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实施序贯无创通气的时机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机械通气中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并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n=35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n=34例)。患儿自主呼吸试验(SBT)耐受,撤机拔管后,序贯通气组患儿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随即对患儿实施无间隙无创序贯通气,采用Bubble CPAP模式,设置PEEP 5~7cmH2O,FiO20.4~0.7。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氧浓度及PEEP水平,病情稳定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PEEP水平,直至完全撤机。常规机械通气组患儿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随即给予鼻导管/面罩吸氧,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氧流量0.5~5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前后通气及氧合指标、炎性反应、临床表现等指标。结果撤机后,两组患儿Pa(CO2)、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前后CRP、PCT计量,临床表现指标包括撤机失败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BT为切换窗口撤机拔管,应用序贯无创通气能够显著减少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撤机后通气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无创通气的监护。方法2008年1~12月胸外ICU3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在使用无创通气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气变化。结果与无创通气前相比,无创通气后30min、1h、2h的指标均恢复到满意水平,循环稳定。结论通过采用无创通气,80%的患儿避免了再次插管,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同时避免了相关的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提升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行介入封堵术后早进食的可行性。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拔出气管插管后经STIWARD评分,根据患儿需要清醒后给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后给予流质饮食。对照组患儿拔出气管插管后4~6 h清醒后给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后给予饮食。结果: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下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早进食是可行的,可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应用于儿童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呼吸支持,减少再次插管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章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拔除气管插管后表现呼吸费力、呼吸功能不全经常规治疗无效,已符合二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的2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无创BiPAP通气应用前后临床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转1月.结果 (1)25例患者共30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其中25例次患者(25/30,83.3%)在应用无创BiPAP通气后成功地避免了再次插管.4例患者共5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呼吸衰竭无法改善予气管捕管.(2)该组患者平均在撤离有创通气后9.4 h(0-72)h应用无创BiPAP治疗,BiPAP应用时间1.96 d(0.03-12)d,并发症少而轻微.(3)应用无创BiPAP治疗1 h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气pH,SaO2 PaO2/FiO2显著升高(P<0.05),A-aDO2显著下降(P<0.05);4 h后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 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的氧合,降低氧耗量,减少再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应用于儿童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呼吸支持,减少再次插管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章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拔除气管插管后表现呼吸费力、呼吸功能不全经常规治疗无效,已符合二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的2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无创BiPAP通气应用前后临床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转1月.结果 (1)25例患者共30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其中25例次患者(25/30,83.3%)在应用无创BiPAP通气后成功地避免了再次插管.4例患者共5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呼吸衰竭无法改善予气管捕管.(2)该组患者平均在撤离有创通气后9.4 h(0-72)h应用无创BiPAP治疗,BiPAP应用时间1.96 d(0.03-12)d,并发症少而轻微.(3)应用无创BiPAP治疗1 h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气pH,SaO2 PaO2/FiO2显著升高(P<0.05),A-aDO2显著下降(P<0.05);4 h后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 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的氧合,降低氧耗量,减少再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应用于儿童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呼吸支持,减少再次插管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章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拔除气管插管后表现呼吸费力、呼吸功能不全经常规治疗无效,已符合二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的2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无创BiPAP通气应用前后临床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转1月.结果 (1)25例患者共30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其中25例次患者(25/30,83.3%)在应用无创BiPAP通气后成功地避免了再次插管.4例患者共5例次接受无创鼻(面)罩BiPAP呼吸衰竭无法改善予气管捕管.(2)该组患者平均在撤离有创通气后9.4 h(0-72)h应用无创BiPAP治疗,BiPAP应用时间1.96 d(0.03-12)d,并发症少而轻微.(3)应用无创BiPAP治疗1 h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气pH,SaO2 PaO2/FiO2显著升高(P<0.05),A-aDO2显著下降(P<0.05);4 h后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 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的氧合,降低氧耗量,减少再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83例经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2月—2017年6月42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通气,缩短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术后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创伤性湿肺4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当代护士》2007,(9):14-15
