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松解结合股中间肌切断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术后功能练习及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前内、前外标准入路,在关节镜直视下将粘连松解,同时行股中间肌切断,术后当天即开始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及被动功能练习,术后3周评测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中膝关节屈曲均达130°以上;3周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130°以上8例,110°~130°9例,90°~110°4例。结论:术后尽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练习可以增强关节镜下松解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成形手术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术后疗效。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法切断股中间肌肌腱 ,彻底松解关节内、外粘连后重组股四头肌治疗 8例。结果 :8例随访 1a~ 5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10 1°。结论 :股四头肌成形术游离股直肌 ,切断股中间肌 ,切除其已纤维化的瘢痕 ,在彻底松解关节内、外粘连后 ,患者能尽早功能锻炼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成形术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方法: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切断纤维化的股中间肌松解关节内外粘连,结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早期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僵直13例。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12个月,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平均增加89度,平均屈膝度为103度。结论:股四头肌成形术切断纤维化的股中间肌,游离股直肌,保留了股直肌的完整性,彻底松解关节内外的粘连,结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早期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患者进行单隧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陈旧性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行关节镜下单隧道重建.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觉症状、肌肉功能进行对比随访.结果 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术后2年随访均无明显过伸及屈曲畸形,Lysholm评分平均分为96.5分;大腿肌肉有轻度萎缩,但小影响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向前变速及后退跑时未见明显跛行;未出现隧道扩大、严重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结合微型缝线钢板、钮扣固定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很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报告13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直松解术,对传统的股四头肌成形术做了部分改良,出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68°,随访1.5年~10年,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较出院时又增加15°,作者认为:尽量不做股直肌腱延长,只要肌肉舒缩功能正常,股直肌的短缩可通过术后长期功能锻炼得到改善;术中不缝合髌内、外侧支持带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方法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屈伸角度下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动态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肌腱在髌骨内缘,肌腱另一端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6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9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早期行屈膝按摩和膝关节功能锻练。结果术后关节活动度(ROM)(111.9±20.26)°明显高于术前(69.88±1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94.4%。术后均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行屈膝按摩和膝关节功能锻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伸膝装置挛缩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行关节镜下微创松解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22例单膝功能障碍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5~66岁。关节僵硬病因包括股骨、髌骨及胫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内复合伤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和化脓性膝关节炎,病程6~32(平均18)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度45°~95°,平均80°,均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内粘连松解或(和)小切口伸膝装置松解术。结果手术时间45~90(平均60)min。术后无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失稳等并发症。随访9~24(平均12)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00°~130°,平均增加75°,膝关节功能和步态明显改善,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松解治疗伸膝装置挛缩所引起的膝关节僵硬,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膝关节僵硬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多股腘绳肌腱PCL重建术,采用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同定重建韧带.结果 手术14例,术后随诊11~34个月,平均22个月.Lvsholm评分由术前25.52~55.3分(平均32.96分)提高至72~97分(平均90.32分)(P(0.01).结论 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PCL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的临床运用的有效方法和价值。方法:关节镜下运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三种固定方式:百优可吸收界面螺钉9例;德国贝朗公司的纽扣钢板固定5例;Depuy公司的RIGIDFIX及BIOCRYL固定3例。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都能在积极的康复计划指导下恢复膝正常的关节活动,首先是由于该手术对膝关节造成的创伤小,其次是韧带的强度和固定的可靠性能支持积极的康复训练,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强度大,蠕变性小有关。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采用骨-髌韧带-骨(BTB)进行重建之外的另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新方法。方法15例ACL损伤的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股簿肌中间打结并嵌入骨栓,镜下重建ACL。取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双肥肉肌腱中间打结并嵌入12×6mm骨栓备用。经ACL导向器打入导会,用环钻建立股骨和胫骨隧道。隧道直径:胫骨5~7mm,股骨隧道下1/3为5~7mm,近2/3段11mm。