结果显示 :在保存心肌 ATP含量方面 P1组优于 S1组 (P<0 .0 5 ) ,而 P2组与 S2组相当。提示 :匹那地尔可作为心肌保护成分。含匹那地尔的冷超极化停搏液对大鼠停跳心肌保存作用优于或等同于传统高钾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含二氮嗪的Celsior液和HTK液对移植鼠心长时间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将32只同种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elsior液组和HTK液组,每组8对。采用改良Heron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建立模型。供体麻醉抗凝后,4℃ stanford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制备离体鼠心,保存于4℃两种不同保存液中10h。之后移植于受体,成功复跳后观察1h,留取标本并测定心率(HR)、心肌含水量(MWC)、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两组大鼠心脏复跳后均跳动有力、心律齐,与Celsior液组比较,HTK液组大鼠HR明显较慢(P〈005),cTnⅠ、LDH及CK含量明显较高(P〈005),但MWC并无明显变化(P〉0.05)。心肌超微结构显示,Celsior液组大鼠心肌结构清楚,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节清晰,偶见肌丝溶解;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嵴结构相对清楚。HTK液组大鼠心肌结构尚清楚,肌纤维疏松,个别区域肌丝肌节溶解,线粒体轻度肿胀,嵴排列尚整齐,偶有空泡变性。结论含二氮嗪的Celsior液和HTK液低温长时间(10h)保存离体心脏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作用,而且相对于HTK液,Celsior液的保存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上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脏保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olyethylene glycol-bovine hemoglobin,PEG-bHb)的心脏停搏液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停搏液不同随机分为4组,麻醉后开胸取心,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平衡20 min后灌注冷St.Thomas液或三种不同浓度的PEG-bHb停搏液,30℃保持60 min后恢复灌注。记录各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冠脉流出量(C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恢复灌注后,三个PEG-bHb组的LDVP、±dp/dtmax及CF均显著高于St.Thomas液组(P〈0.05),超微结构也得到较好的保护。三个PEG-bHb组之间除CF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PEG-bHb制成的含血停搏液可以改善离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和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兔离体工作心模型,研究谷氨酸强化冷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24只未成熟兔(3~4周)分四组。Ⅰ组:单纯低温组(9~11℃);Ⅱ组:Thomas氏停搏液灌注组;Ⅲ组:氧合冷血停掉液组;Ⅳ组:谷氨酸(20mmol/L)强化氧合冷血停搏液组。结果:1.Ⅳ组左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力变化率(±dp/dt)恢复百分比明显优于Ⅰ、Ⅱ、Ⅲ组(P<0.01);2.Ⅳ组心肌含水量明显少于Ⅰ、Ⅱ、Ⅲ组(P<0.01);3.Ⅳ组LDH漏出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4.心肌结构电镜观察显示Ⅳ组优于Ⅰ、Ⅱ、Ⅲ组。结果表明:谷氨酸强化冷血停搏液能对未成熟心肌提供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仇玉明  王征  董念国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0):790-791,795
目的研究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心肌酶谱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灌注模型平衡30 min,给予停搏液使心脏停跳90 min,再灌注60 min.16只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rHuEPO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大鼠实验前24 h于腹腔给予rHuEPO 5 000 U/kg.观察两组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流出量、心肌酶谱(CK、LDH),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预处理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量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电镜示:预处理组大鼠心肌肿胀轻,线粒体及肌丝等超微结构损伤小.结论 rHuEPO预处理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保护作用,可望成为心外科极具应用前景的促进造血、心肌保护和脑保护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高钾停跳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f灌注实验模型,离体兔心40只随机等分成5组(n=8).离体兔心4℃标准St.Thomas停搏液(K^+ 16 mmol/L)至心脏停跳,45 min后再灌注20 min,药物于心脏停跳前灌注15 min,观察在不同二氮嗪浓度下对再灌注后心功能及冠脉血流的影响以及再灌注末心肌超微结构、蛋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心肌酶以及腺苷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各浓度二氮嗪预处理的离体兔心心功能的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丙二醛的含量、蛋白的漏出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超微结构观察结构损伤较轻.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和超极化停跳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H2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Ca2 ]i.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搏动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TTX组和STH2组细胞复搏后[Ca2 ]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Ca2 ]i明显低于STH2组(P<0.01);在停搏期间,TTX组细胞[Ca2 ]i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STH2组;STH2组和TTX组细胞复搏后搏动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TTX组复搏后具有正常活力的杆形心肌细胞比例高于STH2组(P<0.01).结论河豚毒素停搏液能减轻心肌细胞内Ca2 超载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