本院心胸外科2002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治疗创伤性湿肺42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和低氧血症,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正压通气在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患者开胸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68例肺功能中重度损害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为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给予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患者,B组为拔除气管插管后未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观察两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拔除气管插管后再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以及病死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6.25%;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分别为8.33%和43.75%;术后病死率分别为2.78%和1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序贯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减少开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再插管或气管切开及致死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无创通气用于心内直视术后撤机困难患儿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在心内直视术后撤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疗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心内直视术后撤机困难患儿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SpO2及临床征象(肺部哆音、呼吸困难情况),密切监测氧合状况,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处理漏气、胃胀气等不良反应等.结果通气治疗后,30例中2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等参数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避免了再次气管插管.另外3例由于原发病加重,应用无创通气1h、5.5 h、8 h后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再次行气管插管.结论心内直视术后撤机困难患儿行无创通气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再次气管插管,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6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手术期患儿离开监护室后呼吸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耐心、细致的呼吸道护理,严密细致的观察,严格喂养,64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患儿死亡;其中15例患儿再次返回监护室重新插管或无创带机,经过短时间呼吸机或无创通气的支持后均离开监护回到病房痊愈出院。结论:通过严密细致的观察,认真监测,精心呼吸道护理,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能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人工气道无创通气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44例,试验组采用在拔除气管导管前先给予具有ST模式的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再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继续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序贯脱机程序,即先拔除气管导管,再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脱机成功率(95.1%/79.5%)、无创通气使用时间[(5.5±1.5)h/(7±2)h]和拔管后24h血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前序贯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可以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安淑芬  张楠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766-1767
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尚未恢复,需要带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度过危险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4.2~8.3%,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后果之一。一旦气管插管脱出,患者因无自主呼吸,常出现呼吸暂停,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心脏病患者402例,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插管前后护患之间的交流,总结出这一阶段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和有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薇  王哲  龚琪  谈凌凌  徐振海 《临床荟萃》2008,23(4):268-27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脏直视下手术后一般均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而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由于本身心肺发育不完善,术后使用机械通气有其自身特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199例3岁以下先心病婴幼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Bi-PAP无创鼻(面)罩呼吸机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即可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机。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60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得出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行机械通气,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42例,女38例,2个月~8岁,平均5.5岁。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25例,法洛氏四联症15例,异位肺静脉引流3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留置气管插管时间1~7h65例,10~20h7例,1~5d5例,5~10d3例。1例因脱机后并发呼吸衰竭重复插管1次,1例重复插管3次,1例重复插管5次。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出院。2护理2.1妥善固定患儿麻醉清醒后常哭闹不安,易发生插管脱出或滑入支气管,应将气管插管妥善固定。患儿入ICU后先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及肺部渗出情况,注重基础护理。结果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6例患者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Pa O2达到60 mm Hg以上,血氧饱和度90%,成功脱机后生命体征平稳予以转出重症监护室;6例患者再次气管插管,再次气管插管原因:CO2潴留加重4例,气道分泌物过多2例。结论低氧血症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干预。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生命体征的监测、内环境的稳定及呼吸道的有效管理是改善并纠正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MG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1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终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MG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PICU进行机械通气,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的13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并与应用传统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的12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喘鸣或声嘶、气促)改善天数和血气改变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地治疗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快通道手术后喂养时机及其安全性。 方法 纳入 124 例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采用按需喂养方法,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每 30 min 采用 Steward 苏醒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当评分 ≥4 分时,开始喂养。 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方法,拔除气管插管后 4 h ,由责任护士采用Steward 苏醒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当评分 ≥4 分时开始喂养。 两组患儿的喂养内容及喂养量均一致。 记录两组喂养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患儿拔管后 1 h 、 3 h 、 6 h 、 12 h 的舒适度。 结果 实验组喂养时间为拔除气管插管后( 2.41±1.04 ) h ,显著早于对照组的 4 h ( P<0.05 ),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后,可以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尽早开始喂养,不会增加患儿术后与麻醉相关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