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入口牵入,经关节腔进入胫骨隧道,牵拉肌腱将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结和骨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肌腱从胫骨隧道和下方10mm处的钻孔分2股穿出交叉打结缝合固定在骨桥下。结果术后15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关节稳定,功能恢复正常。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6%。结论自体肌腱打结骨栓嵌入固定法重建ACL为生物固定,可免除金属机械固定,不影响MRI检查,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有利于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镜前内、前外及外上常规三处入路,对膝关节及其周围在创伤或手术后关节僵硬的58例膝关节,经钝性分离、松解、清除关节腔内粘连组织,术后三天应用CPM功能锻炼,随访2~7年(平均3.8年)年。结果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7.6±13.5°,增加到平均90.1±23.4°,平均改善55.8°(P(0.001)。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创伤小,效果好,适应症广,皮肤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涂俊  徐斌 《安徽医药》2018,22(5):835-838
目的 比较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早期手法松解与延期关节镜下松解效果.方法 随访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因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出现关节屈曲受限的患者共22例.一组10例患者再次住院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手术,男7例,女3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手术时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2.9 ±16.1)岁,两次手术间隔2~10个月,平均(5.4 ±2.5)个月,入院时屈膝角度40~90°,平均(66.5 ±19.7)°,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40~81分,平均(63.8 ±13.1)分,IKDC评分52.9~82.3分,平均(69.29 ±11.34)分.二组共12例患者,10例在门诊进行手法松解,2例再次住院进行手法松解.其中男6例,女6例,左侧7例,右侧5例,年龄25~52岁,平均(39.7 ± 8.0)岁,松解时距前次手术时间间隔3~6周,平均(4.3 ±0.8)周,屈膝角度30~70°,平均(51.3 ±11.3)°,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51~81分,平均(68.8 ±10.4)分,IKDC评分55.7~83.6分,平均(71.79 ± 9.49)分.结果 一组患者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1.3 ±2.7)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90~140°,平均(130.5 ± 5.5)°.稳定性检查:抽屉实验无阳性病例.膝关节Lyshlom评分83~100分,平均(93.4 ±5.0)分,膝关节IKDC评分85.1~98.8分,平均(92.75 ±4.73)分.二组患者随访9~20个月,平均(11.1 ±2.3)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120~140°,平均(136.3 ±5.7)°.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1例一度阳性.膝关节Lyshlom评分90~100分,平均(96.2 ±3.3)分,膝关节IKDC评分93.2~99.3分,平均(96.77 ±1.82)分.两组患者经关节松解,膝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交叉韧带重建前显著提高.最终两组患者之间膝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法松解治疗的患者比手术松解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和屈膝角度改善情况更好.结论 综合评估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所需费用、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手法松解治疗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临床性价比更高,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对2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术.手术注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开口选择,隧道开口处软组织的清除.重建韧带固定股骨侧22例应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5例应用小钢板进行股骨皮质外固定.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4.0±1.7)分,术后为(87.0±2.0)分.结论 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血管化时间短等特点,为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估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损伤关节软骨修整、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0例。通过关节镜及X线观察髌骨轨迹,术后随访症状恢复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均采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经14个月随访,其中9例症状、体征消失,髌骨轨迹良好,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颖  马湘毅  聂喜增  梁宏云  刘娜  翟素英 《河北医药》2012,34(11):1688-1689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随之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我们采用单切口全镜内半腱肌和股薄肌腱重建ACL,采用四股合一进行重建明显提高了整体抗拉抗张强度,移植重建经塑形改建完全可以达到甚至高于正常ACL的断裂强度,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长期疗效与术后的康复干预密切相关,本研究课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比较其膝关节的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的稳定性,来评价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创伤人数逐年增加,膝关节的外伤率也随之增多,而关节受创伤后,前十字韧带(ACL)损伤是常见的膝部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直接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将继发半月板、软骨损害及膝关节退行性变;为了解决病人膝关节外伤后遇到的这些问题,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骨科引进手术新方式,在关节镜下采用髌韧带、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最常用的ACL重建材料,实施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手术。  相似文献   

20.
李瑞海  吴静  徐爱兵 《江西医药》2009,44(5):453-45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多股胭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多股胭绳肌腱PCL重建术,采用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手术14例,术后随诊11—34个月,平均22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25.52-55.3分(平均32.96分)提高至72~97分(平均90.32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多股胭绳肌肌腱重建PCL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